本文共576字
透過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疾病加以處理,已是許多民眾維護自身健康的觀念,不過,開業醫師王桂良表示,民眾透過健康檢查,發現相關指出超標,出現「紅字」就吃藥治療,而沒有健康管控介入,「不算是完全的預防醫學」,透過比健康檢查更全面的抗衰老評估,再搭配飲食、營養等生活型態調整,才有機會杜絕疾病生成。
王桂良說,健康檢查目的不僅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應該往前推到「預防勝於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透過基因調控等方式,阻卻疾病發生,民眾透過基因、食物過敏原、荷爾蒙檢測、體內毒素分析等項目,進行抗衰老評估,了解自身罹患慢性病的可能風險,並在醫師建議下,調整飲食、生活型態及藥物。
「失智症、癌症等疾病,與老化及生活習慣相關,都是可以預防的。」王桂良說,隨高齡化趨勢,愈來愈多民眾關注預防醫學、抗衰老等議題,這些主動式健康促進很重要,其中與疾病最相關的人體三大系統,包括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自律神經三項,內分泌變化與年齡相關,環境因素影響免疫功能,生活作息會調節自律神經,三者存在著連動關係。
「健康康檢查是對健康重視,但要對自己健康負責,建議民眾要有更多實際行動。」王桂良表示,要改善基因表現,活化細胞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民眾除均衡飲食、充足運動、良好睡眠等生活型態調整外,也可適度補充抗衰老營養素,並與醫師諮詢進行細胞照護,清除衰老細胞,修復受損細胞,達到衰老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