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31字
近期日夜溫差大,加上天氣寒冷,人體的頭頸部及四肢末梢對氣溫變化特別敏感,若未適當保暖,容易引發感冒、過敏性鼻炎、急性氣喘、關節疼痛等疾病,甚至可能誘發心血管問題或腸胃不適,醫師也紛紛提醒,民眾可注意頭頸部保暖,避免寒風直吹。
成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醫師廖瑀表示,當體外溫度驟降時,體表的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的喪失,但同時會增加血壓及心跳,提高心臟的工作負擔,對於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恐增加心臟負荷,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發生。
廖瑀提醒,若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寒冬中更該注重身體保暖,尤其要保護胸部、手腳及頭部,可穿著毛衣、襪子、圍巾及帽子等,且應避免在低溫中進行劇烈運動,同時保持均衡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並規則服用醫師開立的心血管藥物,若出現持續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或其他心臟病徵兆,應立即就醫。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則提到,俗話說「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寒冷時節,許多人容易四肢冰冷、關節痠痛、怕風、活動不利等,日常可搭配熱敷關節、泡腳等方式,增強關節的抗寒能力。
此外,下肢受寒易影響全身血液循環,民眾晚上睡覺時可穿上長褲或襪子,並注意腰部、背部及雙腳的保暖,減少夜間因受涼導致腰痛加重或小腿抽筋,但因近日清晨氣溫仍低,起床時不宜過於急促,避免突發性受寒。
莊照宇也建議,民眾在飲食上可多攝取溫熱且富含營養的食物,如薑茶、紅棗茶、溫開水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保暖能力,並透過良好的作息、適當的飲食調養與保暖措施,可有效降低寒冷天氣對身體的影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