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藝術永續行動論壇 國際講者分享環保創作經驗

本文共834字

中央社 記者王寶兒台北12日電

追求永續在各領域行業成迫切議題,視盟與台師大美術系合作「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國際論壇」,邀請國際組織分享案例,如挖掘更為環保的創作材料、研究媒材污染等經驗,與台灣創作者共同思考。

台灣視覺藝術聯盟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國際論壇」11月28日落幕,邀請深耕環境議題的台灣企業外,也邀請推動綠色藝術活動及永續創作媒材的國際藝術工作者、研究人員,分享實踐藝術永續的心得見解。

論壇上半場集結台灣企業永續先行者,由台師大美術系副教授蘇瑤華主持,邀請曾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藍區發表的台灣企業O'right歐萊德與談,歐萊德董事長特助林秀玲表示,過去企業出資拍攝解凍格陵蘭、拯救馬紹爾等影像,凸顯氣候變遷的緊迫性和全球化的環境責任。

台師大藝術永續行動實驗室研究員林祈昱則圖解台灣相關政策法令,解析ESG難以降低的資本門檻,呼籲政策制定須注意是否排除視覺藝術獨立工作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則認為,政府研發單位應投入淨零創作材質的研發與資助。

論壇下半場為國際場,由學者吳瑪悧擔任主持人,與談者包含荷蘭揚凡艾克學院未來材料銀行研究員施魯爾斯(Dorieke Schreurs),他是名畫家,但有感於顏料中的塑膠塗料造成水域嚴重污染,在過去10年深入研究藝術創作中最常用、污染最嚴重的大品牌顏料,並提出替代方案。

綠色藝術實驗聯盟執行長雅絲敏(YasmineOstendorf)同樣針對媒材提出解方,如「菌絲體」可作為綠色材料。而英國多媒體藝術家謝姆沙(AphraShemza)則使用回收塑料進行公共藝術創作,並投身兒童及居民社區藝術創作,在生活中實踐以鞏固永續概念與價值。

視盟表示,視盟與台師大藝術永續行動實驗室前期研究、盤點14個國際藝術機構,並透過問卷調查250多份台灣藝術工作者的永續意識,及深度訪談6間代表性個案後,才推展執行本次「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國際論壇」。各場次講者簡報及影片已上傳至視盟「永續行動專區」,歡迎民眾關注國內外藝術永續案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苗栗今晨1度「入冬最低溫紀錄」氣象署曝再創低溫機率
下一篇
漢堡王連續4年漲價!明起部分堡類漲5~10元 這款調漲逾9%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