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20字
明天就是立冬,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患者將逐漸增加,但新冠疫情後,國內抗生素抗藥性超級細菌迅速增長,若未能有效控制抗藥性細菌,未來恐出現「無藥可醫」的困境。感染症醫學會表示,年長者及慢性疾病患者應接種疫苗,感染後也應合理使用抗生素。
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三總感染科醫師張峰義說,天氣轉冷後,呼吸道病毒感染病例數預計大幅增加,尤其是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傳播風險。依疾管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每周平均有超過500人死於肺炎及流感,凸顯了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尤其年長者和患有慢性病的高危族群,疫苗接種可以減少感染及重症的風險。
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王振泰說,依衛福部數據,去年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達8962人,其中89%為65歲以上長者。面對這些統計數據,呼籲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有助於減少病毒傳播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重症患者抗生素使用頻率顯著增加,全球抗藥性細菌比例大幅上升。張峰義說,依美國疾管署(CDC)報告,住院相關抗藥性感染在疫情期間,增加約15%,其中抗碳青黴烯類不動桿菌(CRAB)增加了78%,多重抗藥性綠膿桿菌(MRPA)也增加了32%。
台灣方面,依據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THAS)監測結果,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病例中,抗藥性細菌比例自2015年至2024年第一季呈上升趨勢,部分細菌抗藥性甚至高達7成以上,這是國內醫療體系迫切需要解決的危機。
身為治療癌症的腫瘤科醫師,立委王正旭呼籲,產官學需要重視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尤其抗生素對國家來說是國安級的藥物,政府必須要完全掌控其供應無虞,以及確保對抗藥性菌株有效的新型抗生素的取得,以保障全民安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