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45字
台灣在1987年解嚴後,經濟社會動力變強,民間勞動力及公共建設勞動力需求大幅增長,自1989年10月引進3,000名「外勞」、1992年5月 8日訂定《就業服務法》,並公告《外國人聘僱許可及管理辦法》,有了引進外籍勞動力的完整依據。至今就業服務法已經實施30年,國內產業型態已大幅改變,外籍勞工人數也激增,即便受疫情影響,2021年底也有近67萬人,同年,白領外勞也成長至4.5萬人。
由於國內各行業缺工及許多家庭需要家庭看護,一直為政府,產業界及有需求的家庭所苦惱,因此延攬國際勞動力成為解決人力問題的重要選項。特別這三年來,各國訂單紛紛轉至台灣,而一線高科技公司,不斷擴廠招募員工,例如台積電等公司開出優渥的薪資與勞動條件,有強大磁吸效應,吸引許多產業的人才,中高階的公司也必須提高薪資才能留住人才及延攬人才,因此一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缺工情形就益發嚴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