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3字
缺料問題持續干擾電子業,和碩(4938)(4938)、華碩及友達三巨頭直言缺料情況仍嚴重,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與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異口同聲表示,從整個電子業供應來看,預期明年半導體晶片供給雖會逐步改善,但仍無法完全紓解缺貨。
針對缺貨問題,童子賢預估,供應鏈完全緩解還需要至少二至三年。換言之,晶片供應完全紓解可能要等到2023年。
台北市電腦公會昨(15)日舉行會員大會,儘管三大業者對半導體供應狀況憂心忡忡,但對明年景氣狀況不悲觀,電腦公會理事長兼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表示,原物料上漲,造成民生必需品等成本提升,是否造成全面性通膨、影響消費市場,是需要關注的焦點。
童子賢認為,隨疫情逐步獲得控制,其他領域應用也可望慢慢恢復,樂觀看好明年產業營運將優於今年。
彭双浪指出,目前缺料狀況仍嚴重,特別是成熟製程半導體元件,但友達受影響程度低。童子賢表示,供應鏈不順、長短料問題仍存在,縱使過去一年陸續改善,但產能仍緩步開出,他預期,供應鏈完全緩解還需要至少二至三年。
有別於上游面板缺貨狀況影響低,下游的電子代工廠及PC品牌廠持續受制長短料情況,以和碩來說,不論是家用遊戲主機、iPhone、筆電等諸多組裝業務皆無法正常出貨。
針對缺料,胡書賓表示,每家廠商狀況不太一樣,但整體來看,料件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比較齊全。若從半導體是要供應PC、智慧手機、電動車/自駕車等多種產業需求看,明年晶片供應還是不夠,儘管缺料情況會愈來愈改善,但2022全年看來,還是無法全部解決。
胡書賓透露,台系IC廠供應華碩約七至八成其他晶片,美系廠商則提供二至三成,但筆電缺一顆料就做不出來,「部分IC廠晶片交貨期52周是基本,甚至有一、兩顆零件要到78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