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98字
11月30日,美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聯邦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表示,「持續高通膨」的風險升高,是該「撤回」高通膨是「暫時」現象這個字眼的時候了。他並表示12月會議應該討論是否提前幾個月完成減購債(Taper)。言下之意,升息可能提前。為什麼?10月美國CPI年增率為6.2%,核心CPI為4.6%。這是30年來的最高通膨水準,民怨沖天。
去年2月新冠疫情擴散到美國,經濟立即反映,失業率從疫前2月的3.5%,3月4.4%,4月就衝高到14.8%。聯準會貨幣政策救市,作法主要有下列幾項:一是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範圍降至0-0.25%的歷史低位,壓低短期利率。二是重啟量化寬鬆(QE)政策,2020年3月聯準會宣布將不限量購買美國國債和MBS,以每月新增購債1,200億美元的步伐擴表,也壓低長期利率。三是採取了針對企業和家庭的非常規扶助政策,例如薪資保護計畫流動性工具(PPPLF)、主街貸款計畫(MSLP)等。央行不但是傳統金融機構的「最後貸款人」也開始到市場參與穩就業、穩經濟的舉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