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平觀點/大陸雙循環來了 台商出奇制勝之道
分析大陸的「十四五」規劃,應該從時間軸和空間軸來觀察。
時間軸是指,大陸今年在「十三五」規劃結束時,將完成扶貧工作,基本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然後進入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始階段,並往更高素質的經濟發展,從數量向品質提升。
根據中共19大全面診斷大陸社會現狀與問題,定出2035年與2050年的遠景目標。在這中長程目標中,2035年要達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則設定「實現社會主意現代化強國」標準;從人民對物質的基本需求,改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這就需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其規畫思維是要將中國大陸帶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新社會。
從這個前提看,「十四五」是邁向中長期目標的第一棒。
從空間軸來看,如以一、兩年前相對穩定情況做出的規劃比較,現在因為出現新形勢,這個五年計畫應該做出必要調整。
新形勢,指的是中美關係的變化。為美國、世界尤其是中國分享到的全球化紅利,帶來最大破壞;新冠疫情導致美國不但自己從國際組織中退群,還號召其他國家聯合與中國脫鉤。2020年製造了全球化最大的危機。
為了因應這些新形勢,大陸可望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內需與國內、國際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概念,以面對美國對中國全面脫鉤、以及全球化被破壞的傷害。而大陸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國內生產總值、完整的產業鏈,即使完全與外界切斷,也仍可勉為其難地運作下去。
在內循環中,將推動「新基建」,這是相對過去投資鐵路、公路、電力等「鐵公基」,滿足製造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而言,未來將為高科技產業提供完善的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條件,替追求中國製造2025、中國標準2035奠定基礎。
針對外需,「十四五」中,可望繼續強化「一帶一路」,以抵銷美國孤立中國帶來的影響。
台灣因為資通訊產業發達,按理台商應可在「新基建」領域找到商機。不過,當前兩岸關係惡化,原來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將只剩下半球化,中國大陸力推的內外雙循環也會只是半球化。但這種兩個半球運轉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即使許多台商受到美國威脅,暫時無法在中國大陸發展,但大陸因內需規模體量大,台商仍無法切割這個市場,或許會用改頭換面等其他迂迴方式,破解這種不利局面,以搭上大陸「十四五」規劃內外「雙循環」的列車。(本文由石齊平口述,記者劉秀珍整理)
相關新聞
熱門文章
- 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陸半導體項目爛尾「結束了」!2021-02-27
- 大陸Q1經濟成長率衝18% 人行官員示警「數字幻覺」2021-02-27
- 北京禁台灣鳳梨進口 陸學者:並非對台經濟制裁2021-02-27
- 兩岸人物/貴州辣醬董座 賣「家的味道」2021-02-27
-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 寬鬆政策不會馬上退場2021-02-27
- 滙豐砸35億美元 拓展亞州市場2021-02-27
- 兩岸人物/傳智教育董事長黎活明 寫IT培訓界傳奇2021-02-27
- 海口國際免稅城趕工 拚明年6月開業2021-02-27
- 澳門本地居民失業率3.7% 博彩建築業最慘2021-02-27
- 陸促進汽車半導體發展 將加強供應鏈建設2021-02-27
- 河南閉門謝客逾40天 白馬寺重新開放2021-02-27
- 光大銀行行長擬掌中行 出任黨委副書記2021-02-27
- A股投資人大幅成長 1月增209萬人2021-02-27
- 昭衍新藥在港上市 跌破發行價、重挫8.6%2021-02-27
- 滬深交易所發布轉板上市辦法 規定高管持股限售期2021-02-27
- 淘寶發布百億數位化產業帶 涵蓋服飾、美妝等領域2021-02-2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