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49字
腳下踩的這片紅土,是陶藝家陳金旺的創作主心骨,將它化為釉,為胎,為化妝土。一生充滿傳奇與精彩的陳金旺,如何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脫穎而出,「唯一取代第一」用自己腳下的土發揮在地性,是他的成功金句。
出生台中梧棲小鎮的陳金旺,從小與泥沙為伍,其中「塗鴨」成了他的日常,國中工藝課成了他的最愛,奠定了他在藝術方面的天賦。人小志氣大的他,唸國中就有自己的抱負,升學美工科是他的志願,唯理想與現實無法合而為一,最後選擇了拳擊運動如願升上大學。退伍後,他原本有機會在大學任教,但最終放棄投身新聞工作,接觸各類藝術家,讓他新聞工作之餘曾經手握機具石雕,手拿畫筆油畫,最後選擇與泥巴為伍,平日採訪,假日一天當兩天用在陶藝創作。他說,人要活的精彩一定要有目標,一路從拳擊手到新聞工作,從不虛渡,精彩上半場,下半場的陶藝生涯讓他完美無縫銜接。做一行像一行,陳金旺總是充滿傳奇與經典。
細數陳金旺的經典下半場,34歲開始接觸陶,若以起跑點來論,要如何彌補這段落後差距?從陶25年來,不斷的參加國內外陶藝或美展競賽,用得獎来補足資歷的缺乏,尤其在睽違10年,繼日本、韓國奪獎,去年更一舉在葡萄牙、西班牙兩項國際陶藝雙年展得獎。
陳金旺老師以大肚山紅土為創作主心骨。早期,大肚山紅土被視為不耐高溫不適合做陶,只用來燒製紅磚,但陳老師看見了紅土的特性,其含鐵量高於一般陶土,不但承襲老祖宗的智慧製成釉,更發現只要將紅土再精練一樣可以拿來製壺外,近年,陳金旺更將紅土進一步昇華,挑戰仿鐵的銹蝕肌理運用於現代陶而在國際陶藝雙年展大放異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