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老公寓出價1,000萬售出,如今漲到4,500萬賣錯了嗎?知名分析師想到就心痛:當初沒辨識好東西的眼光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3231字

經濟日報 聯經出版

編按:作者身為投資分析師,在其職業生涯中,經歷了股市多次的上升和下跌,目睹無數富者的誕生,見證許多傾家盪產卻一夜賠光的案例。她堅信,從小就要教孩子了解金錢,學習如何使用、如何儲蓄、如何投資。

她從自家公寓出售後價格飛漲中領悟,資產的價格極其浮動,絕非固定不變。此外,雖然房地產價格時而上漲,時而下跌;但對於好的物品,只要願意等待,終究能得知其價值可以漲得多高。她親身體驗到「選擇便宜的物品,等待其價格上漲」,就是最好的投資。

作者: 朴昭娟

學習理財要趁早

想必妳也很清楚,媽媽從小是在江南大峙洞的一棟公寓中長大的。我在那個家住了20多年,那裡滿滿都是屬於我的回憶。然而,在21歲那年母親突然離開我之後,我只要看到家中角落,都會浮現母親與我之間的回憶,使我難以承擔,似乎每天都在確認母親不在我身邊的事實。我感受到父親也有同樣的心情。我們不能永遠沉浸在悲傷中,留下來的人還得繼續生活。於是某一天,父親提議我們全家搬到京畿道一山,我和弟弟妹妹們都同意了。

當時,我們住的公寓售價大約落在2億7千萬到3億韓元(約681.5萬元新台幣)之間(編按:以 2025年1月為準,匯率為1韓元=0.02250新台幣,1億韓元約新台幣 225萬,讀者可依此匯率自行換算書中金額。但因本書大多是談觀念,不換算也不影響閱讀。後文若有特殊情況,會再以編按說明。)

但到了2002年,正當父親打算賣房時,公寓價格突然飆升,很快就漲到了4億韓元。那時我建議父親要趁價格上漲時趕快賣掉,於是父親便開價 4億5千萬韓元。大約過了一週,有人出現說要買我們的房子,並表示可以立刻匯款。經過一番考慮後,父親決定再加價2000萬韓元,最後以4億7千萬韓元(約1067.7萬新台幣)的價格賣掉房子,已經比當初預期的價格又多賺了2億韓元。

然而,現在那間公寓的房價已超過20億韓元(約新台幣4,542.2萬),所以父親老是叨唸著這件事,對於賣掉那間公寓感到非常後悔,就連我每次想到那間公寓也會覺得非常心痛。對於自己當初慫恿父親賣房這件事,讓我曾經被困在莫名的罪惡感中煎熬不已。

不過,再怎麼後悔也沒有用。我當時深刻地體會到,資產的價格極其浮動,絕非固定不變。此外,雖然房地產價格時而上漲,時而下跌;但對於好的物品,只要願意等待,終究能得知其價值可以漲得多高。我親身體驗到「選擇便宜的物品,等待其價格上漲」,就是最好的投資。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初父親沒有賣掉大峙洞的公寓,我可能就無法意識到房地產作為資產而言,究竟扮演多重要的角色。假設沒有經歷過那件事,想必我也不會從結婚前就積極看房,擁有房子的時機也會延後。

家裡那間以 4 億 7 千萬韓元成交的公寓,我看著它的價格一步步上漲到超過 10 億、15 億,使我的心情更加迫切焦急。因此,即使工作很忙碌,我也盡可能抽出時間來學習房地產知識,最終才得以在相對年輕的年紀時,完成了每個人的終極任務,即「買房置產」。

當我住在租屋處時,總是被不安感圍繞。連在牆壁上釘一根釘子也不能由自己作主,總擔心房東某天突然要我搬走,或要求增加押金。但買了房子之後,因為那是我的家、是我們的家,就再也無須擔心了。「擁有自己的家」的意義非常重大。我可以隨心所欲使用自己的家,也取得打造理想生活的權利。我終於買下房子,獲得了自由。

學習理財,才能打造理想生活

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曾說過:「我一開始的目標並不是成為富翁,我只是想要獨立罷了。」他的這句話恰巧驗證了這個道理。賺錢本身並非目的,而是藉由賺錢獲得力量,讓自己得以活出理想中的生活。

每個人想賺錢的動機千差萬別。不管妳的理想金額多寡,都必須設定非常具體的賺錢目標,並為此付出努力。因為在人生中,幾乎沒有什麼是不用努力就能平白無故獲得的。因此,無論是透過勞動還是投資賺錢,任何賺錢的形式都算是一種「鬥爭」。為了自己所追求的意義,每個人、每一天都正進行著艱辛的鬥爭。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有些人談論股票或房地產時,並不像「投資」,反倒像是「投機」。在詢問「我應該買哪支股票?」的人們當中,不清楚股票和基金差別的人,出乎意料地多。有些人成天抱怨「不曉得何時才有辦法買房」,實際上卻連購屋基金都還沒開始存,這樣的人也是出乎意料地多。

如果想變成游泳健將,就必須從基本動作開始學習;想要變成數學達人,就必須從公式開始理解。股票和房地產也是一樣的道理,必須先「研讀」,才能精通股票和房地產投資。雖然這個道理是基本觀念,但許多人似乎只想立刻進行實戰。當然,倘若運氣很好,也許可以成功一回;但如果不研究,很快就會崩塌。沒有經過研究的投資,終究無法賺到錢。

正因如此,當人們詢問我應該在什麼時間點、買哪些股票時,我都會這樣回答:「最好的東西就是今天最便宜的東西。你想買的東西,明天可能就會漲價,所以一定要研究。若想培養出辨識好東西的眼光,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持續不斷地研究,藉此讀懂變化莫測的世界趨勢。」

孩子,妳也是一樣的。如果想追求理想生活,不受任何人的干涉,那就必須擁有足夠的金錢。因此,趕緊學習理財吧!越晚開始學習理財,理想的生活也會離妳越遙遠。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的《投資分析師媽媽的財富思維課:有錢才能有底氣活著!幫助打好金錢觀,活用每一筆錢》

作者:朴昭娟

擁有22年資歷的投資分析師,在投資圈中享有盛譽,被評價為「具有宏觀視野,能做出冷靜睿智的判斷」。畢業於首爾大學東洋史學系,並修讀完經濟學院的研究所課程。2002年至大信證券就職後,也曾轉職到韓國投資證券所,現任信榮證券研究中心的投資策略負責人。

曾獲頒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大賞(2021)、首爾經濟年度分析師(2016)等獎項,並連續十次以上被《每日經濟新聞》、《朝鮮日報&FN Guide》、《韓國經濟新聞》等評選為優良分析師。因成就獲得認可,進而在女性高層稀有的證券業中晉升為理事。經常受邀在MBC、KBS、SBS電視台以及3PRO TV擔任節目嘉賓,就股市動向和前景進行分析探討,也擔任韓國郵政的諮詢委員。

即便成就輝煌,母親卻早早在其21歲時就因惡性淋巴瘤離世,因此朴昭娟很早就開始思考生與死,領悟「生命無常」的真理。由於母親缺席了朴昭娟生命中的每個重要時刻,使得她開始擔心,若自己也提早離世,女兒就得經歷同樣的痛苦。但她很清楚,死亡總是突如其來,因此下定決心不再拖延,開始提筆寫下想告訴女兒的故事。

朴昭娟把擔任投資分析師時所學到的投資觀念、理財知識及工作觀察等,所有想告訴女兒的話都寫進書裡。她希望當女兒成年邁入社會生活後,在不知道該如何看待金錢、如何賺錢,甚至是如何運用金錢而感到困惑時,這本書能為她帶來幫助。

她並非期待寶貝女兒能一舉躍入投資圈,成為富人。她只強調:「對於年過40的人來說,最後悔的事情通常是『沒有積累財富』。」她強調,「不管結婚與否,都應該要經濟獨立,勤奮地累積財富」。如果不想在40歲時感到後悔,活得很寒酸,就應該建立賺錢和花錢的基本原則,並且遵守這些原則來度日。這麼一來,便不會因沒錢而苦惱,能充滿底氣活著。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為聯合報系旗下第一家出版社,秉持著傳承知識,促進文化發展的理念,以各類型優質內容為出版方向。定位為綜合性出版社,創立以來已累積出版圖書雜誌萬餘種,涵蓋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中外文學、藝術、語言學習、商業趨勢、生活保健、心理勵志、旅遊、飲食、兒童讀物等。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套牢三年想抄底卻沒錢!他從股災學到五教訓「35歲財務自由」:寧可被套高股息也不要市值型
下一篇
反彈題材上線 選股避開關稅戰 穩中求勝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