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168字
作者: 夏韻芬
將財產交給子女的關鍵時刻
繼承財產的最佳年齡其實因人而異,但如果從一般人的人生財務需求來看,我認為《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作者比爾‧柏金斯(Bill Perkins)所提倡的「二十六到三十五歲」,或是一般財務顧問建議的「三十五到四十五歲」兩個時間段,可能是最理想的時候。
為什麼比爾‧柏金斯會提倡在孩子二十六到三十五歲這個階段就把財產贈與給他們呢?他的觀點是強調「金錢的時間價值」與「生命各階段不同需求」之間的平衡。
比爾‧柏金斯認為,二十六到三十五歲是人生中最具活力、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階段,也是許多人開始建立家庭、拓展事業的時期。此時給予資源,可能帶來以下兩大好處:
資金能最大化地支持人生目標:這些錢能夠用來支付教育貸款、創業資金、買房頭期款,甚至資助探索夢想(如旅行、創業等)。此時提供的資金可以幫助子女避免過早承受財務壓力,專注於自我成長。
錯失機會成本較低:在這個年齡階段,金錢能創造的價值(如投資回報、學習新技能)可能更高,因為孩子有時間和精力去利用這筆資金,即便失敗了,也還有東山再起的本錢。
如果過晚的提供協助,等到子女四十歲甚至五十歲時才給予財產,這筆資金能夠發揮的作用會比年輕時更弱,因為孩子的人生選擇已經受到限制,無法充分利用這些資金來實現夢想。
當然,年齡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指標,如果擔心資金管理能力不足,可以設立條件,如子女達成某些目標後才贈與更多資金。幾年前我曾看過電影《億萬未婚夫》,它所講述的故事內容,就是長輩指定繼承人必須先結婚才可以繼承財產,繼承條件包括了年齡期限以及結婚事實這兩件事。
我曾經在二○一九年帶領二百個人一起寫下人生的第一篇遺囑,我當時也設定了孩子可以在我死後繼承遺產,只是我提出限制要他在三十五歲之後,才可以處分我留給他的股票,當時我認為,他在三十五歲的心智以及理財能力應該會到達一個成熟且適合的狀態。
因此並非一定要選擇在單一的年齡段贈與金錢,也可以採用不同階段贈與的方式,更靈活地滿足子女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
1.二十六到三十五歲:提供一筆較小的資金作為學習、創業或探索人生的基金,並藉此培養財務規劃能力。例如:每年贈與一定額度,讓子女在嘗試新事物時有經濟後盾,子女可以選擇留學或是創業,甚至學習投資。
2.三十五到四十五歲:一般來說,這是人生財務壓力的高峰期。需要承擔的主要支出,包括結婚、教育支出(子女教育費)、房貸壓力,或是中年階段的職業挑戰。獲得財產援助可以減輕這些壓力,並提供額外的資金支持,比如還清部分或全部房貸,以及增加孫子女的教育儲蓄。也可以將其投入到長期投資中,如股票、房地產或創業,享受更長的資金增值期,實現更有效的投資。
年輕時的機會成本更高。年輕人能更早用資金實現教育或職業目標,長期來看收益可能更大。
提早給予資金可以讓孩子更有動力和自由探索他的人生方向。
成熟度和責任心。(二十六到三十五歲的年輕人個性可能還不夠成熟,缺乏財務管理經驗,容易浪費或錯誤使用資金。)
三十五到四十五歲是人生財務壓力的最大階段,這筆資金可以真正發揮解決壓力的作用。
但是太早贈與財產是否會有其他問題產生,這當然也有一定的可能。過去也有很多過於年輕(例如二十五歲以下)就繼承遺產的年輕人,因為意志軟弱加上缺乏理財能力,在得到財產之後無法克制的大肆揮霍,快速消耗了繼承而來的財富,或是受到影響染上賭、毒之類的惡習,因而散盡萬貫家財。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在考慮贈與財產的時間點時,需要更加斟酌。前面比爾.柏金斯提到的年齡段,主要是考慮到人類生命的共同進程,以及現代社會對年輕人的期待。
一個人到了二十五歲以上的年紀通常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財務知識和判斷力,更有能力做出理性的財務決策,避免因年輕時的衝動消耗或是浪費財富。
一般人在這個年紀時人生目標已經比較明確,對未來也有更清晰規劃,可以更具針對性地實踐長期財務計畫,而非僅考慮短期消費。從家族的角度來看,這些提早獲得的財產,除了幫助孩子完成人生大事,也可以用來建立被動收入,讓整個家族的財務基礎更加穩固。
相比之下,如果六十歲才繼承遺產,大部分資金可能需要用於晚年的醫療或長期照護,可能難以有效傳承給下一代,或是進行投資增值,家族財富的發展受到時間限制,不利於家族財富的延續。
我認為比爾‧柏金斯提到的贈與關鍵時間在二十六到三十五歲是一個建議,而三十五到四十五歲則是一個較為平衡的時間點,此時孩子們已經有了足夠的理財能力。但實際執行贈與的時候,除了選擇時機,仍然需要考慮孩子的成熟度、財務能力和需求。相比之下,我更傾向於分階段贈與的模式,讓子女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資金支持,並透過實踐逐步學會管理財富。這樣既能符合年輕時支持的價值,也能避免過早給予資金導致的濫用或低效利用問題,最終達成幫助孩子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長期目標。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的《夏韻芬樂享人生提案:迎向AI時代的全齡理財建議》
作者:夏韻芬
知名財經節目主持人、作家,累積多年的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經歷,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擅長用淺白易懂的語言,講述複雜、生澀的財經和人生議題,教導大家聰明理財、智慧生活、樂享人生的每個階段。
她的節目與演講深受民大眾喜愛,除了透過專業能力帶給觀眾具有啟發性的內容,她對於各種人生課題的獨特思考,以及親切、富有同理的感性表達,也讓這些專業內容更具有溫暖人心的力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