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03字
編按:2015年,43歲的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江季芸,開始正視高齡化和少子化的影響,以及對教育界未來無可避免的衝擊。她的危機意識引發預做準備的念頭,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
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但沒想到,第三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讓她提高了目標達成率!
身為股市開心農場的主人,她了解農作物與養殖業具有生產週期,一旦供需失衡,就會引發市場價格的波動,她把投資方法調整成「波段存股法」,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5年的投資成效,300萬元變成1,300萬元,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2020年,股利年領60萬元,朝向股利年領100萬元的目標邁進。
作者: 江季芸
機會成本投資法
我們工作賺錢,除了為了維持基本開銷,也是想讓生活更快樂、更美好。只是有時會買了一些用不到的東西,在無形中產生浪費,例如:明明吃不下那麼多,卻點了滿滿一桌菜,通常這時候會怎麼辦呢?
一,怕浪費所以硬把食物全部吃光,除了會讓腸胃不舒服,腰圍還會越來越寬、體重越來越重,讓身體變得不健康。二,怕浪費所以硬把食物全部吃光,因為擔心變胖所以必須做更多運動,或是再多花一筆錢購買減肥類的茶飲、食品來幫助消化。三,把剩菜剩飯打包回家,結果食物到隔天已經變得不新鮮、不美味了。四,把剩餘食物全部丟進廚餘桶,對地球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一盤120 元的小菜能改花在什麼地方呢?現在有許多股價10 元、20 元的ETF,120 元可以用來購買股價10 元的ETF 共12 股,或購買股價20 元的ETF 共6 股。這個「改花」的概念,其實就是在花錢之前先用「機會成本」的角度,來考慮金錢的價值與效用,幫助自己評估消費決定,把金錢花在更值得的地方。
只要改變點餐的習慣,一開始只點吃得完的分量,吃不夠時再加點,通常會發現原本點的食物其實已經夠吃了,就能省下一些餐點的錢,這樣的方法是我們平時就可以開始練習的。
生活中還有好多機會成本的例子,例如:一顆100 元的扭蛋,打開後就失去驚喜、被丟在一旁,100 元可以用來購買股價10 元的ETF 共10 股,或購買股價20 元的ETF 共5 股。一件你已經有類似款式,價格1,000 元的衣服,可以用來購買股價10 元的ETF 共100 股,或購買股價20 元的ETF 共50 股。
其實,一張ETF 或一張股票,是由1,000 股零股所組合而成。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張1,000 片的拼圖,只要一片一片拼,就能拼出一張完整的拼圖。以這樣的觀點來累積ETF 的零股數量,每一筆小錢都很重要。
我們經常哀嘆自己沒有多餘的錢用來投資,但只要把生活中一些可有可無的支出節省下來,把它們轉變成「零股基金」,如此一來,每天都能為自己「存零股」。5 股、10股慢慢累積,就能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沒有負擔地增加資產。可以在家裡準備一個撲滿或存錢盒,每天把用機會成本省下來的錢,投到撲滿裡,每隔一段時間再把錢存到銀行帳戶中,就有資金啟動「機會成本投資法」了!
致富練習:將節流金額換算成零股
你是否常買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或是買了一些用不太到的東西,造成浪費呢?這些東西的金額是多少?如果把這些錢省下來轉換為ETF,可以買到多少數量的零股?現在,我們就以價格10 元的ETF 為基礎,換算一下這些東西的機會成本吧!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的《5分鐘致富練習:每天一個小覺察,預約財務自由的未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