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退休人生用100歲來規劃?教授61歲提前離開校園:人生很長,仍要提早退休的三個理由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024字

經濟日報 天下雜誌

文/建築學者 李清志

最近我提早退休,離開我待了三十多年的大學校園,當年我二十八歲從美國回來,就開始在大學校園任教,如今幾十年過去,感覺人生一瞬。

有人說:「你退休了,是不是閒閒沒事做,每天睡到飽?」

我跟他說:「其實我每天都很忙!提早退休不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給自己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很早就開始數算自己的日子!

我的人生第一個階段二十八年都在讀書準備,第二個二十八年都在教書工作,我原本就計畫56歲退休,進入第三人生,無奈人生難料,遇到世紀疫情,打亂了我的退休計畫,直到最近才終於順利退休。

過去人們對於退休的概念,就是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一直做到65歲退休,然後開始遊山玩水,享受人生,慢慢等待人生的結束。過去人們的歲數大概就像摩西所說的是70歲,強壯的人則活到80歲,所以退休後的「餘生」真的不多,可能只有五~十年間而已。不過隨著醫療養生的進步發展,人類的壽命逐漸延長,建築家安藤忠雄就曾說:「過去我們用八十歲來規劃人生,現在則是要以一百歲來規劃。」

可悲的是,隨著第三人生的時間的變長,人們卻變得不知所措,因為我們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為第二人生來準備,但是面對可能還有三十多年的第三人生,我們大多數人卻沒有任何規劃或準備?

本書作者康利寫的新書《中年的選擇》提醒我們要好好規劃第三人生,因為這段時間可能是你人生中最重要、且最有價值的一段生命。

在這本書中,他重新定義並詮釋「中年」這個字眼,過去我們常常談「中年危機」,總覺得「中年」是令人厭惡的負面字眼,但是作者認為人生到中年才真正準備要破繭而出。事實上,根據調查,在整個人生中,年輕時對生命的滿意度蠻高的,但是隨著年歲增長,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經濟壓力,讓人生的滿意度降到最低,但是隨著年歲增長,人生滿意度竟然越來越高,可見邁入第三人生其實是開始進入人生的黃金時代。

作者強調中年之後更要尋求生命的意義,而不是像年少時只追求成就感與物質的滿足,此時應該著重內心靈性的平靜與滿足。此外,不要停止好奇與學習,讓生活持續注入新鮮感,同時也要學習擁抱逐漸老化的過程;扮演智者的角色,在生活中將自己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面對人類壽命的不斷延長,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第三人生?這本書猶如第三人生的使用說明書,幫助我們好好地去面對中年後的人生,預備好自己的心態,去規劃善用這段美好的歲月,並為自己營造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本文摘自【推薦序】 「第三人生」使用說明書 李清志

本文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的《中年的選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天下網路書店,提供前瞻觀點、專欄文章以及出版品資訊,期待與您一同打開閱讀視野,豐富知識人生。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她「不聽老人言」27歲成千萬富翁:4個早已過時的理財建議
下一篇
投資人最愛10檔ETF 2025年潛力與風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