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出身決定人生?中產階級父母和上流社會父母的教育方式,最大差別在這裡!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215字

經濟日報 先覺出版

作者:朵莉絲.馬爾汀

出身如何決定慣習的形成?

當中產階級的父母還在幫孩子釐清什麼是過去簡單式跟過去完成式時,當下層階級的孩子完全得不到任何幫助時,大出版商的兒子從小就在雙語環境長大;而母親是企業顧問的青少女,隨著父母到多倫多待了一整年。社會頂尖階層的孩子從小便跟隨父母的腳步,身處在一個代表高尚美好的環境裡。

九歲的小女孩可以在歌劇演唱家黛安娜.丹姆勞獨唱晚會後上前獻花,因為父親是樂團監事會成員。她現在還顯得有些害羞,但很快就會泰然自若。十一歲的男孩接受商場上父執輩朋友的邀約,坐在球場貴賓室中觀看決賽。中場休息時,他以精闢的語言跟一位市政府的財務專員解釋他就讀的文理中學的辦學理念。

還有一位十六歲的女孩,坐在家族會議裡,一起討論企業重大決定。太誇張了嗎?或許。但上層階級的父母看法不一樣:下一代的責任感與合宜的應對進退必須及早訓練,才能從小就學會用來標示階級差異及展現優越的慣習。

而中產階級家庭比較著重培養的品格,則是企圖心、自律,以及控制衝動。德國青少年生活環境調查顯示,中間上層階級的父母帶給下一代的是批判能力、生態及環保意識,以及文化修養,像是像語言、音樂、社會參與。中間下層階級的家庭傳給下一代的核心態度是積極進取、腳踏實地,以及遵守規則。

而無論前者或是後者,成就取向及牢靠的價值觀都是教養的焦點。兩者也都注重禮貌,鼓勵進取,但對社交技能的精進及較不尋常的興趣嗜好,大半抱持懷疑的態度。

追求成就與地位的慣習,是所有中產階級的典型特徵。即使上層、中間上層及中產階級之間的界線模糊,但出身上層階級與中間階級的下一代還是非常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只要條件許可,小孩必須拿到高中畢業會考文憑。

在弱勢的社會階級裡,有這種要求的父母只占三分之一。布赫迪厄以拉丁文稱這種自我限制的態度為amor fati,也就是臣服於命運之下。意思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抱負,會以其他處在同樣環境中的人所取得的成就為依歸。因此窮人家的父母,比較希望兒女接受商管職業教育,而不是到頂尖大學的商管科系研究全球經濟產業。

在低薪資且工作不穩定的環境裡,求生技能的慣習發展,會遠比在上層環境來得強勁。目標必須實際,人們才會努力達成目標。眼前沒有能夠效法的人生發展計畫榜樣時,人們就不會為自己或為小孩制定這樣的計畫。儘管如此,焦點放在生活必需品上,也會培養出不同的能力,像是務實的態度、高挫折容忍度、團結,以及嚴格對待自己與他人。

就像所有分類必會簡化一樣,布赫迪厄也將慣習分成三種階級形式,這麼做是為了彰顯並描述社會差異。但在實際生活中,世界顯得複雜多了:每個人的慣習是七種資本形式的特殊混和,因此會出現混和形式。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當某一項資本特別充沛,但缺乏其他資本時。只要有某一項資本高於平均值,就可以產生自信與聲望。但若想致富、表現區隔,以及擁有權力,七種資本都要夠充沛才行。

但我們可以蛻變

最頂層、上層、中層及下層階級之間存在差異,而且不只是細微的差異而已。因此長久以來大家總是認為:投對胎,人生就成功一半;反之,則會受出身帶來的慣習牽制。而布赫迪厄的名言,常被拿來引用以支持這種說法:「知道一個人的慣習,憑直覺便會知道他不可能出現什麼行為。」如此說來,高尚的慣習是上層階級的特權,一種一般人無緣窺得全貌的祕密規則嗎?

不。

光是想像一個呆板僵化的慣習是不夠的。傾向與喜好的發展,自然與個人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人們當然也會根據環境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在每個階層、每種行業,人們都會充分利用機會,調整自己適應新環境,投資改善個人的外貌與地位,在這個世界發揮長才,並因此永久提高自己的水準。布赫迪厄講得很清楚:「新經驗的累積,致使慣習不斷變化。」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布赫迪厄生長在一九三○年代法國庇里牛斯山地區,父親是農家子弟,職業是郵差,還當上小村郵局局長。從出生環境,布赫迪厄就處在一個邊緣的位置,既不屬於農夫,也不是中產階級,因此缺乏歸屬感。長大後去城市就讀中學,到巴黎上大學,在學術界成為人類學及社會哲學的頂尖學者。他在巴黎法蘭西學院的教授職位,使他能在這個全球獨一無二的學術機構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慣習是能改變的。人也是會蛻變的。能意識到慣習如何決定個人的世界觀、品味及抱負的人,最容易成功蛻變。這點在心理學家妮可.史帝芬斯與其團隊的實驗中已獲得證實。研究人員將出身不利於教育環境的大學新生,分派接受兩種不同的引導課程。其中一個課程著重在解釋造成學業成績低落的可能障礙,並教導學生如何跨越。

另一個課程則特別針對父母沒有大學文憑的學生會遇到的難題,並找出克服的方法。當學年結束時,那些曾分析檢討自己出身劣勢的學生,成績明顯比對照組的學生好。還不僅如此,他們在成績上的優良表現,就跟出身中上階層的學生沒兩樣。這個結果代表:出身所帶來的慣習雖然是我們的一部分,但並不能阻止我們成長發展。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社的《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

作者:朵莉絲.馬爾汀Doris Märtin

語言和文學博士。自從中學時期到法國交換學生,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寄宿家庭受到上下兩階層不同生活體驗的洗禮後,便開始關注「慣習」這個主題。在近六十歲完成本書,以表達一生研究階級文化影響力,以及對成功人士的各種近身社會觀察。

從事寫作、諮詢、教育訓練。20多年來,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諮詢、講座和輔導,並贏得全球聲譽。撰寫的20本書已被翻譯成世界十多種語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思潮的最前線,知識的最先覺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三個富豪老公,教會我的五個錢滾錢祕訣」她立志向有錢人學賺錢,從月光族到擁億元資產
下一篇
高股息ETF拿掉平準金,還有多少錢能配?2025年繼續存還是暫時跳車?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