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29字
作者:林峰丕
我和淡如曾在節目裡討論過許多次「如何才能好好退休」這個話題,每一次都獲得很大的迴響。
由於知道大家對於如何儲備好退休金十分關注,淡如常會搜羅相關資訊,有一集她引用《遠見》雜誌的一篇調查報告,探討大家對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能安心?據調查結果顯示:8.8%的人認為不到500萬就可以退休,22.3%需要 1,000萬,21.2%需要1,500萬,15.3%需要2,000萬,8.3%認為2,500萬才夠,而13.7%要超過2,500萬。
數字落差之大,非常耐人尋味。淡如認為那些覺得500萬以內就夠的人,很可能是已經有了自有宅,少了住屋的壓力,才會覺得不需這麼多現金。但回過頭仔細想一想,這樣的數字真的夠用嗎?
通膨和身體健康狀況不能忽略
夠不夠當然跟大家設定的每日的開銷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不妨來好好計算一下。
如果你設定想在60歲退休,以現在的國民平均壽命可以活到80歲來看,你在退休之後至少還有20年要活,這時你就該問自己,每個月想過的生活水準大概在哪裡?
如果你退休之前每個月的平均花費(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及各項雜支)落在5萬元左右,那一年就需60萬元,20年就要1,200萬元才夠用。這只是個粗估的數字,並沒有把每一年的通膨率及可能有的臨時緊急支出算進去。
現在你覺得5萬元可以滿足的生活水準,20年後是鐵定不夠用的,我們可以回想20年前的物價跟現在的物價就能得知。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考慮,那就是身體健康狀況;當年紀慢慢老去,健康勢必走下坡,所以很可能增加的是醫療的支出及長照費用。可別天真的以為光靠健保就足以應付,那還要看生的是什麼病,健保有沒有給付?
當年淡如的母親被確診是肺腺癌四期,醫生說有標靶藥物可用,但健保不給付,國產的一年500萬,美國製的一年1,000萬!這還不包括她將母親送到國外做的基因療法花了800萬。如果是你,要不要治療?如果要,這筆花費當然也必須預先有準備才行。
所以前面估算出來的1,200萬真的夠嗎?答案我想大家心裡有數。
準備退休金越早開始越好
可怕的是,有63.3%的人的養老資金主要來源仰賴退休年金制度,但其實這筆錢可能還不到你退休前月薪的六成,如果不想勒緊褲帶過退休生活,除非你有足夠的存款,不然就要考慮退而不休,繼續找有收入的工作來補貼生活金。
以日本為例,現在政府已經鼓勵大家將退休年齡盡量往後延,因為他們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女性甚至來到87歲,如果太早退休,不但對整體財政造成極大負擔,其實也是人力資源的一大浪費。這是殷鑑,我們的高齡化社會離日本不遠,這勢必也將是我們需要參考的做法。
這項調查裡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有63.2%的民眾想在50歲之後創業或轉職,其中想創業的比轉職的還多。這個想法可能要審慎思考,創業未必都能成功,如果無法成功,還把之前存的錢都賠進去,以50歲的年紀想要再為自己存夠退休老本,恐怕難上加難。而想轉職的人如果沒有在年輕的時候投資自己,培養自己的第二甚至第三專長,此時要談轉職恐怕也是空想。
無論如何,要準備好退休金都是越早開始越好,只要人生坡道夠長,選對理財工具,絕對可以讓自己舒服地安享晚年。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的《打造被動收入流:幫自己加薪的49個富思維》
作者:林峰丕
1969年生,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士、臺北醫學大學口腔復健研究所碩士,現職為牙醫師。右手行醫,左手寫作,並以穩健的理財做為人生築夢的基石。執業近三十年,是一位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多元斜槓作家。
近年因經常受邀擔任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Podcast嘉賓,成為不定期的共講者,多年下來從中累積許多有用的理財與投資知識,並身體力行,扭轉過去人云亦云的錯誤理財方式,逐漸歸納出穩紮穩打的理財心法,有效增加被動收入。此外,也是「黃大米哈拉王」節目人氣極高的來賓,獲得不少忠實粉絲。著有《與牙共舞:那些病人留在診療椅上的故事》《當忍即忍,當狠則狠,人生不該撐著過》《掙扎,不要太久》《遇見你的微幸福》《你剛吃了韭菜水餃?》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