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曾以為生活簡單,靠退休金養老就好...76歲醫生看到老母每月6萬元看護費:不敢斷言錢夠用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371字

經濟日報 寶瓶文化

編按:由於提前為獨活的老年做準備,儘管退休多年、經歷癌症等病痛,如今76歲的作者不但快樂地享受獨居,而且人生愈活愈發光。她以自己和眾多銀髮朋友為例,並融入每個人步入年老都應有的醫療知識,寫下這本為迎向獨立、自主的老年人生,「超前部署」的智慧精華。

作者: 劉秀枝

經濟不求人,老得有尊嚴

一向以為自己老有所備,因為個性獨立、生活簡單,靠著退休金,老後生活應無虞。但隨著年齡增長,看看發生在身邊親友的現況,就不敢斷言了。

醫療的自費與照護費用,也需儲備

例如一位八十六歲的失智好友,因急性膽囊炎住院十四天,在醫院裡請了二十四小時看護,每天兩千八百元──兩個星期下來,就花了近四萬元。隨著她年紀愈大,因生病或住院而需請人看護的機率也會愈來愈高。

十多年前,我九十多歲的母親罹患失智症,在家裡由兄嫂和看護照顧,每個月的看護費高達六萬元。感謝雙親辛勤經營米店六十年,有足夠的積蓄可以支付。

有位七十五歲的好友因腎癌轉移,而需定期接受標靶與免疫療法。免疫療法要自費,一年來,已花費一百五十萬元。

戰後嬰兒潮的這一代逐漸步入老年,即使沒有罹患重病,隨之而來的視茫茫、齒牙動搖,早晚有機會動白內障手術或植牙。植牙需自費。白內障手術雖有健保給付,但如要採用較精準的飛秒雷射手術則需自費,開一隻眼睛約七萬五千元。

台灣醫療進步、就醫方便,又有健保給付,但需針對疾病的適應症(如仿單所列)做合理的分配,不能無限制地使用最先進的醫療資源,因此免不了有些療程需自費。不過人總難免想要最好、最先進的治療,因而花在自費醫療的費用愈來愈高,例如頸椎、腰椎的微創手術與某些椎間盤植入手術。

曾經有位朋友拍拍自己的頸椎、腰椎,再張開嘴巴,眨眨眼睛說:「光是我身上的裝備就已是百萬身價了!」

怕錢不夠,老後如何因應?

一般人估算需要存多少錢才能財富自由地退休時,大都只考慮退休後想要的生活水準,以及將來的餘命(男性七十六.六三歲,女性八十三.二八歲)所需,而沒考慮到「醫療的自費與照護費用」。那麼該怎麼辦呢?

小時候,父母教我們要節儉、省錢,並且長大後要努力賺錢及儲蓄。但儲蓄只是理財的初階。若學校能開設投資理財的通識課程,使我們進入職場時,就懂得理性理財,而退休後選擇風險小、且有合理報酬的投資,便能在退休金與儲蓄之外,增加一筆「被動收入」。

如果無法增加被動收入,至少不要貪圖高報酬率或受到詐騙,導致血本無歸。

一般人退休後,收入大幅減少,但支出也相對減少,比如少了應酬。所以何不衣飾簡單、舒適,不追求名牌,甚至可以將舊衣服重新搭配,穿出個人品味。保養品與化妝品,選擇網購或在藥妝店購買等等。加上年紀大、代謝慢,食欲降低了,吃得也少……這些都是簡單又可行的省錢方式。

還有一個小撇步,那就是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以預防疾病,或是症狀輕微時即就醫,避免變成重症。

例如癌症若早期發現,就有機會治癒,不至於轉移或演變成重症,而需自費醫療或請人照顧。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二○二三年七月六日核准了新藥「侖卡奈單抗」(Lecanemab),以減緩輕度阿茲海默症與輕度認知障礙者約27%的認知功能減退,但一年的藥費高達兩萬六千五百美元,約台幣八十二萬元。如果我們平時就能多動腦、多運動、多人際互動、睡眠充足等,以增加認知存款,降低失智的機率,那不就是省下一大筆錢了嗎?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的《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文學、教育、視野。 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上一篇
夫妻月薪共7.5萬,60歲退休後所得替代率只有62%!達人揭退休金三個層次「老了也要有尊嚴」
下一篇
台塑化、台塑、台化、南亞股價破底,今年股東數竟大增15.8萬人,為何股民買四寶比鴻海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