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分批進場 = 分散風險?關於定期定額,指數投資人的3個常見誤解

提要

單筆投入的時間點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610字

遠流出版 文:理財館長、狂徒

既然一次把資金都投入的勝率較高,那什麼時間點才適合進場呢?答案就是我們剛剛說明的核心重點:盡量撇除人為對行情的預測,讓資金越早投入效果越好。

換句話說,當你意識到指數化投資的優點,也認同我們的操作策略後,就無須擔心市場有什麼恐慌事件。因為證據顯示越早投入,最終的績效通常越好。

此外,如果市場發生大跌,其實也不是壞消息,畢竟未來你會持續有新的資金投入。如果是即將邁入提領階段的投資人,那麼資產配置的組合才是你更需要關注的重點,而不是透過治標不治本的分批進場來解決。

不過要是你看完了以上分享,還是很難接受一次把資金全部投入市場的話,倒也不用強迫自己這麼做。

畢竟指數化投資的主軸在於「達成生活與金錢的平衡」,如果一次投入大筆資金會影響到你的心情,甚至害你做出錯誤決策,損失絕對更嚴重。

所以當你有一大筆錢可以投入的時候,若因為個人因素還是不敢一次全部進場,這時候權宜之計就是先讓你可接受範圍內的資金進入市場,並把剩餘資金在兩年內投入市場。實際上只是晚個一兩年,也不至於對最終結果有什麼決定性影響,怕的是在你開始投資後,因為情緒受到影響而做出不理性的停損。

雖然對資金的運用不一定要達到最完美、最有效率,保留適度彈性能確保計畫走得更長遠,但我們還是鼓勵你建立基本的認知,了解理性情況下什麼樣的選擇最合理,並在對最終成敗沒有重大影響的前提下,適當地根據個人狀況微幅調整。

簡單來說,你可以選擇不要把閒錢一次投入市場,但也不該過度神化分批進場的好處。「分批」不能解決最終風險的問題,適合你的「資產配置」才是解答。釐清以上概念後,如何選擇就由你來決定了。

定期定額:適合任何人的自動化策略

想養成一個好的投資習慣,應該盡可能降低持續執行的難度。

畢竟生而為人,「感性」大過「理性」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在生活上感性一點無傷大雅,但投資上不理性的決策容易造成嚴重損失。因此如果採用自動化的投入策略,就能讓你的投資計畫更加牢靠。

「定期定額」就是一個極佳的自動化策略。它最大的優勢就是非常方便,你在券商APP只需花2分鐘設定,後續等每個月薪水進帳時,將台幣(或美元)轉至扣款帳戶就好。相較於手動買股票時,你可能會因為股價大幅波動而不敢下手,撇除人性的方式能確保你在下跌時,持續用便宜價格買進,簡直是內建了自動低檔加碼的機制(買到更多單位的股票),上漲創新高時也不會暫緩投入,摒除投資時一切不理性的因素。

3個常見的定期定額誤解

1.定期定額≠刻意分批進場

如果搜尋關於定期定額缺點的文章或影片,多半會看到資金參與市場較慢的問題,這部分確實沒錯,前面我們也為你說明了為何分批進場的效益較差。

不過,為什麼這容易讓你誤解呢?因為並不是每個人的定期定額都等同於分批進場。舉例來說:假設你是一個剛出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也剛開始意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你打算把每月的薪水扣掉必要開銷並固定存下5000元投入ETF,就可以選擇設定每個月定期定額5000元。

這會造成資金效率變差嗎?其實完全不會。因為每個月的這5000元,就已經是你當下全部的閒錢了。換句話說,這並不是「刻意」把一筆資金拆成數等份,也不會因為延後資金進入市場的時間進而承受較低的資金效率。換個角度想,每月扣除必要開支後將剩餘資金定期定額,反而應該視為每個月份的「單筆全數投入」。千萬不要以為單筆投入較佳,就把錢累積一大筆之後才投入,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2.定期定額≠任何標的都穩賺不賠

很多人誤以為只要套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就能避免虧損。這很大程度該歸咎於金融業界的不實宣傳,過去理專會叫人一次投入大筆資金購買他們推薦的金融商品,但經過幾次市場大崩盤、害客戶賠錢後,金融業界便改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包裝,推廣各種奇怪的商品。雖然這的確大幅降低客戶賠錢的金額,但也忽略了定期定額成功的的一個重要大前提:標的長期上漲。

好消息是,如果你採用指數投資,那就不用為此煩惱。沒有人說只要定期定額就一定穩賺不賠,但如果能將標的分散至全世界,我們還是可以樂觀期待全世界能夠越來越好,而這長期而言將會帶動股價成長。

3.定期定額≠永遠固定金額

雖然我們稱之為定期定額,但其實金額也不是永遠固定。假設你開始每月定期定額3000元,但過了20 年後依舊維持3000元的話,你會遇到兩個問題:①今天的3000元,20年後還值多少?②月薪3萬元一個月存3000元,月薪6 萬元該存多少?

我們需要注意「通貨膨脹」,如果3000算上每年2%的實質購買力減損,二十年後就只剩下約莫2000元的實質購買力,比當初整整少了三分之一。月薪3萬元存3000 元的儲蓄率是10%,而當你的月薪成長到6萬元,若儲蓄率保持10%不變的話,總儲蓄金額

應該從3000元提高到6000元才對。因此,最簡單的應變方式,就是隨著經濟能力逐步調高定期定額的金額。只要讓每月投資的金額,跟著你的薪資成長一起調高,這兩個問題幾乎不會構成定期定額的缺點。

綜合來說,定期定額雖然在某些方面被過度神化,但只要你釐清上面三個常見的誤解,就會發現它的厲害之處。特別是台灣多數人的支薪狀況都是每月進帳,只要採用每月定期定額的方式,有紀律地將部分收入投進全市ETF,對月薪族來說會是非常好的選擇!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的《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

作者簡介

理財館長(陳震奇)

指數化投資的推廣者,截至2022年年底,IG的粉絲專頁已經擁有超過7萬人追蹤。

身處金融業,卻鼓勵大家長期持有低成本且全市場分散的ETF,深信這才是適合多數人的投資策略。

平台涵蓋IG、FB、YouTube、Podcast、Line社群以及各大討論平台,只要在平台上搜尋「理財館長」即可找到。

過去多次受邀校園與金融業的講座、文章也曾被各大媒體轉載,希望能透過自己日益漸增的影響力,改變台灣的投資風氣。更期許自己在投資以外的面向上,也能成為大家學習的對象。

狂徒

我,狂徒,剛進入市場的散戶,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語言分享知識。

毫無金融工作背景,也非相關科系出身,卻因為愛打賭而拿下幾張用不到的金融證照,也因為愛玩而拒絕開課的邀約。

偶然路過坊間投資圈後開始動筆,文章見於聯合報、風傳媒、商周財富、方格子、Matters、Dcard等各大平台,分享投資過程中遇到的有趣事件和看法,破除投資理財常見迷思,獵殺各界神棍,還數次被業界朋友當成同行。

摧毀信仰是我的興趣,破壞規則是我的習慣。樂見讀者透過批判性思考,建立合理的優勢投資策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遠流出版社」除了期許「承先啟後、源遠流長」之外,也有「萬里尋仙不辭遠、不廢江河萬古流」之意。進入21世紀,由傳統出版,轉型創新為紙本、數位、空間三合一的全新知識傳播集團,將持續開發原創內容、創造品牌價值,提供多樣的載體服務,利用多元的展演方式,滿足量身自主的閱讀與學習,為全球華文讀者營造生活視野。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除權息旺季到!存股必看11檔「三高股」名單曝光...現金殖利率最高逼7%,「這檔」年年填息
下一篇
曾欠3,000萬,帶刀登門找黑道剁手宣誓還清...億元CEO從理債悟理財:只靠一份薪水就像在玩六合彩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