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熊市退休「可能很慘」,以兩位投資人為例:為什麼多工作一年,帳戶多300萬?

提要

熊市退休「可能很慘」 為什麼多工作一年差很多?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共2010字

天下雜誌 編譯 樂羽嘉

根據金融科技公司SmartAsset新研究,在熊市退休,長期來說可能會傷害你的投資組合,即便市場後來有收復跌幅。

這與「報酬順序風險」有關,也就是說,當你從投資組合提出現金,投資報酬率的順序會影響你投資組合的整體價值。一般來說,

SmartAsset金融教育主編史迺德(Susannah Snider)說,你退休的具體時間點很重要,退休的頭幾年非常重要。

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近20%的2022年過後,SmartAsset回測前兩次熊市(2001年和2008年)的狀況,檢視在空頭年開始退休,對長期退休存款有怎麼樣的影響、程度有多大。

這項研究設定,在一個空頭年的年初,每位投資人於一個投資帳戶中持有100萬美元。每位儲蓄者的提領率是4%,在遇到歷史性通膨率時,提領率會增加。為了簡單化,SmartAsset假設這些帳戶並沒有強制最低提款規定或要求授權提款。

這些準退休人士,每人都維持混合投資組合,其中50%放在標準普爾500指數,50%綁定一個債券指數共同基金的績效。

投資人之間的唯一差別,只在於提領退休金的日期。

在每次熊市,一個投資人在空頭年開始提領退休金並早早套牢。另一個投資人等到市場開始復甦的那一年才開始提領退休金。

兩種人後來的遭遇天差地別。

以2001年熊市為例,退休人士A君早一步退休並開始提領退休金。退休人士B君決定延後提領退休金,選擇工作久一點或先靠現金存款過活,再撐3年。

SmartAsset在研究中寫道:「儘管經歷相同的年化報酬率、通膨率且都在之後提領,兩種人後來遭遇的差別非常巨大。」

A君的帳戶現在值83萬3934美元(約新台幣2511萬元),等到市場反彈才開始提款的B君帳戶則有133萬2513美元(約新台幣4013萬元),多了49萬8579美元(約新台幣1501萬元)。

在2008年熊市的情境下,A君退休,開始提錢,現今帳戶裡有116萬3628美元(約新台幣3504萬元)。

B君只多等了一年,在2009年市場反彈時退休,現在帳戶裡有126萬2926美元(約新台幣3803萬元)。只多等一年,帳戶裡的錢就差到9萬9297美元(約新台幣299萬元)。

史迺德說,「大家常說等30年,市場終究會漲回去,不要擔心,但我們發現,頭幾個空頭年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所以現在準備退休的人,該如何看待震盪的市場及可能衰退的前景?

史迺德建議,若你打算很快退休或剛退休,找理財顧問或考慮延後退休或許是個好點子。

當然基於健康問題或生活環境等因素,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再多工作幾年。

史迺德表示你不一定要全職工作,也可以打些零工、只在幾個季節工作,總之要有些收入,對你幫助很大。也可以降低提領的趴數,如本來提領4%,降低成只提領2%投資資金。

史迺德認為,最不痛的選項,就是在市場復甦前先不要有大筆開銷。像是度假、遊艇之類可以調整的花費先忍一下,晚點再花。

史迺德並不建議嘗試擇時進出市場。在市場下跌時,至少一年把提領的金額最小化、重新評估狀況,或許是明智的做法。

美股還會漲嗎?

接下來股市會怎麼走?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投資長夏磊特(Lisa Shalett)認為,相信熊市已經結束的投資人「愚昧無知」。

投資人的樂觀並非沒有理由,市場一路軋空,企業獲利高於預期,就業強勁,聯準會在放緩升息。

但夏磊特說,這些投資人都錯了,她相信隨著聯準會升息降低了經濟成長,美股即將迎來更大的跌幅,投資人還沒有把經濟衝擊反映在股價上。

夏磊特不同於華爾街多數同業,她不期待聯準會短期內降息,儘管升息是長期利多。她預測美國正在產能復興的邊緣,這將點燃美國資本投資循環,焦點從金融和科技轉移到半導體、自動化、AI。

高盛美股策略長寇斯汀(David Kostin)週一表示,美股股價已經反應了軟著陸的狀況。即便避免衰退,2023年企業獲利也不太可能大幅成長。

寇斯汀把標準普爾500的年底目標價從3600升到4000,但認為債限爭議可能會是關鍵風險。

美股今年的大反彈,肯定大出寇斯汀等許多專家意料之外。

美國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全球投資策略長李偉則認為,「看看今年市場的定價,甚至沒有反映軟著陸,它反映的是經濟起飛、通膨降溫、成長、整體避免衰退、今年年中各國央行降息,市場的定價反映最完美的狀況。」

「短期來看,除了FOMO和追漲動力,很難看到股市繼續上漲的基本面因素。」

(資料來源:MarketWatch、Yahoo News、CNN)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獨家地圖》跟著鴻海員工回家,直擊3家印度台廠火速備戰iPhone15

經典賽》不要再雖敗猶榮!文生大叔:為什麼中職用球第一個需要被檢討?

畢業可望月入12萬!世紀鋼接手成功工商 土狗董座:一起打風電國家隊

ChatGPT升級,律師考試贏9成考生 還有那些地方變強了

星宇航空開國元老、曾服務日本貴族 會放電的空服教官有何本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幫助您掌握最前瞻的觀念與趨勢,與世界零距離,與台灣超連結。在混亂的世界中,給讀者一束最清晰冷靜的聲音。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她缺錢靠賣包包和珠寶,換到3個月生活費,精品真的比較「保值」嗎?理財專家拿40萬名牌包算給你看
下一篇
30多歲就賺到1億元!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避險保本是騙局,長線投資才是王道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