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對抗股災,樂活大叔有五種方法:不可能「躲過」但能安心「度過」

提要

躲過股災的 5 種方法

台股。圖/資料照片
台股。圖/資料照片

本文共1836字

今周刊出版 作者: 施昇輝

我相信很多人在 2021年,台股一路狂飆中,應該是有賺到錢。但到了2022 年,從最高點跌了近 6,000 點,恐怕已經不只回吐之前的獲利,甚至還可能倒賠,成了轉盈為虧。

如果你 2021年在股市中還是賠錢的話,那麼現在肯定賠更多了。

大家應該都很懊惱,如果早知道 18,619 點是最高點,就該把股票都賣了,這樣就能躲過股災。但沒有人能夠「早知道」,那該怎麼躲過股災呢?以下,我將提出 5 個方法,供大家在下一次股災來臨時,能事先躲過:

放心投資,安心度災

第一、從現在開始,完全退出股市

從來不敢買股票,只敢把錢存在銀行的人,碰到股災,一定非常慶幸,甚至有些幸災樂禍,因為他們相信「不買股票,就不可能賠錢」。

如果你的薪資收入很高,或是做生意、投資房地產賺了大錢,因此絕不擔心自己未來會成為「下流老人」,當然可以完全不碰股票,也就永遠不怕股災來臨。

如果你就是那種「薪資不漲,但物價飛漲」的一般人,卻只敢把錢存銀行,那一定會越存越窮,因為銀行利率永遠追不上通貨膨脹率。這時,請絕對不要用這個方法,因為股票是能幫你累積財富的唯一投資工具。

第二、永遠不要把所有的錢都 all-in 在股市

很多人在股災中之所以會賠掉之前的獲利,或許都是以為自己是股神,然後把所有錢通通在股市 all-in,以為這樣可以賺更多。

即使在股市一路大漲中,也該留下一些資金,讓自己能夠在萬一下跌的時候,還能掌握機會,有「逢低買進」的實力。

不過,如果你只想賺價差,絕不該在股災中「逢低攤平」,反而應該謹守停損的紀律。我上面說「逢低買進」,只適用於可以長期領股息的股票,因為股災會讓股價下跌,這時買進就可以降低持股成本,然後提高股息殖利率。

第三、把一部分之前的獲利領出來花掉

很多人都相信長期的複利效果,所以會把之前的獲利再投入,但碰到股災就會成為「紙上富貴」。如果 2021年你的報酬率是10%,請絕對不要相信自己往後每年都會賺10%,甚至不該期待每年都會賺。

在股市賠錢的速度肯定勝過賺錢的速度,因為一旦賠錢,你的資金就會減少,若還想賺到一樣的金額,你的報酬率就要更高,難度當然也更高。

投資是為了讓自己可以「放心花錢」,不然賺錢有何意義?如果你把 2021 年賺到的錢拿去做買房的頭期款,這些錢就不會在股災中消失不見了。

第四、調整「賺價差」與「領股息」的比重

「賺價差」當然比「領股息」賺得快,但風險也相對比較大,碰到股災時,賠錢的機會當然也更大。

「賺價差」是靠你對那家公司的「想像」。股價一路上漲時,你就會有更大的想像;碰到股災時,你就會發現想像原來如此脆弱。

「領股息」是你「知道」那家公司有穩定配息的紀錄。碰到股災,你才會知道它的價值,然後看到股價下跌,你或許還會內心竊喜,因為股息殖利率越來越高了。

股市一路走高時,應該將賺到的價差獲利了結,然後慢慢增加穩定領息的股票,這樣就可以相對有效地規避股災時所面臨的風險。

第五、努力精進投資技巧,讓自己在股市高點能順利脫身

很多人都相信「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所以認為是自己的投資技巧不行,還要更努力學習,但我卻要澆大家一盆冷水。股市投資絕不是「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沒有任何專家可以成功避開股災,就算他們事後歸納出多少股災開始時的跡象,但一切都是「事後」的分析,沒有人可以「事先」預測得出來。

每一次股災發生的原因都不一樣,以往的經驗對往後其實完全沒有參考價值。每一次的股災都是因為出現完全料想不到的「黑天鵝」,所以怎麼可能事先防範?

股災來臨時,如果你資產縮水的幅度和股市跌幅相當,你已經算「人生勝利組」了。不要妄想透過努力學習可以打敗大盤,或是可以在股災中賺錢,只要你買的是與大盤高度連動,或是有穩定配息的台股 ETF,就可以相對容易安心度過股災。

不可能「躲過」,但求安心「度過」。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的《小資向錢衝!:樂活大叔的投資問答室,6步驟穩穩賺,賺久久!》

作者:施昇輝

已過花甲之年的樂活大叔。

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畫。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上櫃與募集資金。44歲毅然決定離開職場,當全職的股票投資人。53歲時出書分享投資心得,意外踏上暢銷作家之路。

因其簡單的佛系投資理念、單純化的投資經驗與心得,廣受投資大眾喜愛與推崇,媒體向來形容他為「理財達人」,他卻更喜歡別人稱呼自己為「樂活大叔」,傳播其溫暖以及正向的人生態度。「樂活」是其人生態度,「簡單」是其人生哲學,「分享」則是他的人生志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成立於2012年。出版主題涵蓋:投資理財、商業管理、社會心理、健康人生、旅遊生活五大領域。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她缺錢靠賣包包和珠寶,換到3個月生活費,精品真的比較「保值」嗎?理財專家拿40萬名牌包算給你看
下一篇
領500萬元退休金,定存放哪家?38歲上億身價全職奶爸:比較三家公營銀行「我想挑這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