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一個月可給子女1,176萬?2023年贈與免稅額244萬!長輩財富傳承要懂的節稅事

提要

一個月可給子女1,176萬?2023年贈與免稅額244萬!長輩財富傳承要懂的節稅事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898字

專欄作家 撰文/傅恪恩

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較上次調整的指數累計上漲10%以上,所以2023年遺贈稅的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的生活必需之器具、職業上之工具,這4項金額均與2022年相同。

2023遺產稅與贈與稅

一、遺產稅

(一)免稅額:1,333萬元。

(二)課稅級距金額:

1、遺產淨額5,000萬元以下者,課徵10%。

2、超過5,000萬元至1億元者,課徵500萬元,加超過5,000萬元部分之15%。

3、超過1億元者,課徵1,250萬元,加超過1億元部分之20%。

(三)不計入遺產總額之金額:

1、被繼承人日常生活必需之器具及用具:89萬元以下部分。

2、被繼承人職業上之工具:50萬元以下部分。

(四)扣除額:

1、配偶扣除額:493萬元。

2、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每人50萬元。其有未成年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之年數,每年加扣50萬元。

3、父母扣除額:每人123萬元。

4、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每人618萬元。

5、受被繼承人扶養之兄弟姊妹、祖父母扣除額:每人50萬元。兄弟姊妹中有未成年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之年數,每年加扣50萬元。

6、喪葬費扣除額:123萬元。

二、贈與稅

(一)免稅額:每年244萬元。

(二)課稅級距金額:

1、贈與淨額2,500萬元以下者,課徵10%。

2、超過2,500萬元至5,000萬元者,課徵250萬元,加超過2,500萬元部分之15%。

3、超過5,000萬元者,課徵625萬元,加超過5,000萬元部分之20%。

每年的贈與稅調整,往往是許多富爸爸富媽媽極為關心的重點,畢竟大筆財產與其繳稅送給政府,還不如慢慢傳給子女,所以每年的免稅額就是極好的可規劃重點。

贈與稅244萬免稅額怎麼算?

很多人老困在244萬,到底是你、我還是他的角色疑惑上。你記住,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一年可以給出去244萬元。」免稅額度是以贈與人送出去的錢做計算。例如,爸爸5月給兒子100萬、12月給女兒144萬,那麼今年244萬的贈與免稅額度就滿了。

同上述,那麼「一年」的定義又是什麼呢?注意了!每1位贈與人自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止,不論贈與給多少人,累計贈與金額合計不超過免稅額,即可免徵贈與稅。所以如果今年還沒有使用這免稅額的富爸媽們,儘管在2022年12月中各給獨生子244萬,再過半個月後2023年1月份,2人就可以立刻再給488萬過去。不到一個月就傳承了488+488=976,一眨眼就送出了一棟房的金額。

如果還嫌不夠,《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0條第1項第7款,父母於子女婚嫁時所贈與之財物,總金額不超過100萬元,不計入贈與總額,也可以多多利用。

父:2022年婚嫁(244萬元+100萬元)+2023年(244萬元)=588萬元

母:2022年婚嫁(244萬元+100萬元)+2023年(244萬元)=588萬元

父母一人一隻手,這一送,贈與金額就可以拉到1,176萬元。

18歲成年影響遺產稅哪部分?

配合2021年1月13日修正公布民法第12條規定,成年年齡由20歲下修為18歲,自2023年1月1日施行。

原本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及第5款規定,繼承人為直系血親卑親屬者,或被繼承人遺有受其扶養之兄弟姊妹,每人得自遺產總額中扣除50萬元。其有未成年者,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之年數,每年加扣50萬元。

舉例來說,被繼承人老李於112年4月30日死亡,僅遺有女兒(98年12月22日出生)1人,其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之加扣年數為5年(女兒98年12月22日出生,於116年12月22日滿18歲,距被繼承人死亡日,尚有5年始成年),所以老李遺產稅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為:

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每人50萬元。

直系血親卑親屬有未成年者,得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之年數,每年加扣50萬元:50萬*5年=250萬

50萬+250萬=300萬

你想想從20歲到18歲,少了這2年,未成年的扣除額不就等同飛走了100萬。

本文經傅恪恩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作者:傅恪恩

觀察房市十餘年,看過的房子以千為單位,持有房地產相關證照數張。文章刊載於商周財富網、今周刊、商業周刊、經濟日報、風傳媒等知名財經媒體網站。

身邊友人涵蓋各種房地產相關產業的專業人士,從房仲、代銷、銀行、代書、建商、設計師、台北市危老重建推動師、不動產估價師、投資客、法拍業者、包租代管業者、二胎業者、土開業者等。一直以來看著在房市默默耕耘的朋友們,內心對於因買不起或誤解而仇房的現象感到遺憾,願以支筆,拉近兩端不對等的資訊。

著作:房市神秘客帶你看穿不動產裡的詐:買房路上,你必須懂的31個人性陷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觀察房市十餘年,看過的房子以千為單位,持有房地產相關證照數張。身邊友人涵蓋各種房地產相關產業的專業人士,從房仲、代銷、銀行、代書、建商、設計師、台北市危老重建推動師、不動產估價師、投資客、法拍業者、包租代管業者、二胎業者、土開業者等。一直以來看著在房市默默耕耘的朋友們,內心對於因買不起或誤解而仇房的現象感到遺憾,願以支筆,拉近兩端不對等的資訊。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買千萬海濱別墅夢想成真,卻讓傭人先品嚐夕陽咖啡...一對50歲中產階級夫妻的理財啟示錄
下一篇
以巴菲特、段永平、林園為例:股市真正的大贏家,是防守型而非進攻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