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84字
理財教養網站Parent Portfolio共同創辦人桑切士(Jonathan Sanchez)在單親家庭長大,從小學會節儉。媽媽每週都會剪折價券來用,他在耳濡目染下,跟媽媽一樣時常擔心金錢問題。
桑切士原本以為去上大學、取得高薪的工作,就能解決財務問題,但即使妻子和自己都在職涯上順利前進,他們的收入依然多數拿去支付基本生活開支和還清學生貸款。
不過去年,桑切士終於在37歲的年紀,達到淨資產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81萬元)的目標,手段主要是多省錢、做副業、投資房地產。
桑切士希望兩個年紀尚幼的孩子也能學著好好理財、增加理財識讀能力。他教導孩子5個重要理財守則:
1. 一次性購物一定要再三考慮
桑切士一家量入為出,即使薪資增加了,也不增加開支。他們不是不享受勞動的成果,只是更希望隨時保持正確的心態、不要忘掉初衷。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想要買玩具,桑切士會問他們三個問題:
「你真的需要這個酷東西嗎?」
「你以後真的會常常使用嗎?」
「有沒有比較便宜但能滿足相同目的的替代選項?」
桑切士也會讓孩子參與夫妻倆的決策過程,指出購買且常常用到的東西有什麼價值。
2.預算會讓你更自由
很多人認為預算只會帶來限制,但桑切士認為預算是創造更多財務自由的工具,可以預防你過度花費並節省金錢。
兒子想要在學校書展買書,跟桑切士要錢,桑切士給他的預算是40美元,兒子就把這當成遊戲,要想辦法在40美元內買到最多喜歡的書。
桑切士提醒,列預算不是列完就忘掉了,每個月都要重新審視、調整預算,視目前最新的情況做改變。
3. 別讓社群媒體影響你的花費
我們很容易忘記社群媒體常常只會呈現好的一面。社群上那些奢華假期或時髦新車的照片,可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已。
桑切士處理這種同儕壓力的方法,是限制小孩使用科技,例如只有週末可以用平板,一天不能超過兩小時,也試圖做好身教,一起吃飯時不會拿手機出來,並設定一天不能用社群媒體應用程式(app)超過一小時。
4.知道金錢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桑切士會使用符合孩子年齡的遣詞用字、工具和真實世界的案例,教孩子瞭解更複雜的財經議題。例如讓他們實際知道夫妻倆的房地產投資是如何進行,賺來的錢從哪裡來的,會帶他們去投資物件的現場、介紹合作承包商給孩子們認識。
桑切士也使用視覺化教學,畫圖呈現銀行與借貸者、佃農與地主之間的交易是如何進行。
5.及早開始存錢,不要想一夜致富
桑切士喜歡跟孩子講龜兔賽跑的故事。他認為更謹慎、緩慢穩健的做法比較好,跟累積財富一樣,你很難一夜之間發大財,慢慢累積可以積少成多。
只要有人給孩子零用錢,桑切士就會把錢存進孩子們的銀行戶頭。他告訴孩子們:「現在爸爸媽媽負責提供你們需要和想要的東西。銀行是放錢安全的地方,因為經過時間,資金會成長,等你長大後就可以拿錢實現自己的目標。」
他認為在這個時代,教導孩子耐心與及早開始理財,比從前更重要。
(資料來源:CNBC、Parent Portfolio)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美國人值大夜班可能嗎?張忠謀26年前暴怒,為何台積3奈米還要出國?
現場直擊》美國人讚嘆「簡直是奇蹟!」租金漲蓋飯店,台積翻轉沙漠荒地
首度受訪》乾杯、牛角難超越 屋馬燒肉憑什麼稱霸中台灣15年?
全球進入長期不安定時代!《經濟學人》總編輯:三大衝擊顛覆2023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