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460字
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月薪在 2 萬到 3 萬之間,同時背有 36 萬左右的助學貸款。後來我透過邊工作、邊讀書的方式,轉換到外商科技業,也讓月薪提升至 10 萬元。
同時在下班後開始學習投資,幫助自己每月額外加薪 1 萬元,助學貸款也減少至每月還款 3,000 元左右的程度。即使月入 10 萬以上,我將自己每月的開銷控制在 2 萬左右,其中 1 萬元是房租,來加速學貸還款速度。就這樣省吃儉用,終於在一年內存下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存款與股票資產終於突破 100 萬元!
存到人生第一桶金以後,我以為幸福快樂的日子就要開始,再也不需要辛苦省吃儉用,結果家中傳來噩耗──從小最疼愛我的奶奶癌症末期,只剩下不到三個月的壽命。
當時的我,看著戶頭的存款卻無能為力,一點忙也幫不上,甚至連治療癌症的醫藥費也沒有能力全額負擔;因為我只是普通上班族,即使請完所有的假去醫院陪伴奶奶,仍然覺得時間不夠用。當時的我,看見在病床旁的爸爸也是滿頭白髮,才意識到父親也在快速老去。我每半年只能返回臺東老家一次,認真算起來,我與父母相見的日子,也只剩下幾十次了。
我想要趕快真正的長大,可以有能力照顧家人,不必擔心金錢與時間,想回臺東就回臺東,想帶家人去哪裡就去走走,不必擔心自己沒有錢。
一時衝動,便跟公司提出了辭呈,我太渴望擁有自由的生活,可以想陪伴家人就陪伴家人。那年我剛滿 25 歲,距離初次離家求學工作的 15 歲,已經過了十年,而這十年來,我能夠回家的次數也不過二十多次。
衝動離職後,突然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失去了摯愛的親人、和多年遠距戀愛的男友分手、辭掉百萬年薪的工作,生活頓失重心,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該往哪裡走?只有一個單純的渴望:我希望能夠找到不論身處在哪,都能賺到錢的工作,於是開始踏上打造被動收入的旅程。
我要的時間與自由
一開始天真的我,只要是跟被動收入有關的方法都去了解,像是各種直銷保險與投資機會等,當然其中不乏一些陷阱,同時也白白花掉許多錢,一點一滴坐吃山空,燒光我的百萬存款。帳上幾十萬的學貸,以及近半年沒有收入的戶頭,讓我深刻體會到貧窮的痛苦,就像走在一條很黑暗、很深邃的隧道裡,看不見出口,也看不見陽光,只能摸黑往前走,不確定哪一天可以走到盡頭。
明明我只要願意回到職場,就可以立刻擁有百萬年薪,但是我心裡很清楚,再好聽的頭銜、再高的收入、再有名的公司,都換不回能夠陪伴家人的時間與自由。
我自己本來就喜歡以文字記錄心情,在知名部落客友人的邀請下,得到了一次體驗咖啡廳的撰稿機會,並且得到人生第一份自由接案的收入 2,000 元。
當時的我欣喜若狂,沒想到自己除了當工程師以外也能賺到錢,重點是旅遊美食本就是我非常喜歡的生活體驗,同時也有工作地點的自由,只要擁有一臺電腦,就能完成工作任務。
後來,在一場部落客朋友跨年聚會中得知,有位知名部落客朋友的報價單篇就超過 2 萬元,幾篇文章就能夠超過一個上班族的薪水!這件事對我造成很大的震撼,於是我起心動念,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在自媒體領域努力,希望透過個人興趣賺錢,並且賺得非工資收入。
當然,現實並不美好。
第一個半年,我的收入是 0 元,每個月看著房租與學貸支出,存款逐漸歸零,面對家人與同儕的質疑,內心其實非常痛苦,也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到底正不正確,是否要繼續堅持或掙扎下去。
幸好,當時記得我爸說過的一句話:「真正厲害的商人,不是從一個人身上賺到 100 萬元,而是從 100 萬人身上賺到1塊錢」因此,即使我看著當時流量收入只有 1 到 2 元美金,我也可以想像著,有一天當人數變多的時候,也許只要有 1,000 人,我就能夠開始養活自己。
到了第二個半年, 開始有些微薄的收入, 從每個月 2,000 元、4,000 元、8,000 元、16,000 元,看著收入翻倍成長,直到超過 3 萬元,我終於可以不用再擔心自己的生活費了!
雖然一整年的收入比我過去上班一個月的收入還低,但是所創造的成就感與時間自由,是金錢無法換來的,而我很清楚這就是我想要的。
透過非工資收入重新賺到一桶金
然而,我仍舊無法得到家人的肯定。
家人總是擔心我沒有錢吃飯,甚至也會質疑我,如果要選擇這一行,當初為什麼要讀這麼多書學習電子工程專業,放棄了外商科技公司的百萬年薪。
於是我問媽媽:「等我賺到多少錢,妳才不會再擔心我?」家人的肯定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媽說:「至少每個月 5 萬元吧!或更高一點,超過上班時期的薪水。」當然,這樣比較有點不公平,畢竟當年我是拿每天的時間與自由來換取高薪。
後來,我順利賺取超過每個月 10 萬的非工資收入,也終於找回了對自己的肯定,因為就連我自己也經常懷疑當初辭職不當上班族的決定。
談論金錢一向都很俗氣,但偏偏這是社會上所有人認可你夠不夠成功的依據。只要賺得夠多錢,就能讓質疑你的聲音都閉嘴,保護你的靈魂與夢想,堅持你想要做的事。
這一次,我透過非工資收入重新累積到一桶金,意義截然不同。這讓我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與對生活的掌控力。
於是,我開始了旅居歐美的生活,只要想出國,隨時買張機票就出發,到日本、曼谷、巴黎、倫敦、威尼斯、紐約、邁阿密等,一去就是一、兩個月以上;想要學習新的才藝,不必擔心上班時間,可以選擇日間班,全心全意投入三個月到半年,學習品酒、服裝設計、國際貿易等;想回家陪家人就立刻買張飛往臺東的機票,一回去就是兩、三週,準備幾萬元在身上,想請家人吃飯,也不必擔心菜單價格,想買禮物給家人,也不太擔心預算不夠。
這樣的安全感是我過去在薪資收入 10 萬時完全沒有過的,因為原本的我一旦停止工作,收入就會減少,而不是旅行一趟回來,戶頭又多了幾十萬元。
享樂的日子讓我非常快活,但是小退休兩年後,我開始感到無聊與迷惘,覺得自己有些渾渾噩噩,不知道人生意義在哪,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身邊同齡的親朋好友也還在職場努力奮鬥,慢慢地似乎與人群變得更疏離,我開始有了輕度憂鬱傾向。
人生缺乏目標,加上賺取非工資收入相對輕鬆,我漸漸養成了奢侈消費的習慣。年薪 120 萬時,我可以存下 100 萬元,可是在年收提升到 360萬 時,我居然存不到 100 萬元!
我開始意識到金錢觀的轉變,同時也產生危機意識。如果我在這麼年輕時就養成奢侈的習慣,沒有為自己累積資產,那麼在年老失去工作競爭力後,又該如何面對?
在衝動之下,我花了 110 萬買了間預售屋強迫自己儲蓄,看著戶頭清零與每年要繳交 30 到 40 萬的工程款,我開始認真面對財務管理狀況。
發出人生的第一筆薪水
後來,我在國際貿易協會國企特訓班上了為期半年的全修課程,像上班族一樣朝九晚六,每天都有自己的目標要完成。看著自己與同學慢慢進步,並且創造出很多美好回憶,我才意識到財務自由不代表不工作,而是擁有自由選擇喜歡的工作。身為工作狂的我,工作使我快樂,我沒有道理要因為世俗眼光而放棄工作帶來的樂趣。
半年之後,我跟著課程安排參與了企業媒合面試,錄取不少工作機會,但是在做決定之際,我發現換算成接案的時間價值後,我回不去了。因為思維轉變,我再也沒辦法做著打卡上下班並只領固定薪資的工作,即使那份薪資在別人眼中並不低。
於是,我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開始依照我的想像打造事業。出乎意料的,每個人都說創業是件冒險的事,我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就好像創業是我天生就該做的事一樣。
當我發出人生第一份薪水時,發自內心感到開心,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給予的人。
當我的月收入在 30 萬時,成長 10 %變成 33 萬元,我沒什麼感覺;不過,當我知道這 10 %的 3 萬元可以多照顧一個人的生活時,我突然覺得這筆錢變得很有價值,同時也開始感到內心踏實。
仗著每個月穩定的流量收入,我並沒有承受一般創業家需要擔心資金軋不過來的壓力,加上過去接案累積的客戶,不知不覺公司也有穩定案源,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才怪!開始創業以後,新的挑戰才剛開始,要學習各種公司制度建立、稅法、人事管理、商業談判,許多當初意想不到的問題一一浮現,而我被迫必須讓自己成長。
隨著客戶與員工越來越多,我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一度想逃離並結束公司,讓自己恢復自由身,想出國旅行就出國。然而,因為責任感使然,我做不到,也讓自己卡在不上不下的痛苦當中,直到我閱讀了《順流致富》。
書中提到人們總共有四種天賦類型與各種財富燈塔等級;我一直活在自己的天賦當中,所以過得很快樂,但是,我的財富燈塔等級已經從自由接案者變成創業家,而我的心態卻始終停留在自由工作者,導致我無法忍受身為創業家需要擔負的管理責任與失去行動的自由,學會「與團隊同在」是我在這個階段的功課。
當我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渴望後,我掙扎著,考慮是否讓財富燈塔往下一級,做回接案者,換回旅行的自由,或是停留原地,失去說走就走的自由,但是,擁有一個堅實的團隊。
在理解財富燈塔之後,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有第三個選擇,就是成為「資本家」,成為分配資源的人,擁有多個團隊與管理者,就能讓我同時擁有事業成長與生活自由。
在一次商業交流中,當時的我還有些抑鬱,覺得自己責任重大,總是想著「養了 10 幾 20 個人的團隊,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緣際會之下,一位創業多年的前輩對我說:「妳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承受不了這些壓力。何不想想:『我怎麼這麼幸福啊!居然有 10 幾 20 個人在養我』。」一個小小轉念,讓我如釋重負。
路不轉我轉
從歐美旅遊部落客起家的我,擁有非常多旅遊業資源,也想趁此做個轉型,嘗試與旅遊工會結盟,創造新的旅遊電商,改變舊有產業的行銷模式。新事業聯盟開始不久,卻爆發了全球疫情,從 2020 年 3 月的北海道、4 月的埃及、5 月的南極、6 月的馬丘比丘⋯⋯一路取消整年度的旅行計畫。
看著旅遊部落格的收入每月腰斬,從 1 萬美金、3,000 美金、500 美金直到歸零,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型態與事業重心。
計畫趕不上變化,那又怎麼樣呢?事業波折並沒有為我帶來太久的低潮,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剛好我的心裡一直有個小小的聲音,希望可以有系統地分享投資理財的知識內容,但是我太熱愛旅行了,所以大部分的時間與資金都放在探索世界上面,正好趁此機會休息一下,把夢想清單裡其他能做的事情做一做吧!
當時的我這樣想著,以為疫情半年就會過去,結果,疫情比我們想像的持續更久。我的 YouTube 頻道從不到 1 萬人變成 30 萬人,期間甚至花了半年編寫延誤多年的第一本書,並在喜馬拉雅國際版上架了自己的有聲書,讓影響力擴及整個國際華人圈,成為該年度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我完成了長久以來的夢想,同時也轉型成為投資理財界的關鍵意見領袖。
回到二十年前,我可能還是一個在臺東山上長大的女孩,甚至連考上好大學都只是奢侈的夢想,下課後要回家幫忙做家事與農事,讀書是我人生唯一翻身的機會。
閱讀是改變視野的寶庫,在過去我們透過閱讀故事改變思想,終有一天,我們將成為改變他人思想的故事。
本文摘自方智出版社的《打造被動收入最重要的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