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89字
談到投資,我想多數人會先想到「賺錢」。
若用工作賺到的錢投資股票或債券,個人資產會因此時增時減;有人可能是為了存退休金而投資,這些都是為了累積資產而做的金融投資行為。另外,最近出現許多以小額投資為賣點的金融商品,坊間也增加不少相關的書籍,大都著重於探討對將來的規畫與準備。
但我對於投資的定義,跟賺錢有些不同。我認為,投資是指思考未來的走向,並實際採取行動。也就是思考如何運用目前擁有的金錢、時間、知識及經驗,在日復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出選擇,將未來引導至最佳的狀態。這就是我認為的投資,不單是指賺錢。
簡單來說,投資原本就是指投入自己的資產後,期待在未來獲得報酬。例如關於股票投資,投資人期望未來能獲得大筆收益,才將資金投入股市。這跟我對投資的定義──思考未來的走向,並實際採取行動,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另外舉個例子:其實日常的飲食方式,也是一種投資。我們每天都要喝水,這或許是生活中理所當然,且無意識進行的行為之一。然而喝水這個動作,就是為了維持生命、保持健康的投資。所以,當想到:「要喝什麼樣的水、攝取多少分量、該在什麼時候喝比較好?這對自己未來的健康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就會做出更好的投資考量。這時投入的資產,就是自己的思考能力。查詢、比較、衡量、下決定──付出這些心力,能獲得價值更高的報酬。
同樣的道理,思考哪些食物要攝取多少分量、可以透過什麼方式烹煮,對自己的體態和健康會產生哪些影響,也是能為自己帶來報酬的投資。不只是飲食方式,像是運動和睡眠的習慣,或平常工作、與人溝通的方法,以及蒐集資訊、打發時間的方式也是如此。
思考當下的選擇,可能會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後做出行動,都是對自己的投資。
如果你什麼都不多想,隨波逐流的過日子,一心想著「只要現在過得開心就好」,這樣或許相對輕鬆,但也等於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若逃避對自己的投資,無論經過多久,都很難盼得自己期望的未來。即便每天只是踏出一小步,在時間的累積下,幾年後也會和完全不投資自己的人,產生相當大的差距。
「以後,我要是能變成這樣就好了……。」哪些選項,和你期盼的未來連接在一起?只要這樣問自己,就能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專注在什麼事上。
沉著、理性的做選擇,然後孜孜不倦的行動,就是對未來的投資。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松浦彌太郎:我對投資的想法》
作者:松浦彌太郎
1965年生於東京。隨筆作家、創意總監;美味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執行長、網站「生活基礎」創辦人。過去曾隻身遠赴美國,深入接觸當地的書店文化,回日本後創立二手雜誌專賣店「m&co.booksellers」。2003年,於東京都中目黑創辦個性二手書店「COW BOOKS」。自2005年起,擔任《生活手帖》的總編輯近9年,其後創立網站「生活基礎」。
著有《松浦彌太郎寫給凌晨五點的你》、《松浦彌太郎X伊藤正子 上質男女の圖鑑》(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