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598字
編按:長期進行市場觀察的投資大師肯恩.費雪(Ken Fisher)指出,如果忽略歷史、忘卻教訓,在面對些許起伏的市場就容易驚慌失措,認為出現了不同以往的狀況,進而造成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他建議,投資人應正確了解市場,藉由回顧歷史來做合理的推測,才能減少投資錯誤,並取得良好的獲利。
新聞媒體都在談OO股的好表現,投資報導始終對OO產業懷有信心,於是你盲目的兩眼一閉堅定的跟著一起投資。然而這在《跟著肯恩費雪洞悉市場》的作者肯恩‧費雪(Ken Fisher)和菈菈.霍夫曼斯(Lara Hoffmans)看來,是非常危險的舉動。他們透過歷史證據向投資人強調,長期的投資偏愛具有風險,因為沒有百分百永遠不跌的優勢投資類別!
有一群投資者非常真誠的相信,小型股天生在所有時間都會表現得最好。還有另一群人對小型價值股也有同樣的看法。誰是對的?
有些人認為大型股是最好的;不,大型成長股是最好的──穩定又安全;不,科技股是最好的;不,高股息股票是最好的;不,德國中型工業股是最好的。說出一種投資類別,不管它的範圍多大或多局限, 總會有其追隨者,對他們普遍接受的觀念堅信不疑,對他們的權威信仰絕對篤信。
但這不是盲目的信仰(所以他們會說服你)!他們可以向你展示數據,證明他們的類別是最好的!有時他們真的可以證明。或許,以較短的時間來看。或許,用奇怪方式去定義這個類別。或許,使用有缺陷的指標。或許,做一些其他虛假的計算。總會有無數種方法可以改動(或扭曲)數據來證明──儘管是虛假的。
現在,在某些情況下,某些類別在歷史上具有優勢。舉例來說,回溯到我們有足夠數據的時候,小型股的表現優於整體市場!自1926年2月以來,小型股的年化報酬率為12%,相較之下,整體市場的年化報酬率為9.9%。在你把「小型股萬歲!」刺在你的額頭上之前, 你需要知道,這樣優於整體市場的表現,忽略了1930年代與1940年代小型股普遍存在的巨大買賣價差,這個價差有時甚至高達購買價格的30%。只是短期的買進與賣出這些股票,就拿走了報酬的一大部分,但這些並沒有計入長期的指數報酬中。此外,小型股往往會從熊市底部大幅反彈。若忽略從熊市底部開始的四次最大的小型股飆漲(1932年∼1935年、1942年∼1945年、1974年∼1976年、2002年∼2004年),那麼大型股整體而言是擊敗小型股的,而且通常是在令人苦悶的長時間後勝出。
即使你能計算出這些從底部開始的反彈是何時(很難做到),也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能獲得實際上優於小型股的巨額報酬。但是,大型股擊敗小型股的時間長得足以讓你發瘋。只要看看歷史上最長的牛市,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是由大型股主導的。此外,在大多數大熊市的下跌中,小型股的表現都比大型股更差。再說一次,如果你能掌握進出市場的時機,那麼小型股與大型股的爭論就變得多餘了。
相信某一個類別本身的長期表現更好,同樣是有缺陷的短期記憶的錯──瀏覽歷史有助於消除這種錯誤看法。更重要的是,相信某一個類別的優異表現,是缺乏對資本市場運作方式的基本理解。
就像這本書提到的許多記憶災難一樣,這不僅僅是對歷史的錯誤記憶。相信某個類別的優勢,並嚴格堅持一個規模/風格/產業/無論你怎麼定義的類別,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錯誤,像是過度集中在一個領域,而放棄了提高績效表現與管理風險的機會。它也可能導致投資者長期落後於整體市場。而長時間的落後會使你的大腦想要犯更嚴重的錯誤,像是追逐熱門投資、放棄合適的長期策略、恐慌與低價拋售等。
圖6.1以不同的方式呈現了這點。它呈現的是一些各種投資類別的年度表現,包括:美國大型股、美國小型股、成長股、價值股、外國股票、債券(巴克萊綜合債券指數)。對你來說,它應該看起來像一件大雜燴拼布被,因為它就是一件大雜燴拼布被。居於領先者位置的類別會輪替,既很頻繁且有時非常激烈。有些類別可以長時間很熱門,比如從1995年到1998年的大型成長股,當時它成為表現最好的股票。最好的未必會變成最差的──有時候類別單純是不規律的變化,且不存在明顯的模式,即使是在這20年中,也沒有證據表明哪一種類別能年復一年的對你最有利。
這就是為什麼對任何一個類別的永恆偏愛是沒有結果的。是的,某些類別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之下領先於整體,長到足以讓很多人認為它會永遠持續下去──這通常發生在它逆轉方向並開始落後之前。但你對某個特定類別的偏好(在一個整體多樣化的投資組合中),應該由你的前瞻性評估所驅動,也就是在未來12至18個月(最多24個月),基於怎樣的基本面而青睞這個類別。它不應該由這樣的信念所驅動:X類別更好「只因為……」。
更令人驚訝的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看到,沒有哪一個類別是最優秀的。只要查閱幾年的歷史,就能消除這種錯誤的信念。相信一個類別是最好的,意味著你真的必須忽略非常近期的歷史──我們知道很多投資者都這樣做。
而從圖6.1中得到的另一個重要結論是:如果你沒有基本面理由就去偏愛某樣東西(除了它已經很熱門),那麼你實際上是在追逐熱潮。有時候這麼做還能有效一段時間!但通常不會有效,而且可能還會遇上可怕的熱潮崩潰而有所損失。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出版的《跟著肯恩費雪洞悉市場:面對股市波動,投資大師教你正確解讀市場規律》
作者簡介:
肯恩.費雪(Ken Fisher)
他是費雪投資公司的執行長,該公司以收費方式提供投資顧問的服務,管理大型養老金計畫、捐贈基金和基金會,目前公司資產高達上千億美元。2010年《投資顧問》雜誌將他評為過去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人之一。他也長年位居「富比士億萬富翁排行榜」上,2022年為該榜第509名。
他同時還是財經專欄與暢銷書作家。其為《富比士》雜誌「投資組合策略」專欄撰文,從1984年持續到2017年,研判市場走勢超過30年,成為該雜誌史上連續運營時間最長的專欄作家之一。他也撰寫了11本關於投資和個人理財的書,其中多本是《紐約時報》評比的暢銷書,著作包括《超級強勢股》、《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10條路,賺很大!》、《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及《如何識破老鼠會》(How to Smell a Rat)等。
菈菈.霍夫曼斯(Lara Hoffmans)
費雪投資公司編撰經理,以及網路雜誌《市場看守者》(MarketMinder)執行編輯、《富比士》雜誌撰稿作家,曾與肯恩.費雪合著多本暢銷著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