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60字
擁有「全球最佳基金經理人」美譽的彼得林區,屹立市場50年,擅長挖掘10倍成長股,曾經創造的績效是華爾街難以跨越的傳奇。在這個投資市場詭譎不安的年代,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特別值得投資人參考。
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製作「傳奇操盤手彼得林區選股絕學」專題,透過何文賢、黃嘉斌、陳唯泰三位投資專家解析,對照當下的台股投資環境,協助讀者木釐清台股未來的投資方向,並提供選股建議。
五月下旬,股市淒風苦雨,美國證交所一則申報吸引眾人眼球─彼得林區持有IMAC控股公司股權5.2%。接下來兩天,IMAC股價大漲36%。
很多人根本沒聽過這家專注於運動醫學的連鎖診所,還以為是蘋果的桌上型電腦iMac。這檔股價不及一美元的雞蛋水餃股,近年幾乎無人聞問的股市留言板,隨即引來大批投資人議論,焦點都是「傳奇回來了!」
這則傳奇的主角,正是被譽為「全球最佳基金經理人」、「華爾街史上最偉大的選股者之一」的彼得林區。有多偉大?在1977年至1990年間,彼得林區擔任富達麥哲倫基金經理人,13年的複合年化報酬率高達29.2%;而他一開始管理的資產只有1800萬美元,13年後,資產擴大到140億美元,規模成長777倍。績效與成長速度,迄今都是華爾街的傳奇。
根據《財訊》報導,1990年自麥哲倫基金退休後,彼得林區出版了《彼得林區選股戰略》(One up on Wall Street),無私地傳授自己的選股哲學。
彼得林區常說,他自己從不相信大盤的預測,只相信要買好公司的股票,尤其是價格被低估、獲利還沒反映真實價值的好股票。
他也常常提醒投資人,空頭市場並非世界末日,這只是大自然界偶爾出現的暴風雪;不要管報紙上那些危言聳聽的短線預測,賣股票是因為公司基本面有問題,而不是天快塌了!
根據《財訊》報導,彼得林區最根本的投資哲學:找成長的好股票,買在低估的價格;只要經過研究,清楚脈絡,就能挺過空頭市場。
他強調:「股市總是把意志不堅定的人拿來當墊背。」天下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投資股票,卻不了解所買的上市公司;買賣時機都是基於初衷,就不會混淆對手中持股的評價。
彼得林區選股公式主要以本益比與盈餘成長相對關係,這樣一來,更能分辨出成長股究竟是便宜還是太貴了。因為根據經驗,任何公司的合理本益比水準,都會等於盈餘成長率。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665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