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疫情下人生要有「B計劃」 但別為了撿芝麻丟了西瓜

提要

疫情下我們要如何度過眼前的經濟危機?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共1179字

專欄作家 胡偉良

當下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都按下了中止鍵,這時候,如果有份工作就該好好幹,千萬別再挑三撿四。

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如此嚴重的危機,憂患意識不強,我們先來看看西方在過去的經濟大蕭條時期是如何度過的?

1929~1933年的大蕭條對於美國來說猶如一場噩夢,幾萬多家企業倒閉,上萬家銀行破產,大量工人失業,無數人一生辛勞所得化為烏有……,人們不得排隊靠領救濟糧度日。

許多沒有食物來源的家庭為了解決生機,在自家的花園種植蔬菜、草藥,努力實現自給自足,而一些城鎮也允許將空地進行改建,居民們可以自行在那裡種糧食。

生存能力不是天生的,樂觀積極的態度卻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

那麼對於廣大的普通人來說,在這場經濟寒冬中應該如何度過?

1.拒絕衝動消費、強制儲蓄

這次疫情迫使年輕人調整“口袋沒有隔夜糧,冰箱沒有隔夜菜”的觀念,砍掉不必要的開支,減少亂花錢的次數,強制儲蓄,學習適當投資是普通人必須要學會的。只有這樣,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才有緩衝應對的能力。

2.及時充電、強化專業技能,警惕熬過了寒冬又迎來被替代危機

當大把空餘時間多起來的時候,學習新知識,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是最好的一種選擇。這次全球範圍內的企業裁員,讓人人不得不提高警醒,認真審視分析自己的職場優劣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的升級,越來越多的職位出現潛在的被替代危機,綜合能力或專業技術能力不足的人,未來只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存壓力。

3.避免被精神麻醉

在諸多行業負增長的同時,一些線上娛樂專案和平臺卻發展的如火如荼,壓力之下人們很容易尋求精神麻醉。像,美國大蕭條時期恰恰是好萊塢崛起的黃金時期,電影、口紅、酒精被人們擁抱,但這對於走出困境,沒有任何幫助。

4.尋求副業/兼職機會

“副業剛需”是2019年流行起來的網路新詞,意思是強調要有人生“B計劃”,為自己的生活多加一層保障。相對較早開始發展副業的算是媽媽群,她們有自己的母嬰交流圈子,愛分享的媽媽自然而然成為帶貨流量。

不過對於職場中人來說,發展副業切記不要喧賓奪主,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時代在變,就業觀也在變,多職能的斜槓人生漸成流行,低成本的網路化社會打破了過去資本造成的壟斷,只要夠好,人人都有出頭冒泡的機會。

5.現金為王,但不是死抱現金,不做投資

現金為王,但不是死抱現金,是要貯備一些現金在手,以備不時之需,我們應該適當「儲備一定的現金,應對突發狀況」。但切記不要囤有太多現金,要「根據工作的穩定程度,以及債務結構」,做適當調整。

比如家庭債務支出占總支出的一半以上時,建議準備6個月以上的生活備用金。如果工作相對穩定,比如是公務員或比較安定的工作的話,可以適當減少現金儲備,但儘量不要低於3個月的生活備用金。

本文由台灣商務平台授權轉載

本文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免責宣言: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胡偉良畢業於台大土木系,畢業後通過國家高考取得技師執照,做過公務員,不到兩年離職,轉入民間部門工作,先後從事建材、營造業務,之後再跨足房地產領域。任職期間,基於工作上的需要繼續進修,並先後取得營建管理、商學、法學等三個博士學位。從商期間共經歷三次危機,資產三次歸零,均重新再起。目前從事房地產生態系的建構

上一篇
張先生投保「月配息投資型保單」,業務員說身故理賠不計入遺產總額,是這樣嗎?
下一篇
債券的水比股票深?14年金融主管從每月投資3,000元到「靠利息退休」:想賺錢不能有的錯誤心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