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61字
許多原本沒沒無聞的「銅板股」,在2021 年異軍突起,漲勢凶悍,因為價位低、容易入手,值得投資人留意。
所謂銅板股,是指價位低的股票,有些甚至比10 元的硬幣還低,但現在貨幣的購買力低,我認為股價在15 元以下都容易入手,可以定義為符合15 元以下的股票就算是銅板股,這樣可以選擇的標的檔數較多,又不至於失焦。
有人認為,目前新臺幣硬幣的最大面額是50 元,所以50 元以下的股票就可以視為銅板股,但以我看來這個標準太高,符合的股票高達數百檔,甚至連金融股股王國泰金(2882)(2882)的股價也經常在50 元以下,但能說它是銅板股嗎?可見把股價定義在50元不太適合。
為何會出現「銅板股」
會出現銅板股的原因不少,多半是公司體質不佳造成,我大致整理了以下因素:
● 公司體質不好,連年虧損,多年都無息可配,前景不佳,甚至走到下市的命運,例如華映(2475)(2475)、綠能(3519)(3519)。
● 公司所處產業位於景氣循環的谷底,營業額降低、毛利減少,甚至出現虧損,例如之前面板股的群創(3481)(3481)、友達(2409)(2409),以及航運股的陽明(2609)、長榮(2603)(2603)。不過現在這些產業已從谷底翻身,相關公司的股價已經轉為火熱。
● 公司遇到一些「麻煩事」,包括資產減損、嚴重匯兌損失、大型工安意外等。欣陸(3703)(3703)於2014 年底將手上高鐵股票減資6 成,導致當年虧損9.79 億元,次年財報公布後,股價最低跌到7.41 元,就是資產減損造成「銅板價」的案例。
● 公司帳上擁有眾多金融資產(股票庫存等),一旦遇到股災,就會因為「金融資產評價」而出現巨額的帳上損失,例如三商壽(2867)(2867)在2018 年時,因為有股票及債券未實現損益,而出現帳面虧損,股價從17 元多一路下跌,一度跌破9 元,到目前也仍在9 元上下徘徊。
● 公司帳上原料存貨很多(例如原油、鋼鐵),當國際原油、鋼鐵價格大跌,公司業績會因為「資產評價損失」而出現虧損,股價就會跟著下跌,例如1998 年至2002 年期間,國際鋼鐵價格跌到20 年來的最低點,中鋼(2002)(2002)的股價跟著下滑,曾經來到11 元的低點。
● 績效不佳的指數型ETF 也會成為銅板股,例如元大台灣50 反1(00632R),股價從2015 年的20 元,一路下跌至今5.6 元左右。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指數型ETF 已經下市。
● 其他原因。
所以,投資人如果懷著撿便宜的心態買進銅板股,一定要非常謹慎,還好現在資訊發達,很容易就能查出哪些是體質不好的公司,謹慎判斷公司營運狀況,就算是銅板價,也可以獲得相當的保障。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獲利的引擎: 價值投資獨家公式加上168微笑曲線,播種便宜股、收割昂貴股,穩賺股利、大賺價差。》
作者:雪球股達人/溫國信
成功大學統計系畢業、臺灣大學商學系進修、經濟部「中小企業財務顧問師班」結業。
1981年開始小額投資股市、基金,也曾買軟體努力研究,前後繳了不少學費,後來則專心研究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這是很好的方法,果然成效大為好轉。
2011年初,出版《找到雪球股,讓你一萬變千萬》,上市第一週即榮登金石堂商業理財類排行榜銷售冠軍,並掀起一股雪球股投資風潮。曾任《錢》、《理財寶》、《Smart》、《今周刊》等多本財經雜誌講師,並自辦講座,演講超過數百場。
他的「價值投資法」是從研究較為困難的「公司價值」,轉換為研究「合理價」、「便宜價」,因為觀念清晰、計算簡單而大受歡迎。
之後的幾本著作,也都有極重要的見解、發前人所未發,受到讀者廣泛的迴響,例如:達成獲利15%的方法、存股方法、168微笑曲線獲利法則、安全的8大支柱、循環獲利法則(本書內容)、獲利引擎選股法(本書內容)。
他認為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正確的觀念和情緒的管理,而不是技術分析熟練的程度,而好的理念要推廣,讓大家都受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