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該繼續存嗎?今年只有三個布局好時機
金融股從2020年配息後開始疲弱
金融股是近年存股族的最愛,因為金融業每年業績穩定,所以配息也相對其他產業來的更穩定。
從2020年8月配息後,金融股的表現不如預期,大盤從萬二升到萬五,似乎都與金融股無關,在配息前買進的朋友,內心一定更苦悶,因為想要賺股利而買進,卻因為股價沒填權息而形成帳面虧損。
其實金融股每年的股價有一定的慣性可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金融股股價的波段特性,之後再來探討2021年金融股的挑戰與佈局策略。
金融股的類股慣性
一、金融股每年的低點時期
每年10-12月,大約在除權後,外資慣性的會連續賣出金融股的股票,這是為何呢?剛投資金融股的新手可能會擔心,是否產業面出現何問題?其實那只是外資的投資策略操作方式,因為只10月後,已經可以知道前三季獲利狀況,就可以推測出整年的獲利,若是預期與過往的情況差不多,外資就傾向一直賣出,外資如此操作的目的有二,第一個目的是不想讓資金鎖在金融股太久,為了讓資金的效益放大,就會賣金融股,將資金去其他類股進行大約一季的衝浪,這樣的操作方式,一定比讓資金停泊在金融股績效好很多。
外資第二個目的,是想要降低持股成本,只要外資持續賣出,散戶就會逐漸沒信心,一旦出現虧損,散戶心想先賣出,等更低再來接,外資回頭接的時期絕對不是散戶設定特定低價區間,例如兆豐金,每年除權價格約30-33元,除權後會出現27-29元的低價時期,散戶一旦在股價跌破28元,反而容易賣出,心中是想要25-26元低點再來買,往往一賣,股價反而開始築底,這時候外資通常會在低點慢慢買回,之後再將股價往上拉,散戶往往會因此懊惱為何要在低點賣出股票,低點往往難測,一定要知道金融股特性,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會因為短期的下跌而動搖心志。
二、金融股股價上升的三個時期
(一)每年公佈去年獲利的時期
通常是1月至2月間,股價容易因為去年獲利如預期一樣(不要出現明顯衰退),就會有較買盤進入,股價因而出現第一次上升期。
(二)每年公佈股利時期
股利是所有存股族最關心的消息,每年3至4月金融股會公佈去年獲利的預計配息,所以有不少人會趁公佈前開始佈局,直到配息公佈後,若配息優於預期,就會有更明顯的佈局買盤。
(三)每年除權息前一個月
有不少人喜歡在除權前大約一個月佈局,股價越接近除權日期,股價會逐漸走高,通常除權前幾天會是當年度高點。
2021年金融股的隱憂
去年部分股民愛的金融股獲利不如預期,因此配息預計會比往年略低一點,計算股利上千萬不能以去年配發的股利去計算,要以過去5年或10年平均配發股利去計算。才會接近今年最後宣布結果。
2021的營運而言,金融業去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配合政府政策,推出各種個人或企業的紓困貸款,確實讓不少人或企業暫時度過難關。
例如勞動部拋出勞工紓困貸款10萬元方案,將採寬鬆認定,首年利息由政府補貼,第2年利率1.845%,由於資格限制少,也不限申請人勞保及就保資格,幾乎人人可貸款,這也是目前紓困門檻最低的方案。10萬元紓困貸款,第一年的前半年免息、不還款;第一年的後半年,免息,每個月還款3260~3280元;第二年到第三年,適用利率1.845%,每個月還款約3414元,每家銀行的計息方式不同。
勞工紓困貸款去年滿多人去貸款,半年後開始要還款時,有些勞工可能已經被減薪或是放無薪假,已經沒有能力還款。
另外針對中小企業紓困貸款,不少企業都在苦撐,疫情沒結束前,不少餐飲、旅遊、小型工程等業者都在靠銀行借款過日子,舊的借款剛開始還款,因為營收沒起色,就有想要借新款來維持公司運作的資金需求。
2021年金融業要開始面臨個人與企業無法正常還款的問題,若疫情再持續下去,未來就會陸續出現違約不還款的消息,呆帳問題是金融業將面臨的挑戰,這個問題無可避免,一定會影響到股價,因此今年下半年除權後或許有長線更低的價位(就是可以考慮大力加碼的區間)可以佈局。
危機就是轉機
存股族最愛金融股穩健的經營結構與高配息率,須要靠長期的佈局,靠複利效果讓投資的張數成長。分散佈局是一定要遵守的紀律,現在的價位可能是未來的高點也可能是波段低點,只有分散佈局才能讓持有成本平均在相對低的價位,等到未來股災再次出現,更要好好把握時機大力加碼。
本文獲股市小黑授權轉載,原文:金融股牛年該繼續抱緊嗎?
免責聲明:文章資料為小黑個人投資心得,僅供投資人學習參考,無買賣邀約之情事,投資人應審慎評估,盈虧自負。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從一個人喜歡賺的錢 往往看出他的層次和心態2021-04-22
- 【怪老子這樣看】目前定存股還可以投資嗎?2021-04-19
- 跟買金融台積,今年還要追中鋼?他42歲退休身價2,000萬,苦勸散戶「別賺不是你能賺的錢」!2021-04-20
- 從100跌到30元,存股高手重押績優股,一路套牢到破產,嘆「寧可賠錢也別賠時間」2021-04-20
- 只有成交量不會騙人!他20年逃過四次股災,用一張表看穿「價量與漲跌」的關係2021-04-19
- 永豐金證:美股回檔好買點 存股及單筆布局機會來了2021-04-23
- 遵守投資六步驟 10年後存200萬元還可以買車2021-04-23
- 單週暴漲500%的「狗狗幣」是什麼?台灣人最關注10大加密貨幣排名2021-04-22
- 想養大退休金,沒跟上「好享退」零手續費?退休準備平台7月1日上線2021-04-22
- 他一年不買這兩樣東西 意外多存38萬元2021-04-22
- 期富邦VIX跌太快,將申報下市!投資ETF前,不可不知的三大盲點!2021-04-22
- 調查:我國39歲以下勞工 近二成「零存款」2021-04-21
- 拿100萬,還是連30天拿1元累積金額的倍數?《股癌》謝孟恭:投資常與人性對作2021-04-20
- 《股癌》謝孟恭:股市與人生都沒有標準答案2021-04-20
- 跌深股何時可以搶反彈?30年台股老手以友達為例:站上「這個價位」,就有機會轉強2021-04-20
- 台股萬七,還能選到便宜又會漲的好股?操盤手靠「三步驟」搶到最佳時機點2021-04-19
- 收入只會隨著能力增加 而不是隨著年紀2021-04-17
- 小叮嚀/搞懂數位帳戶優惠門檻 看得到吃得到2021-04-16
- 薪水轉帳分流 省下手續費2021-04-16
- 銀行數位帳戶 利誘小資族2021-04-16
- 手上有台積電股票,利用價差一天賺5,000元!零股「套利」超簡單流程大公開2021-04-16
- 別怕資金少!小資族用兩招學存股 滾出高獲利2021-04-16
- 他用3萬元當700家股東,六年獲利500%,公開買零股不買整股的六大好處2021-04-16
- 股市總是獎勵有耐心的人 《致富心態》作者教你三個投資必勝心法2021-04-15
- 月底光光、存款少少好悲催?!投資好難的網路十大心聲2021-04-15
- 調查報告:減少三項花費 可以把退休金變兩倍2021-04-15
- 千萬賣房,只為了捧錢去被騙?詐騙眼中的「高級肥羊」3特色:既笨且貪又有錢2021-04-15
- 6年級小資女上山學藝兩年 白袍老師不滿意作業「當場燒掉」 讓她從破產邊緣賺進數千萬身家2021-04-14
- 從260跌到94元,他重押績優股卻慘賠1,300萬,痛悟「基本面重要,籌碼面更重要」2021-04-13
- 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適用條件2021-04-10
- 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2021-04-10
- 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2021-04-09
- 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豪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本「已富過六代」2021-04-08
- 0050風險竟然比垃圾債還高?金管會要改規定2021-04-08
- 研究報告:常做這件事情 年平均所得高出6萬2021-04-08
- 硬存薪、學投資 滾錢達人起薪18K拚五年買房2021-04-06
- 50元的聯電可以買嗎?30年股期老手年賺20%:算出「合理價位」 耐心等待就能賺 2021-04-06
- 20年把5,000元滾出253萬!存股達人陳重銘:從小教孩子學投資 比上才藝班更實在2021-04-01
- 35歲也能財富自由 五大原則讓你提早退休2021-04-01
- 金融市場泡沫疑慮再現?四種抗波動投資策略2021-04-01
熱門文章
- 傳統銀行不要的「零存整付」 LINE Bank推「夢想帳戶」2021-04-22
- 下周油價有機會下跌 估汽油調降0.1元、柴油0.2元2021-04-23
- 美股趨勢向上 投信喊買2021-04-23
- 退休金免稅額計算 兩方式2021-04-23
- 退休稅務議題 高階經理人更要懂權益2021-04-23
- 宏泰人壽漲醫療附約 錠嵂保經四點聲明2021-04-23
- 退休年度過世 申報三樣態2021-04-23
- 台指期夜盤震盪 觸及高點17,165點後回落平盤附近2021-04-22
- 核算應稅額 稅局資料為準2021-04-23
- ESG投資 躍市場顯學2021-04-23
- 陸股題材豐 擁四利基2021-04-23
- 老牌台股基金 二檔搶鏡2021-04-23
- 美高收益債 獲利誘人2021-04-23
- 永豐金證:美股回檔好買點 存股及單筆布局機會來了2021-04-23
- 印度股有撐 逢回進場2021-04-23
- 盤面類股輪動快速 分散進場時機、拉高勝率2021-04-23
- 錢進新興股 挑價值型強棒2021-04-23
- 醫療股夯 買點浮現2021-04-23
- 專家教戰 低接成長股2021-04-23
- 印度主權債商品 適度配置2021-04-2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