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想存股了 台股波段操作才能穩穩賺
股票不是漲跌就是盤整,投資人隨時都能買賣,剛好買到會漲的股票,實在不足為奇,至於獲利入袋,說直白些,只要有賺錢隨時都可以賣,只有賺多賺少的差別而已。乍聽之下,似乎合理,不過在實務上,因為沒人知道行情會漲到哪兒、跌到哪兒,因此有些投資人買了股票,卻不知道何時該賣。
• 不是抱不住金雞母──怕跌下來沒賺到選擇先賣,結果股價一路上漲,事後扼腕。
• 不然就是放不下賠錢貨──看到股票一路從漲到回檔,但還期待會再漲回去,最後抱上抱下一場空。更慘的是,有些人覺得不認賠就沒有傷害,也許擺著擺著就又賺回來了,結果擺著擺著就沒起來過了,甚至下市變成壁紙。
以上都是膽小/貪婪/惰性所造成的問題,其實買賣都是有訊號的!
很多投資朋友是看著「漲」但不知道「漲」,看著「跌」不願意認清「跌」,與許多投資朋友交談的過程中,我總是會好奇的問一句:
「請問技術面的『漲』是什麼樣子?」
但得到的反應和答案永遠是,先停頓一下思考,然後不太確定的說出答案:如:「KD 上揚,突破過前高,有量滾量,支撐有守住」,也有「不知道,反正看到紅K,或者買了有賺就是漲」諸如此類的答案。
就我的觀察,之所以會停頓一下思考,沒有馬上說出答案,是因為:
A 不確定答案是什麼。
B 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用問嗎?
其實剛剛列舉的答案,都投資人穿鑿附會說明「漲」的現象,也就是「漲勢」的結論,好比看到了地面有積水的就說「下過雨了」,但積水可能是樓上澆花,可能是灑水車經過。直觀說明下雨就是天空中的雲裡落下了水,因此要知道有沒有下雨,不是看地面,而是看天空是否「落下了水」。
用「下雨」這種簡單比喻形容技術分析,是讓投資人能夠了解剛剛的問題,「漲」本身在技術面上,不是「突破前高」「KD 上揚」「買了有賺」,這些因為「漲上來」後得到的結論。
一句話說明漲是什麼?不過就是:「K 線價格連續創高」。
所以漲的本質是要看走勢圖中,K 線是否能夠成功堆疊形成波段,跌的本質亦是如此。所以買入之後,K 線價格連續見低,你會安慰自己「再忍一下」「沒關係,會漲回來」,但K 線價格連續見低,明明不符合「漲」的現象。
老話一句,市場行情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但能決定自己如何投資。那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上漲來了能跟上,下跌來了就離開」的操作聖杯?而從上一篇的學到的內容來看,最省時省力最安全的方法是「波段操作」,因為往往只要在一到兩根k 線內,就能評估出操作是否勝利,不勝則退出。
行情如預期後,有更有明確的技術面現象,獲利了結,多空皆宜。
股票市場真正的功夫是懂得等待,在對的時機點上出手,達到效率和獲利才是真工夫,買得好不如買得巧!在風險控制和獲利最大化的情況下,「波段操作」對投資人是最理想的操作方法。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的《飆股的思維》
作者:2.0廖崧沂
專職投資人,曾是美國知名科技大廠工程師,為蕭明道老師欽點的得意門生。
理工背景的他著重邏輯貫通,將複雜的股市投資轉化為簡單的操作,每個觀念都歷經市場試煉,深度及廣度並具。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別怕資金少!小資族用兩招學存股 滾出高獲利2021-04-16
- 收入只會隨著能力增加 而不是隨著年紀2021-04-17
- 小叮嚀/搞懂數位帳戶優惠門檻 看得到吃得到2021-04-16
- 薪水轉帳分流 省下手續費2021-04-16
- 銀行數位帳戶 利誘小資族2021-04-16
- 手上有台積電股票,利用價差一天賺5,000元!零股「套利」超簡單流程大公開2021-04-16
- 他用3萬元當700家股東,六年獲利500%,公開買零股不買整股的六大好處2021-04-16
- 股市總是獎勵有耐心的人 《致富心態》作者教你三個投資必勝心法2021-04-15
- 月底光光、存款少少好悲催?!投資好難的網路十大心聲2021-04-15
- 調查報告:減少三項花費 可以把退休金變兩倍2021-04-15
- 千萬賣房,只為了捧錢去被騙?詐騙眼中的「高級肥羊」3特色:既笨且貪又有錢2021-04-15
- 6年級小資女上山學藝兩年 白袍老師不滿意作業「當場燒掉」 讓她從破產邊緣賺進數千萬身家2021-04-14
- 從260跌到94元,他重押績優股卻慘賠1,300萬,痛悟「基本面重要,籌碼面更重要」2021-04-13
- 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適用條件2021-04-10
- 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2021-04-10
- 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2021-04-09
- 台股再創新高 股市崩潰論近期會成真嗎?2021-04-08
- 他用10萬賺1,000萬:強勢股是永遠追逐的股票2021-04-08
- 雙B二手車,最近竟能漲價賣!台灣錢多到淹出來,小資族該做什麼?2021-04-08
- 投資大師羅傑斯:想要有錢一定要存錢2021-04-08
- 股神巴菲特建議年輕人:兩樣東西最值得投資2021-04-08
- 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豪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本「已富過六代」2021-04-08
- 0050風險竟然比垃圾債還高?金管會要改規定2021-04-08
- 研究報告:常做這件事情 年平均所得高出6萬2021-04-08
- 硬存薪、學投資 滾錢達人起薪18K拚五年買房2021-04-06
- 50元的聯電可以買嗎?30年股期老手年賺20%:算出「合理價位」 耐心等待就能賺 2021-04-06
- 從台積電前景,看被「錯殺」的科技股股價,何時回神?2021-04-01
- 20年把5,000元滾出253萬!存股達人陳重銘:從小教孩子學投資 比上才藝班更實在2021-04-01
- 35歲也能財富自由 五大原則讓你提早退休2021-04-01
- 金融市場泡沫疑慮再現?四種抗波動投資策略2021-04-01
- 經商失敗欠債務 她的投資型保單竟然被扣押!2021-03-31
- 從45歲開始執行!留本三步驟,60歲退休後能夠月領8萬2021-03-30
- 51歲失業 20年勞保年資如何確保?2021-03-30
- 殖利率6%起跳 14檔銅板股連續五年都配息2021-03-28
- 月薪3萬小資男,50萬買2,000萬房?人年過30才會懂:父母的支援是「看不見的負債」2021-03-26
- 上市櫃公司股利陸續公布 台股大咖:若是這個情況,不建議參加除權息!2021-03-25
- 「無碼版巴菲特」孟格:股市長線獲利 掌握三要訣2021-03-25
- 工程師六年資產翻10倍!他以這檔「漲價概念股」為例:不必在乎股價貴 眼光放在漲與跌 2021-03-24
- 為何有錢人不太買零食來吃?一位清潔隊員從長期回收垃圾,看到「貧富差距」的關鍵2021-03-23
- 疫情迫他提前養老!名導朱延平:有收入時做好三件事 「現在是人生最開心的時候」2021-03-1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