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94字
在投資理財中,常聽到一種似乎很保險的說法,就是按投資人的資金比例操作,設定獲利百分比和虧損百分比做停利及停損。
清楚分配自身的資金部位固然重要,但通常投資人眼睛看的與心裡想的只是帳面上的賺賠,並非真正認識市場。市場永遠是對的,面對虧損能斷然停損出場當然很重要。但如果分不清楚多空,胡亂買低買在空頭,先設定總資金的百分之多少要停損,賺多少就停利,結果就是買多少次,就停損多少次。
停損和停利要怎麼設?
如上圖來看,疑似不破低了,投資人可能會想「如果再漲回高點,那就賺了……」於是決定買進,然後「設總資金的10 ~ 15% 停損」,但這樣看似「有紀律、有計畫的投資」真的能賺錢嗎?
該停損還是續抱?
把圖攤開後,大家可以看到後續不斷走空,虧損遠遠超出原先的預想。
投資人如果不明白行情的「勢」,不清楚買進後要如何獲利,面對接連的空頭往往會陷入天人交戰。過程中如果不甘心不放手,心想:「不賣就沒有虧損」,或者安慰自己:「總有一天會漲回去」就只有被股海吞噬的命運。
只要當下走勢不對了,就要立刻退出來,只要有資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嚴格執行停損的確是投資人保護自己的鐵律,因為金融市場輸贏機率不是擲正反面硬幣,固定各半,所以第一時間出場止血,遠比讓問題擴大了才補救好。勇於停損可以增加投資人在市場的存活率,但能否讓投資人賺錢呢?
你也有只要賺多少就好的迷思嗎?
在金融市場,投資人要具備「風險控管擺第一,再追求利潤」的基本常識。但這不代表有了獲利,脫離風險後,就要畫地自限,局限自己的利潤。假設設定獲利20% 停利,如果實際獲利只有13 ~ 14%不再擴大,而且回吐了呢?
你認為「沒關係,過幾天就漲回來了」嗎?
重要的是了解行情漲跌脈絡
以上圖為例,當下的確看到買進的訊號,但後續起漲條件不成功,投資人如果不懂波段上漲的過程,就不知如何保全自己,也很難獲得勝利。即使最後真的賺了20%,開心獲利了結,但後續行情往往是超越20% 的走勢,賣了之後又事後後悔,這就是不知道行情漲跌脈絡所致。
技術分析操作者是隨著技術面走勢圖的現象衡量自身投資,識時務者為俊傑,波段操作要從量和價觀察,量價齊揚當然是美不勝收。要產生價格波段,就必須需要有供需不平衡的量增,一個波段行情必然要讓波段攻擊量(5MV)出現上揚轉折,並且量能維持上一段時間,這是對於量的要求,之後你就可以從找買賣點著手,進而切入、抱牢、出脫。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的《飆股的思維》
作者:2.0廖崧沂
專職投資人,曾是美國知名科技大廠工程師,為蕭明道老師欽點的得意門生。
理工背景的他著重邏輯貫通,將複雜的股市投資轉化為簡單的操作,每個觀念都歷經市場試煉,深度及廣度並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