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服務個人化 開放銀行讓退休理財更輕鬆
開放銀行是近年來最夯的金融議題之一,其核心概念是透過「資料賦權」達到「共享數據資料」,將金融數據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
在消費者同意下,將自己在銀行的資料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開放給第三方服務業者(TSP),透過串聯技術與服務,第三方服務業者可提供更便利多元的金融服務體驗,消費者獲得一次購足的整合性服務,也讓銀行和第三方業者共創新金融生態系。
金管會以三階段推動開放銀行,2019年10月已啟動第一階段的公開資料查詢,開放內容包括利率、匯率、信用卡等商品資訊。
第二階段於2020年11月啟動,消費者可直接透過App整合自己銀行帳戶的資訊,查詢到所有帳戶的存款餘額及交易明細,或直接做到信用卡及貸款利率一站式比價,可以得到更符合需求的金融服務建議與投資理財方案。
第三階段則會開放交易資訊,讓第三方服務業者協助新客戶完成所有的交易流程,加速落實普惠金融,以提升消費者體驗。
讓消費者最有感的應是第二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部分。以退休投資理財為例,第三方服務業者可整合消費者各銀行的帳戶及交易紀錄,提供記帳、預算設置、消費分析、儲蓄計畫等服務,讓消費者能完整的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更有效率地執行退休儲蓄計畫。
未來若能進一步整合政府「數位服務個人化(MyData)」的資料,就能提供各制度之下的個人退休金給付金額,如勞保年金與勞退新制帳戶金額等,民眾就能夠直接透過App計算出自己的退休金缺口,並協助安排適當的退休理財方案以及保險保障建議方案。
民眾規畫退休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應該每月儲蓄多少錢,或是無法落實長期儲蓄,這些痛點在開放銀行下,將能夠直接透過第三方服務業者的App服務,讓民眾獲得更客觀、專業的理財建議。
英國是全世界推動開放銀行的先驅者,其中最蓬勃發展的是帳戶整合服務。目前台灣的第三方服務業者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積極開發開放銀行中的許多創新服務情境,例如麻布記帳、CWMoney、遠傳、集保中心等都已朝帳戶整合服務邁進。
有些業者已推出或正在規畫退休儲蓄與投資應用,希望未來開放數據後可以發展出更多元的創新應用,一步步貼近消費者生活,讓金融服務能更完整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從260跌到94元,他重押績優股卻慘賠1,300萬,痛悟「基本面重要,籌碼面更重要」2021-04-13
- 統一證亞洲半導體淨報酬指數ETN 獲資格認可2021-04-13
- 非法投資顧問方案滿天飛 優選合法投顧保障投資安全2021-04-13
- 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適用條件2021-04-10
- 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2021-04-10
- 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2021-04-09
- 台股再創新高 股市崩潰論近期會成真嗎?2021-04-08
- 他用10萬賺1,000萬:強勢股是永遠追逐的股票2021-04-08
- 雙B二手車,最近竟能漲價賣!台灣錢多到淹出來,小資族該做什麼?2021-04-08
- 投資大師羅傑斯:想要有錢一定要存錢2021-04-08
- 股神巴菲特建議年輕人:兩樣東西最值得投資2021-04-08
- 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豪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本「已富過六代」2021-04-08
- 0050風險竟然比垃圾債還高?金管會要改規定2021-04-08
- 研究報告:常做這件事情 年平均所得高出6萬2021-04-08
- 硬存薪、學投資 滾錢達人起薪18K拚五年買房2021-04-06
- 50元的聯電可以買嗎?30年股期老手年賺20%:算出「合理價位」 耐心等待就能賺 2021-04-06
- 小叮嚀/信用卡消費 善用促銷 把優惠變大2021-04-03
- 信用卡綁定手機App 回饋賺更多2021-04-03
- 從台積電前景,看被「錯殺」的科技股股價,何時回神?2021-04-01
- 只靠一檔金融股 在36歲就可「八成退休」?2021-04-01
- 20年把5,000元滾出253萬!存股達人陳重銘:從小教孩子學投資 比上才藝班更實在2021-04-01
- 35歲也能財富自由 五大原則讓你提早退休2021-04-01
- 金融市場泡沫疑慮再現?四種抗波動投資策略2021-04-01
- 經商失敗欠債務 她的投資型保單竟然被扣押!2021-03-31
- 從45歲開始執行!留本三步驟,60歲退休後能夠月領8萬2021-03-30
- 51歲失業 20年勞保年資如何確保?2021-03-30
- 殖利率6%起跳 14檔銅板股連續五年都配息2021-03-28
- 月薪3萬小資男,50萬買2,000萬房?人年過30才會懂:父母的支援是「看不見的負債」2021-03-26
- 上市櫃公司股利陸續公布 台股大咖:若是這個情況,不建議參加除權息!2021-03-25
- 「無碼版巴菲特」孟格:股市長線獲利 掌握三要訣2021-03-25
- 工程師六年資產翻10倍!他以這檔「漲價概念股」為例:不必在乎股價貴 眼光放在漲與跌 2021-03-24
- 為何有錢人不太買零食來吃?一位清潔隊員從長期回收垃圾,看到「貧富差距」的關鍵2021-03-23
- 疫情迫他提前養老!名導朱延平:有收入時做好三件事 「現在是人生最開心的時候」2021-03-16
- 如果台股變盤,如何搶救退休資產?先改掉「這個投資習慣」2021-03-16
- ETF不是萬能!長期持有、短期避險、波段操作?投資前搞懂「四大迷思」,才不會吃虧!2021-03-11
熱門文章
- 銀行業十大熱門公司平均年薪 中國信託最高、聯邦最低2021-04-13
- 小資版0050發威 020020掛牌以來漲幅近42%2021-04-13
- 富邦越南ETF 4月19日掛牌上市2021-04-13
- 退休金不會拿去抵債! 開專戶免遭扣押、強制執行2021-04-13
- 要報稅了!健保署教您輕鬆查詢年度健保費繳費金額2021-04-13
- 中壽首季每股賺2.08元 股東權益報酬率逾23%創新高2021-04-13
- 報稅了!若採列舉扣除額 健保費和補充保險費可扣除2021-04-13
- 聯準會重申寬鬆態度 留意基本面轉佳題材2021-04-13
- 經濟數據強勁加以寬鬆政策支持 美股票型資產最吸金2021-04-13
- 風險情緒正向 高收益及新興市場債動能增溫2021-04-13
- 非法投資顧問方案滿天飛 優選合法投顧保障投資安全2021-04-13
- 英國保誠人壽攻退休 推樂活中國外幣變額年金2021-04-13
- 富邦越南ETF 下周一掛牌2021-04-14
- 第一金工業菁英30ETF 紅火2021-04-14
- 機器人概念股 潛利大2021-04-14
- 電競商機大 伺機布局2021-04-14
- 亞股醞釀反攻 印度將帶頭衝2021-04-14
- A股漲相佳 分批加碼2021-04-14
- 價值股看多 可納入組合2021-04-14
- 台股基金七強 淨值創高2021-04-14
- 美科技基金 錢景亮2021-04-14
- 永續型商品 規模創高2021-04-14
- 新興美元債 利差誘人2021-04-14
- 良知型消費概念 掀風潮2021-04-14
- 企業疫情補助 免納基本所得2021-04-1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