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買200元台積電 再轉戰房市狂掃20戶
根據《財訊》報導指出,人稱「台中禹哥」的投資大戶,近期在台中房地產市場激起一波不小的漣漪,他個人一口氣購買20戶台中著名建商新建案,還推薦親友一同買進,總共買入50戶。
禹哥原本是股市大戶,2010年LED(發光二極體)、2013年PCB(印刷電路板)、2017年汽車零組件股價飆漲的黃金年代,都有他低檔大量買進股票的身影,並因此曾是好幾家小型企業的10大股東之一。
根據《財訊》報導,禹哥很敢低檔大量買進,最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前總統馬英九力推證所稅,導致當時台股交易超低迷,每日交易量只有兩百億元新台幣左右,《財訊》報導指出,當時禹哥指揮旗下子弟兵下單買股,一天成交量就突破5億元,占當天台股成交量的2.5%。朋友透露,當天電腦製作買進的股票成交表單,幾乎列印了90分鐘!20多年來累積龐大身家,估計已經突破16億元。
禹哥在政府動用3大部會全力打炒房的逆境中,勇於大量買進台中房地產,他的思維與邏輯,首度在媒體前第一手告白:
我不是投資客,我是置產客,就像《財訊》社長謝金河近年強調全球戰略格局的轉變,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下,台灣將會好30年,我認為,台灣是否能連續好個30年不敢說,但至少好個10年沒問題。就像台積電兩百元的時候,發現它將成為半導體競爭力最強的公司,未來的價值持續成長,為何不敢買?
近期新台幣大幅升值,28元很快就會被突破,由於這波無限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資金行情下錢超多,股市與房市都多頭,每波股市大漲之後,房市也會跟漲。我預估今年年中,股市持續衝高之後,投資大戶會開始賣掉部分持股,錢進房地產,屆時台灣房市熱區房價將會有感上漲,我自己就挪出二五%左右的資金轉入房市。
中部曾是外移重鎮 如今成返台聚居地
我最看好台中,因為從產業聚落來看,台中是集合半導體、綠能、智慧機械產業的三重國家重量級產業發展受惠的地區,也將成為台灣綠能矽島的中心,台中7期加上水湳開發案,未來10年台中的黃金廊道房價,將一舉超越新北市的新板特區。
雖然台灣人口負成長,這個數據表面會影響房地產的價格走勢,但不是絕對,因為人到哪裡,房價就會漲到哪裡,才是很正常的現象。譬如近年,台積電到台中、台南設廠,人口移動,房價跟著漲,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再以地域性來分析,中國政府對付香港富豪黎智英、中國首富馬雲的情況,讓台商在中國經商不安全感加深,50萬在大陸的台商精英,至少有30萬回台工作;這其中又以當初外移的台中、彰化、南投企業最多,估計回台中的精英人數將挑戰十萬,台商回台的消費力道,將非常驚人。
大多數中部廠商經營者都是實業家,公司負債比低,現金水位豐沛,少有玩財務槓桿,買土地與置產都是去化資金的重要管道,例如全球窗簾龍頭企業億豐,買下台中最貴商辦4個樓層,雖然已經耗費10億元,但這些企業還想買更多;中部有個汽車零件企業主,兩年前賣掉兩百億元中國股票資產,資金已經從香港匯回台灣,回台最重要的大事,就是置產買房,該台商曾經希望斥資70億元,請建商讓出一塊台中7期土地,幫忙蓋全球總部,後來雙方雖然沒談成,但持續買進房地產意願強。
其實過去30年,台商企業高階主管在中國有置產的習慣,這幾年中國地產價格飆漲,許多台商精英累積數億元身家,只要賣掉大陸一戶房地產,可以買台中3戶;有台商形容,台中一級的住宅價格,只是深圳的半價,相當於台北蘆洲與三重的價格。
若從風險控管來看,有錢人的思考,比一般人更縝密,台中有個絕對的優勢,就是台灣多地震,萬一出現大地震,北台灣核電廠安全有疑慮時,台中距離北台灣核電廠超過150公里,將是台灣最安全的避難場所。
央行重手打炒房 無礙房產既有價值
近期央行的管制措施,大概只能壓抑自備款不足的,或是湊熱鬧買賣紅單的投資客。這些投資客,比較像是在證券市場買權證、當沖的投資人,而有本質的企業如台積電,本來就不是當沖客的最愛,而是被大戶與外資長期擁有,股價就會持續走高;房地產也是一樣,好物件、有價值的產品,價值不會因為政府政策改變而一夕變差。
這波央行重手打炒房,可能造成短線市場賣壓,今年上半年,反而是自住型或是置產買方入手買房的好時機,因為未來政府建設的熱區、6大都會區,房地產上漲的趨勢將不會斷電。更何況,上游的土地,加上建材、鋼筋與水泥等原物料都在漲,房價怎麼可能會走低?
3年前,看到股市前輩台中大戶陳景松投資樂陞,近期投資大戶黃光孚買到康友,他們買錯特定崩盤的股票,資產損失數億元,但為何都沒出現財務危機?主因是這些人背後都有龐大的房地產資產支持。站在資產配置的立場,挪出2成到3成的資金,往波動幅度較小的房地產市場配置,萬一股市風吹草動,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本文由《財訊雙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中南部房市熱到驚人!總太董座:起碼再好3年,找不到不好的理由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只有成交量不會騙人!他20年逃過四次股災,用一張表看穿「價量與漲跌」的關係2021-04-19
- 【怪老子這樣看】目前定存股還可以投資嗎?2021-04-19
- 拿100萬,還是連30天拿1元累積金額的倍數?《股癌》謝孟恭:投資常與人性對作2021-04-20
- 《股癌》謝孟恭:股市與人生都沒有標準答案2021-04-20
- 跟買金融台積,今年還要追中鋼?他42歲退休身價2,000萬,苦勸散戶「別賺不是你能賺的錢」!2021-04-20
- 跌深股何時可以搶反彈?30年台股老手以友達為例:站上「這個價位」,就有機會轉強2021-04-20
- 從100跌到30元,存股高手重押績優股,一路套牢到破產,嘆「寧可賠錢也別賠時間」2021-04-20
- 台股萬七,還能選到便宜又會漲的好股?操盤手靠「三步驟」搶到最佳時機點2021-04-19
- 收入只會隨著能力增加 而不是隨著年紀2021-04-17
- 小叮嚀/搞懂數位帳戶優惠門檻 看得到吃得到2021-04-16
- 薪水轉帳分流 省下手續費2021-04-16
- 銀行數位帳戶 利誘小資族2021-04-16
- 手上有台積電股票,利用價差一天賺5,000元!零股「套利」超簡單流程大公開2021-04-16
- 別怕資金少!小資族用兩招學存股 滾出高獲利2021-04-16
- 他用3萬元當700家股東,六年獲利500%,公開買零股不買整股的六大好處2021-04-16
- 股市總是獎勵有耐心的人 《致富心態》作者教你三個投資必勝心法2021-04-15
- 月底光光、存款少少好悲催?!投資好難的網路十大心聲2021-04-15
- 調查報告:減少三項花費 可以把退休金變兩倍2021-04-15
- 千萬賣房,只為了捧錢去被騙?詐騙眼中的「高級肥羊」3特色:既笨且貪又有錢2021-04-15
- 6年級小資女上山學藝兩年 白袍老師不滿意作業「當場燒掉」 讓她從破產邊緣賺進數千萬身家2021-04-14
- 從260跌到94元,他重押績優股卻慘賠1,300萬,痛悟「基本面重要,籌碼面更重要」2021-04-13
- 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適用條件2021-04-10
- 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2021-04-10
- 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2021-04-09
- 台股再創新高 股市崩潰論近期會成真嗎?2021-04-08
- 他用10萬賺1,000萬:強勢股是永遠追逐的股票2021-04-08
- 雙B二手車,最近竟能漲價賣!台灣錢多到淹出來,小資族該做什麼?2021-04-08
- 投資大師羅傑斯:想要有錢一定要存錢2021-04-08
- 股神巴菲特建議年輕人:兩樣東西最值得投資2021-04-08
- 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豪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本「已富過六代」2021-04-08
- 0050風險竟然比垃圾債還高?金管會要改規定2021-04-08
- 研究報告:常做這件事情 年平均所得高出6萬2021-04-08
- 硬存薪、學投資 滾錢達人起薪18K拚五年買房2021-04-06
- 50元的聯電可以買嗎?30年股期老手年賺20%:算出「合理價位」 耐心等待就能賺 2021-04-06
- 從台積電前景,看被「錯殺」的科技股股價,何時回神?2021-04-01
- 20年把5,000元滾出253萬!存股達人陳重銘:從小教孩子學投資 比上才藝班更實在2021-04-01
- 35歲也能財富自由 五大原則讓你提早退休2021-04-01
- 金融市場泡沫疑慮再現?四種抗波動投資策略2021-04-01
- 經商失敗欠債務 她的投資型保單竟然被扣押!2021-03-31
- 從45歲開始執行!留本三步驟,60歲退休後能夠月領8萬2021-03-30
熱門文章
- 溢價大收斂 富邦越南ETF爆量巨震2021-04-20
- 賣屋二年內換新家 重購退稅新舊有別2021-04-20
- 企業保留盈餘 可與投資互抵2021-04-20
- 企業報稅 三個疫外變動2021-04-20
- 兩檔股息型ETF 買氣旺2021-04-20
- 新光銀行花蓮分行開幕 提供在地化特色服務2021-04-20
- 保費調漲兩原因 宏泰人壽漲主力醫療險38.5%2021-04-20
- 派員赴疫區 隔離費用不可減免2021-04-20
- 台股基金 人氣爆棚2021-04-20
- 跨國債券ETF 受青睞2021-04-20
- 美股基金 錢潮洶湧2021-04-20
- 三類族群規劃退休 第一金人壽建議這麼做2021-04-20
- 凱基證券「存股一條龍」 父母理財好幫手2021-04-20
- 投資級債 連五周獲買超2021-04-20
- 陸股利多撐腰 伺機布局2021-04-20
- 台彩推兩款刮刮樂 總獎項逾287萬個2021-04-20
- 一般型商品扣款額 增逾17%2021-04-20
- 彭博ETF統計:市場情緒樂觀 資金追捧美國股票型資產2021-04-20
- 公債殖利率回落 信用債續迎資金淨流入2021-04-20
- 特別股 有望補漲2021-04-20
- 高收債、陸債ETF 搶鏡2021-04-20
- 跨國企業看過來 這些項目今年起全納管2021-04-20
- 火災頻傳 住宅火險投保率不到四成、金管會呼籲投保2021-04-20
- 新台幣午盤升值1.25角 暫收28.08元2021-04-20
- 北亞股吸金 陸韓受寵2021-04-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