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這三個產業比半導體旺,還會帶動晶片需求?資深投資人:台股大波段就靠它們了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2020的疫情,讓產業獲利和總經數據基期壓低,從YOY角度來看,這對2021年是件好事...不僅財報亮眼,如果實體經濟能夠順利復甦,資本市場將迎來新一波的轉骨大行情,投資主軸將從資金行情轉為景氣行情和科技創新行情...根據歷史經驗,每當全球金融風暴或災難發生後的隔年,都是中長多周期的起點。(本文刊載於2020年12月27日)
但這次疫情從今年四月起,全球股市開始急升,甚至出現比V型反轉還強的NIKE型態回升,從這個型態來看,代表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結構,已經出現不同於以往的轉骨現象。
從總經的角度來分析,主要原因除了各國強力QE救市外,我在之前貼文說過的<疫變現象>,也就是透過這次疫情,讓產業發展和人們的工作及消費模式的轉骨改變,才是核心原因。
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無接觸消費和遠距工作模式,正式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推力之一。
因此,儘管全球正面臨第二波疫情的侵襲,疫苗是否有效也是變數,但從國際各機構對明年各國的GDP預測來看,疫情最晚應該在明年第二季後,就能有效被控制住,實體經濟的復甦應該讓全球經濟,出現報復式回升。
下圖是國際各機構對明年各國的GDP預測,除了看好美國有4.5%的成長率,對歐洲各國也有高達6到7百分比的預測。此外,對中國的預測,更高達8%,對印度和東協的估值也有6%以上。
在國際貿易部分,IMF和EIU也高達七以上的預測值。
因此,對於2021年的經濟展望,實在沒有太悲觀的必要。
畢竟,從總經角度來看,隨著科技產業續強,景氣循環的原物料補漲,還有各國對基礎建設的擴大財政支出這三大趨勢來看,明年經濟即使仍有疫情變數,全球股市也有技術面的修正可能外,中長期來看,經濟復甦讓各國GDP出現正成長,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除非又有什麼大家意想不到的末日利空來襲,否則大家應該正面看待全球經濟的發展。
如果2021年的經濟不會太悲觀,那麼,新的一年總投的佈局策略是什麼呢?
首先,從總經的貨幣政策面來看,Fed在全球經濟沒有出現通膨前,應該不會停止寬鬆政策,也不會進行資產負債表的緊縮。
如果資金沒有收回問題,美元續弱情況下,以美元報價的原物料就還有續漲行情,股市也不會有大幅修正或轉空疑慮。
再者,從實體經濟的需求面來看,氣候異常造成的農糧短收疑慮,失業率下降,各國對原物料的需求大增,油價也因需求上升而提高,原物料行情除了因應美元弱勢外,也會因實需而成長。
最後,從<疫變現象>來看,企業營運和人們工作及消費模式的轉骨改變,也會繼續推動科技業的營收,出現爆發式的成長。
尤其對於那些,過去沒有,現在才剛出現,以後會更多的產業和商品,更是會有驚人的需求出現,造成相關產業缺貨和漲價效應。
到底什麼是<過去沒有,以後會更多>的產業和商品?
這些都是市場中的<聰明錢>做好功課,早就了然於心的答案。
只要你也能搞懂這些趨勢,你也能跟著<聰明錢>搞定明年起的<總投佈局>策略。事實上,2021年的<聰明錢>長投主軸,主要有三個新方向和一個核心關鍵。這三個新方向,仍是聚焦在科技業。
第一個方向,是電動車市場,明年將出現像當年智慧型手機出現爆發式成長的盛況。
勤業眾信在幾個月前發布了《2030電動汽車趨勢展望》報告(Electric vehicles.Setting a course for 2030),表示台灣的車用電子產值,預估在2020年將突破2,700億。
此外,光是到2019年底,全世界銷售的電動車數量,就占所有汽車銷售總數的2.5%。預估全球電動汽車的總銷量,將從2020年的250萬輛增長到2025年的1,120萬輛。
根據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預估到2030年,電池供電的電動車(Battery-powered Electric Vehicle;BEV)的銷售量將佔全球市場的30%以上。
第二個方向,是5G和AIOT,以及由這些產業帶動的遠距工作和教學的伺服器及相關軟體市場。例如,蘋果手機開始熱賣,相關的5G和AIOT應用,必然也會跟著提高市場滲透率。
此外,我在前面說過的<疫變現象>,讓無接觸消費和遠距工作模式,正式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推力,其中遠距工作模式的興趣,也讓IMF預測,人均GDP愈高的國家,遠距工作指數愈高,成本也愈低,像是新加坡,挪威和愛爾蘭,美國。
相對的,開發中國家的勞務工作或低階職務,遠距工作的滲透率愈低,未來國家和企業的競爭力,也勢必愈來愈弱。
根據IMF統計,2019到2020疫情期間,無法遠距工作的失業率增幅,大於2008年的金融風暴的失業率增幅。
老實說,這個現象不僅透露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投資密碼,也是個落後國家,未來可能成為科技業新殖民地的警訊。像是土耳其和中南美洲國家,就是在岌岌可危的後段班。
這個無情且殘酷的趨勢,就是<聰明錢>的總投佈局主軸之一。
第三個方向,就是MINI LED的量產和市佔擴大。
畢竟,面板技術幾十年來都沒有成長,台灣上次在三星OLED的產業革新派對沒有跟上,這次要超車三星,就要全力發展為下個世代面板龍頭,除了MINI LED,接下來的MICRO LED也會成為產業帶頭大哥,這部分蘋果也在背後全力支持。
關於MINI LED的產業趨勢,我在之前貼文有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回去找來細看,在這裡就不重覆說明了。
話說回來,這三個方向的核心,就是半導體產業,從矽晶圓,IC設計到代工和封測,都是明年科技業成長不可缺的主力。
總之,這三個新方向和一個核心關鍵,就是<聰明錢>在明年的總投佈局主軸。
然而,這些主軸雖有產業長線趨勢拉升的推力,但前面說過,短線和技術面會有干擾和修正的可能,相關個股在之前貼文也介紹過,大家不要追高,要耐心等短線修正完,有HQB或BXB支撐時,再分批佈局。
【台股盤勢解析】
台股從月K來看,雖然量價結構沒有敗象,但月K的MA5乖離率漸大,就算元月再出量攻高,恐怕還是要拉回修正,才會走得長遠。
此外,周K連八紅,也出現量價背離,但日K的型態沒有問題,雖然量不夠,但只要月線有撐,內資主導的盤勢有可能再攻高,吃外資豆腐。
然而,下周台股如果有<跨年行情>或法人拉高做帳,大家記得要站賣方。因為,歐美的跨年假期,免不了又有人鐵齒搞派對群聚,恐讓疫情更惡化,讓元月歐美股市開市後又出現恐慌下殺。
總之,手上有漲多熱門股,下周逢高就要先獲利出場。
手上有還沒補漲的蘋概或低位階股,則可以續抱,等元月外資歸隊後,再評估外資籌碼而定。如果元月的修正沒有太深,台股的二月初封關行情,應該還有一波肉可吃。
此外,上述的三個新方向和一個核心關鍵,<聰明錢>在2021年的總投佈局主軸類股,千萬不要追高,尤其是在高位階,且型態已轉弱的類股,這些類股<聰明錢>中的四百張或千張大戶都在落跑中。
如果元月台股有深度修正,反而是逢低佈局2021年的總投主軸股的好機會,大家要守紀律才能踩對逢高出和低佈局的節奏。
只要2021年的景氣復甦沒有<末日級利空>來摜殺,你跟上<聰明錢>佈局成功的總投主軸股,就有機會漲一個大波段。
未來我們會持續用總經格局,更新各個產業趨勢的分析文章,讓訂閱戶們能快速掌握最新未來趨勢,並得以超前部屬相關產業,和避開地雷產業,以及分享我在股市操作時的心法,與需要注意的投資陷阱。
本文由狄驤的資本主義求生筆記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YouTube訂閱頻道:狄驤說真的DeeHsiang
作者:狄驤
早年為媒體工作者,同時也是兩岸資深投資人。
筆者認為:資本主義這個大賭場裡,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吃人的莊家,一是被坑的散客。如果我們八字不好,無法成為吃人的莊家,那麼,至少要當一個不被坑殺的聰明賭客。這是身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每個投資者,都應該要奉行的江湖鐵則。
筆者目前專職寫作,著作曾多次登上博客來網路書店[商業理財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相關新聞
- 寧可存起來也不花掉 有錢人堅持不買這些東西2021-01-19
- 買對收息資產,賺財富也賺自由!四檔收息資產報酬率大評比:走得慢,但可以走得遠2021-01-20
- 還在嚷嚷存不了錢?四個理財地雷年輕人千萬不要碰!2021-01-20
- 錢意識 vs. 窮意識 看有錢人與窮人有什麼差別?跟你想的不一樣!2021-01-20
- 人老不為金錢所困!日本名醫教你做個上流老人:凡事量力而為 不要給孫子大筆零用錢2021-01-19
- 6檔高殖利率股引爆補漲,台股衝破15,000點,殖利率還有8%?2021-01-19
- 玉山金、長榮都是好股,為何買了就套牢?他用三張圖破解:10個韭菜有11個做「這件事」2021-01-18
- 【達人談投資】2021紅包怎麼用?算利教官:還有40檔值得投資2021-01-18
- 準備500萬退休金,就算每月生活費僅2萬,也不能忽視這五大風險2021-01-18
- 3萬元投資台積電 小資族必學2021-01-17
- 送房子或保單給孩子,只交頭期款?別挑起家庭「禮物戰爭」:送禮要甘心,收禮更要開心2021-01-16
- 牢記這四點 就可以安心投資ETF2021-01-16
- 以房養老,如果每月從銀行領4萬,理財專家個案分析:領十年之後可能會後悔?2021-01-16
- 台股站上萬五,外資現貨做多,期貨做空,投資人該選擇做多或做空?2021-01-16
- 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2021-01-16
- 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2021-01-16
- 每天被電話追債、喝咖啡猶豫再三...他靠股市三年滾出600倍獲利,公開「五大脫魯守則」2021-01-15
- 錯過飆股可惜嗎?他49歲年領190萬股息:如果沒有這種能力 就別想在刀口求勝!2021-01-15
- 看病就能花100萬 別讓健康風險成為財務殺手2021-01-14
- 35歲前就達標!「增本」三步驟,五年內存到200萬元購屋頭期款2021-01-14
- 過半日本女性不擔心錢 五個省錢小撇步學起來2021-01-14
- 有錢就開始胡亂投資?用「這套公式」分配帳戶裡的錢2021-01-14
- 【怪老子這樣看】 聽真話或大冒險?理性投資者不會盲目進場2021-01-14
- 省錢是個過程 但絕不會讓人變有錢2021-01-14
- 想靠投資存退休金 你只需要這三種ETF2021-01-13
- 【達人談投資】台股多頭氣勢強勁有隱憂?郭恭克:追高這類投資標的風險高!2021-01-13
- 為什麼35年投入350萬,輸給八年投入80萬?明明投報率都是10%,寧可「聰明的懶惰」,也不要「傻傻的勤勞」!2021-01-13
- 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種錢你花得愈多也賺得愈多!」聽聽有錢人怎麼想?2021-01-13
- 他當沖這檔航運股 一天狠賺100萬元!2021-01-12
- 渣打銀推「優先退」服務 完善規劃退休之路2021-01-12
- 【達人談投資】ETF也有買貴風險?專家:缺乏系統示警 投資人會吃大虧!2021-01-12
- 每二人就有一人買台股!你是拿美工刀、菜刀,還是全副武裝上戰場呢?2021-01-12
- 他大買200元台積電 再轉戰房市狂掃20戶2021-01-12
-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他48歲退休,一張圖算出:使用這個公式存錢 「保證一路花到掛」2021-01-12
- 三年獲利600倍!韓國神祕操盤手買短不買長,用「三個實例」教你推理下一支上漲股2021-01-12
- 為期一年的「不消費實驗」,讓月光族多存50萬元,竟然還減重13公斤!2021-01-12
- 如果買到100元統一超多好?5,000萬身價存股達人:別說「早知道」,現在開始才能成為贏家!2021-01-12
- 美國人對存退休金信心滿滿 台灣人卻不及格?2021-01-11
- 【達人談投資】配息ETF要挑哪一檔?2+1原則可考慮2021-01-11
- 悠遊聯名卡 自動加值誘人2021-01-09
熱門文章
- 「護國神山群」加持 00881規模增200%創紀錄2021-01-19
- 匯豐新卡匯鑽卡上市 現金點數可轉給卡友2021-01-19
- 壽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許舒博高票連任2021-01-19
- 定期定額 三類基金受寵2021-01-20
- 中信英雄聯盟信用卡 現金回饋率10%2021-01-19
- 錢意識 vs. 窮意識 看有錢人與窮人有什麼差別?跟你想的不一樣!2021-01-20
- 還在嚷嚷存不了錢?四個理財地雷年輕人千萬不要碰!2021-01-20
- 元大證券戶及財富管理戶線上開戶一次完成 業界首創2021-01-19
- 防杜下流老人!微型保險承保對象納入中低收老人2021-01-19
- 車險理賠進度 新安產主動推送2021-01-19
- 倫敦油價創逾一周最大漲幅 銅價下跌、金價持平2021-01-20
- 毛小孩出遊買客制化寵物險 手機1分鐘搞定2021-01-19
- 台股基金 逢回找買點2021-01-20
- 黃豆ETF 錢景閃亮2021-01-20
- 統一投信扣款額 冠同業2021-01-20
- 生醫基金 長線釣大魚2021-01-20
- 中信三檔配息ETF 開募2021-01-20
- 陸股題材多 磁吸資金2021-01-20
- 醫材、製藥族群 動能強2021-01-20
- 內需消費、太陽能 靚2021-01-20
- 透過AI新科技 遠距醫療服務更多元化2021-01-20
- ESG投資需求 加速成長2021-01-20
- 富坦氣候變遷基金 績優2021-01-20
- 數位基建商機 發光2021-01-20
- 主題投資 躍債市主流2021-01-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