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70萬元變成1,400萬元!小散戶買對公司、抱對時機,就能創造超水準報酬!
現在人人都在提倡ETF,投資人目前只要取得符合大盤平均標準的報酬就已心滿意足,當然,這不怪他們,畢竟ETF至少比那一堆賠掉你退休金的共同基金好很多。但如果你真的不滿足於只有大盤平均水準的報酬的話,你必須認識接下來我準備教你的這個方法,它非常有效,是世界上最優秀、最有錢的投資者們投資成功的祕密。
真的。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像炒作,但說實話,這個策略的有效性再怎麼誇大也不過分。世界上最有錢的那些人,確實是根據這個策略致富的,包含富比世(Forbes)全球富豪榜上的許多人。
利用這個策略變得超級有錢的富豪名單非常多,但這個名單如果不提全球最優秀的投資者巴菲特,就不算完整。他利用了這個投資策略,累積了他的巨額財富,並提高了他在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GEICO,以及可口可樂(Coca-Cola)等公司的持股與年化報酬率。
囤股:在低價的時候,買進你看好的好公司
我將這個驚人的策略稱為「囤股」……就如同「貯藏」、「累積」、「收集」。它的意思就和它字面上的意思一樣,就是囤積股票。不過,不是囤積任何價格下的任何股票。囤股的本質是找到一間你會樂意擁有其全部股份的公司,然後希望其股票價格下降,好讓你盡可能以愈低愈好的價格,去「貯藏」、「累積」,以及「收集」。
買公司,不是買股票
「買公司,不是買股票」這個思考方式非常關鍵,我再怎麼重申都不嫌多:你絕不能再認為,投資股票跟買公司這兩者是有差別的。買一間公司就等同於,買這間公司的股票。
如果你買進公司所有股份的一部分,你就是部分擁有者。如果你買下所有的股份,你就擁有整間公司。這個過程和買進一間公司的公開發行股票,是沒有差別的。
只要你認為持有公開發行的股票,跟擁有一間公司的一部分是不一樣的,你就永遠無法理解並執行囤股策略。一般投資者在其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時會不開心,因為他不了解股票所代表的是公司的真正價值。不過,那也是因為一般的股票投資者,根本就不是投資者。他們不懂囤股,因此無意間成了投機者和徹頭徹尾的賭徒。
買對公司、抱對時機,就能創造超水準報酬!
假設你發現一間公司,其價值為一股20 美元,但售價只有10 美元。你有6 萬美元可以投資。你決定囤這間公司的股票,不把錢借給維尼。你先拿出2 萬美元,以10 美元的價格買進2000 股。
幾個月後,價格變成5 美元,但這間公司的長期價值依然不變。它仍價值20 美元。於是你又額外投資了2 萬美元,以每股5 美元的價格再買進4000 股。股票市場持續下跌,股票跌到了1 美元。公司也沒有任何改變。雖然情況慢了下來,但隨著經濟好轉,公司也會再次好轉的。長期來看,它依然有每股20美元的價值。因此,你以每股1 美元的價格,再投資2 萬美元額外買進20000 股。
現在,你持有26000 股(2000 + 4000 + 20000),共投資6 萬美元。你支付的每股平均價格是2.31 美元。五年後,你以它每股20 美元的價值賣出,總共拿回52 萬美元。
由於你在公司股價下跌時持續投資,因此你的6 萬美元(約新台幣168.8萬)投資現在變成價值52 萬美元(約新台幣1,462.3萬),而你的年化報酬率是54%。
因為你學會了囤股,所以你擁有的不是10 萬美元,而是52 萬美元。你只要讓必然發生的市場力量去對付價格。你知道最終價格會等於價值,就像你知道太陽會升起一樣的肯定。
致富的祕密就是,囤股的複利效果
如果你知道公司的價值,你也打算繼續投入資金,那麼價格跌得愈低,對你就愈有利。如果你在股價下跌時持續買進,你的每股平均投資成本也會下降。當股價回升至其價值時,以更低的價格囤股將能大幅提升你的整體報酬。囤股絕對可以有效拉高你的年化報酬率。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出版的《讓散戶賺起來》
作者:菲爾‧湯恩(Phil Town)
知名演講者與投資者、美國《紐約時報》冠軍暢銷書《有錢人就做這件事》(Rule #1)作者,經常對百萬民眾演講,同台的知名人士還包括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前美國國務卿包威爾和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等人。目前是財經頻道CNBC倚重的投資專家,住在懷俄明州的傑克森洞鎮。他和女兒──丹妮爾‧湯恩──同是「投資課:第一定律投資播客」的主播。
譯者:劉奕吟
曾任投信公司產品經理、機器人投資顧問公司研究員,目前為自由工作者。譯有《FinTech金融科技聖經》(合譯)、《指數革命》。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寧可存起來也不花掉 有錢人堅持不買這些東西2021-01-19
- 買對收息資產,賺財富也賺自由!四檔收息資產報酬率大評比:走得慢,但可以走得遠2021-01-20
- 還在嚷嚷存不了錢?四個理財地雷年輕人千萬不要碰!2021-01-20
- 錢意識 vs. 窮意識 看有錢人與窮人有什麼差別?跟你想的不一樣!2021-01-20
- 人老不為金錢所困!日本名醫教你做個上流老人:凡事量力而為 不要給孫子大筆零用錢2021-01-19
- 6檔高殖利率股引爆補漲,台股衝破15,000點,殖利率還有8%?2021-01-19
- 玉山金、長榮都是好股,為何買了就套牢?他用三張圖破解:10個韭菜有11個做「這件事」2021-01-18
- 【達人談投資】2021紅包怎麼用?算利教官:還有40檔值得投資2021-01-18
- 準備500萬退休金,就算每月生活費僅2萬,也不能忽視這五大風險2021-01-18
- 3萬元投資台積電 小資族必學2021-01-17
- 送房子或保單給孩子,只交頭期款?別挑起家庭「禮物戰爭」:送禮要甘心,收禮更要開心2021-01-16
- 牢記這四點 就可以安心投資ETF2021-01-16
- 以房養老,如果每月從銀行領4萬,理財專家個案分析:領十年之後可能會後悔?2021-01-16
- 台股站上萬五,外資現貨做多,期貨做空,投資人該選擇做多或做空?2021-01-16
- 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2021-01-16
- 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2021-01-16
- 每天被電話追債、喝咖啡猶豫再三...他靠股市三年滾出600倍獲利,公開「五大脫魯守則」2021-01-15
- 錯過飆股可惜嗎?他49歲年領190萬股息:如果沒有這種能力 就別想在刀口求勝!2021-01-15
- 看病就能花100萬 別讓健康風險成為財務殺手2021-01-14
- 35歲前就達標!「增本」三步驟,五年內存到200萬元購屋頭期款2021-01-14
- 過半日本女性不擔心錢 五個省錢小撇步學起來2021-01-14
- 有錢就開始胡亂投資?用「這套公式」分配帳戶裡的錢2021-01-14
- 【怪老子這樣看】 聽真話或大冒險?理性投資者不會盲目進場2021-01-14
- 省錢是個過程 但絕不會讓人變有錢2021-01-14
- 想靠投資存退休金 你只需要這三種ETF2021-01-13
- 【達人談投資】台股多頭氣勢強勁有隱憂?郭恭克:追高這類投資標的風險高!2021-01-13
- 為什麼35年投入350萬,輸給八年投入80萬?明明投報率都是10%,寧可「聰明的懶惰」,也不要「傻傻的勤勞」!2021-01-13
- 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種錢你花得愈多也賺得愈多!」聽聽有錢人怎麼想?2021-01-13
- 他當沖這檔航運股 一天狠賺100萬元!2021-01-12
- 渣打銀推「優先退」服務 完善規劃退休之路2021-01-12
- 【達人談投資】ETF也有買貴風險?專家:缺乏系統示警 投資人會吃大虧!2021-01-12
- 每二人就有一人買台股!你是拿美工刀、菜刀,還是全副武裝上戰場呢?2021-01-12
- 他大買200元台積電 再轉戰房市狂掃20戶2021-01-12
-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他48歲退休,一張圖算出:使用這個公式存錢 「保證一路花到掛」2021-01-12
- 三年獲利600倍!韓國神祕操盤手買短不買長,用「三個實例」教你推理下一支上漲股2021-01-12
- 為期一年的「不消費實驗」,讓月光族多存50萬元,竟然還減重13公斤!2021-01-12
- 如果買到100元統一超多好?5,000萬身價存股達人:別說「早知道」,現在開始才能成為贏家!2021-01-12
- 美國人對存退休金信心滿滿 台灣人卻不及格?2021-01-11
- 【達人談投資】配息ETF要挑哪一檔?2+1原則可考慮2021-01-11
- 悠遊聯名卡 自動加值誘人2021-01-09
熱門文章
- 「護國神山群」加持 00881規模增200%創紀錄2021-01-19
- 匯豐新卡匯鑽卡上市 現金點數可轉給卡友2021-01-19
- 壽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許舒博高票連任2021-01-19
- 定期定額 三類基金受寵2021-01-20
- 中信英雄聯盟信用卡 現金回饋率10%2021-01-19
- 錢意識 vs. 窮意識 看有錢人與窮人有什麼差別?跟你想的不一樣!2021-01-20
- 還在嚷嚷存不了錢?四個理財地雷年輕人千萬不要碰!2021-01-20
- 元大證券戶及財富管理戶線上開戶一次完成 業界首創2021-01-19
- 防杜下流老人!微型保險承保對象納入中低收老人2021-01-19
- 倫敦油價創逾一周最大漲幅 銅價下跌、金價持平2021-01-20
- 車險理賠進度 新安產主動推送2021-01-19
- 毛小孩出遊買客制化寵物險 手機1分鐘搞定2021-01-19
- 台股基金 逢回找買點2021-01-20
- 統一投信扣款額 冠同業2021-01-20
- 黃豆ETF 錢景閃亮2021-01-20
- 生醫基金 長線釣大魚2021-01-20
- 中信三檔配息ETF 開募2021-01-20
- 陸股題材多 磁吸資金2021-01-20
- 醫材、製藥族群 動能強2021-01-20
- 透過AI新科技 遠距醫療服務更多元化2021-01-20
- ESG投資需求 加速成長2021-01-20
- 內需消費、太陽能 靚2021-01-20
- 富坦氣候變遷基金 績優2021-01-20
- 主題投資 躍債市主流2021-01-20
- 數位基建商機 發光2021-01-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