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萬,想靠股票改變人生!17年老手看遍投資悲劇:當心翻身不成,卻往下掉好幾層!
又是很美好的夜晚時間,因為孩子都就寢了,才能好好寫寫東西,雖然該做的家事都還沒弄....這幾天耶誕連假,謝謝大多數讀者體諒,沒有太多的來訊或來信發問,讓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不過還是有回了六七封訊,已經覺得很欣慰。
有一位讀者在PP訂閱小班文章中問:「定時定額如果三千效果根本不大,又不是每個人都能拿一萬出來投資,那怎麼辦,難道都不用投資了嗎?」
這位年輕讀者應該是剛認識畢德歐夫專欄沒多久的讀者,一開始來訊大概都問蠻基礎的問題,我也耐心回覆,到了後來想說請他直接google爬文,因為很多投資問題,google問題+空格+幣圖誌,或者問題+畢德歐夫,大多數的問題都可以很快得到答案,例如:
美股券商跟複委託有什麼不同?
投資美股要準備很多錢嗎?
買什麼股票才能打敗定存利息然後又沒什麼風險?
定時定額去銀行買基金,那什麼是內扣費用?
ETF是什麼?
我相信如果是一個很有心想要學習的人,在這個股市大多頭的2020年,網路影片或文章已經多到數不完,應該都可以迅速找到這些答案。
這位年輕讀者問了一個倒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問題,「30幾歲到40歲這個年紀,還是有不少人只領兩萬多或三萬,那這些人要怎麼投資,買什麼股票才是好的選擇?」
會問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前面我回答他,其實在台灣有非常多人每個月定時定額一萬去買股票或基金,這真的不算少見,甚至每個月定時定額2~5萬以上的都有,只要有待銀行的朋友,隨便問一下就知道,台灣人的財力有多可觀。
一個20幾歲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每個月兩萬多,這沒什麼大問題,剛開始打拼,總是有很多的困難,還有細節要執行,去嘗試各條路,誰知道十年後就取得大成功?
但如果已經出社會10多年,年紀也比較增長,30幾歲到40歲,或者40歲到50歲,這邊年收入還是不到40萬,那壓力就真的大了,因為距離65歲的退休年齡越來越近,而且這階段往往有家庭的負擔,那該怎麼做投資?
這位讀者我感覺到他很有心想要學點投資,但很多基礎功都還沒準備好,他已經挑選了台灣的一檔什麼基金要買了,我擋下了他,請他三思,先把內扣費用,跟這檔基金到底買些什麼公司,弄清楚再說。
很多人沒有弄清楚一點,「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尤其是月收入還是2萬多元的人,這邊你去買什麼股票、基金的報酬率,都比不上你把本業薪資拉到3萬6或4萬來的高,本身能力的強化,造就了每月現金流的穩定不斷炊,接著才是做好投資理財的工夫,這順序是這樣才對,而不是因為「月收太低,想說靠股票、基金拼一把翻身」。
在這個圈子已經看過無數悲劇,翻身不成,結果往下翻了好幾層,這是相當可怕的,而且超乎想像的艱困。
很多年輕讀者就像我十幾年前剛到台北奮鬥一樣,其實外縣市來台北,一開始都是懵懵懂懂,你無法想像就是有人30歲不到,家裡已經讓他每月收租15萬,而他上班只不過是想要找點事情做;你無法想像就是有人26歲不到,家裡已經讓他名下有多張股票,光股息每年可收80萬,而他創業弄個工作室只不過是想要圓一個自己的夢想,賺不賺錢是其次;更別說很多跟我們年紀似乎看起來差不多的人,他們工作依舊很認真,汗流浹背,看起來不一定光鮮亮麗,結果是某傳產業的小開,他開出千萬超跑,你才猛然驚覺這個大城市中我們非常渺小,只因為人家家族已在這城市落地生根了60年。
最後想跟這些年輕讀者朋友打打氣,年輕就是本錢,千萬不要假設自己只能領兩萬多,然後就這樣到40歲,這就像是溫水煮青蛙,到了那年紀,很難回頭了。
況且,投資有風險,不是穩賺不賠,只要有心,當保母一年都有70~80萬,這是之前貼文早就分享過的真實案例。
我孩子的保母與當司機的老公,兩個人60幾歲可以現金1300萬去買桃園新房直接付清,為什麼現在才20幾歲的你,卻要「假設」自己本業薪水永遠兩萬多,然後默默到40幾歲?唯一的發財寄託靠「股票投資」?
別想這麼多了,先投資自己,這報酬率會高上許多。祝大家週末愉快,美好的夜晚,明天早上高鐵到高雄,台南高雄的朋友我們明天見,請好好休息,期待與大家見面,為2020年劃下精彩的句點。
#去玩玩主計處薪情平台
#可以設定年齡與各項條件
#很快就知道你位於全台哪個位置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作者:畢德歐夫
美股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過去在美股第一線的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大海與池塘的差異,美國是資金最龐大的集散地,當領頭羊開始走跌的時候,新興市場的台股也不可能倖免於難。
也許國內市場你「以為」比較熟悉,但你總是賺少虧多。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盡可能挑選大市場、全球前一百大的企業去作投資,除此之外還要有嚴謹的法規作後盾,才能保障我們的財富安全。
知識是有價的,踏入股市的新手如果沒有一個領航的導師帶領,往往不到一年就遍體鱗傷,三年就被市場淘汰。過去畢德歐夫交易累積經驗17年,交易總筆數130萬筆,用淺顯易懂的解說與文字敘述讓投資人看得懂也聽得懂。這就是價值之所在。
相關新聞
- 只有成交量不會騙人!他20年逃過四次股災,用一張表看穿「價量與漲跌」的關係2021-04-19
- 【怪老子這樣看】目前定存股還可以投資嗎?2021-04-19
- 跟買金融台積,今年還要追中鋼?他42歲退休身價2,000萬,苦勸散戶「別賺不是你能賺的錢」!2021-04-20
- 跌深股何時可以搶反彈?30年台股老手以友達為例:站上「這個價位」,就有機會轉強2021-04-20
- 從100跌到30元,存股高手重押績優股,一路套牢到破產,嘆「寧可賠錢也別賠時間」2021-04-20
- 台股萬七,還能選到便宜又會漲的好股?操盤手靠「三步驟」搶到最佳時機點2021-04-19
- 收入只會隨著能力增加 而不是隨著年紀2021-04-17
- 小叮嚀/搞懂數位帳戶優惠門檻 看得到吃得到2021-04-16
- 薪水轉帳分流 省下手續費2021-04-16
- 銀行數位帳戶 利誘小資族2021-04-16
- 手上有台積電股票,利用價差一天賺5,000元!零股「套利」超簡單流程大公開2021-04-16
- 別怕資金少!小資族用兩招學存股 滾出高獲利2021-04-16
- 他用3萬元當700家股東,六年獲利500%,公開買零股不買整股的六大好處2021-04-16
- 股市總是獎勵有耐心的人 《致富心態》作者教你三個投資必勝心法2021-04-15
- 月底光光、存款少少好悲催?!投資好難的網路十大心聲2021-04-15
- 調查報告:減少三項花費 可以把退休金變兩倍2021-04-15
- 千萬賣房,只為了捧錢去被騙?詐騙眼中的「高級肥羊」3特色:既笨且貪又有錢2021-04-15
- 6年級小資女上山學藝兩年 白袍老師不滿意作業「當場燒掉」 讓她從破產邊緣賺進數千萬身家2021-04-14
- 從260跌到94元,他重押績優股卻慘賠1,300萬,痛悟「基本面重要,籌碼面更重要」2021-04-13
- 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適用條件2021-04-10
- 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2021-04-10
- 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2021-04-09
- 台股再創新高 股市崩潰論近期會成真嗎?2021-04-08
- 他用10萬賺1,000萬:強勢股是永遠追逐的股票2021-04-08
- 雙B二手車,最近竟能漲價賣!台灣錢多到淹出來,小資族該做什麼?2021-04-08
- 投資大師羅傑斯:想要有錢一定要存錢2021-04-08
- 股神巴菲特建議年輕人:兩樣東西最值得投資2021-04-08
- 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豪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本「已富過六代」2021-04-08
- 0050風險竟然比垃圾債還高?金管會要改規定2021-04-08
- 研究報告:常做這件事情 年平均所得高出6萬2021-04-08
- 硬存薪、學投資 滾錢達人起薪18K拚五年買房2021-04-06
- 50元的聯電可以買嗎?30年股期老手年賺20%:算出「合理價位」 耐心等待就能賺 2021-04-06
- 從台積電前景,看被「錯殺」的科技股股價,何時回神?2021-04-01
- 20年把5,000元滾出253萬!存股達人陳重銘:從小教孩子學投資 比上才藝班更實在2021-04-01
- 35歲也能財富自由 五大原則讓你提早退休2021-04-01
- 金融市場泡沫疑慮再現?四種抗波動投資策略2021-04-01
- 經商失敗欠債務 她的投資型保單竟然被扣押!2021-03-31
- 從45歲開始執行!留本三步驟,60歲退休後能夠月領8萬2021-03-30
- 51歲失業 20年勞保年資如何確保?2021-03-30
- 殖利率6%起跳 14檔銅板股連續五年都配息2021-03-28
熱門文章
- 溢價大收斂 富邦越南ETF爆量巨震2021-04-20
- 賣屋二年內換新家 重購退稅新舊有別2021-04-20
- 企業保留盈餘 可與投資互抵2021-04-20
- 企業報稅 三個疫外變動2021-04-20
- 兩檔股息型ETF 買氣旺2021-04-20
- 新光銀行花蓮分行開幕 提供在地化特色服務2021-04-20
- 派員赴疫區 隔離費用不可減免2021-04-20
- 殖利率上行不利債券? 尋找殖利率上升時的債券機會2021-04-19
- 台股基金 人氣爆棚2021-04-20
- 跨國債券ETF 受青睞2021-04-20
- 美股基金 錢潮洶湧2021-04-20
- 保費調漲兩原因 宏泰人壽漲主力醫療險38.5%2021-04-20
- 三類族群規劃退休 第一金人壽建議這麼做2021-04-20
- 凱基證券「存股一條龍」 父母理財好幫手2021-04-20
- 投資級債 連五周獲買超2021-04-20
- 陸股利多撐腰 伺機布局2021-04-20
- 台彩推兩款刮刮樂 總獎項逾287萬個2021-04-20
- 一般型商品扣款額 增逾17%2021-04-20
- 彭博ETF統計:市場情緒樂觀 資金追捧美國股票型資產2021-04-20
- 公債殖利率回落 信用債續迎資金淨流入2021-04-20
- 特別股 有望補漲2021-04-20
- 高收債、陸債ETF 搶鏡2021-04-20
- 跨國企業看過來 這些項目今年起全納管2021-04-20
- 新台幣午盤升值1.25角 暫收28.08元2021-04-20
- 火災頻傳 住宅火險投保率不到四成、金管會呼籲投保2021-04-20
- 北亞股吸金 陸韓受寵2021-04-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