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10萬買聯發科零股,獲利10萬出場!理財達人:投資的關鍵是養大本金,不是報酬率!
該怎麼做才能累積財富呢?是找到一支飆股大賺一波,還是持續投資養大本金呢?從實務角度來看,持續挖掘飆股的成功率很低,但是持續養大本金卻是人人做得到。
前一陣子有個朋友很興奮的告訴我,她在今年3月時,用零股買進聯發科,短短4個月就獲利100%出場,她為這次成功出擊感到開心,不過投入資金不多,僅有10萬元,也就是獲利10萬元。
另一個朋友則是投資聯華(食品股),3月重跌時買進,一樣在7月大漲時賣出,報酬率50%,可是她投入金額100萬元,獲利50萬元。
純粹從報酬率來看,買聯發科的比較厲害,因為報酬率高,但若從實質獲利來看,買聯華的獲利較多,因為本金投入多、獲利更大。你認為,哪個才是真的賺得多呢?
本金越大,獲利能力越強
從理財角度來看,追逐報酬率遠遠不及累積本金來得重要。簡單計算公式就可知道。當你有1000萬元時,10%報酬率可獲利100萬元。若你只有100萬元,即使報酬率50%,也僅能賺到50萬元,獲利還不及前者一半。所以,真正影響財富的關鍵,不是報酬率,而是本金大小。
累積本金,才是理財關鍵
當你明白影響財富的關鍵時,你的理財方向應該要重新調整。理財重點,不是追逐報酬率,而是持續增加投資本金。
很多小資族抱怨,「就是錢少、沒有本金,才想要以小搏大」。其實,大錢也是從小錢累積來的。累積本金有幾個做法。
一,先存再花。
一般人領到薪水都是等月底有剩餘時才儲蓄,這個方式永遠存不了錢。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先把要儲蓄的金額轉進儲蓄帳戶中,剩下的才是可花的錢。只有透過先存再花,才可能累積本金。
二,定時定額買進股票型基金。
更有效的理財方式,是用定時定額買進股票型基金或股票型ETF。由於定時定額具有強迫儲蓄功能,錢可以自動轉進投資帳戶。投資產品為何選擇股票型基金呢?第一,因為長期投資股票的報酬率遠高於債券或儲蓄險,第二,透過定時定額可以分散買進時間點,降低投資風險。第三,買進股票型基金或股票ETF,可以有效分散投資標的,不需要自己選股也不會重押單一股票。
定時定額累積本金,你就是贏家
與其天天猜測股市高低點,何時該進場、出場,或是該挑哪一支股票才好,還不如以存本金的心態,定時定額買進股票型基金。
從以下試算表可以知道,如果每個月投資5000元,投資5年,年報酬率10%(假設),僅能獲利9萬元,但若持續投資10年,獲利卻可成長至43萬元,這就是本金變大、持續利滾利的複利效果。而如果可以持續投資20年,財富累積效果則更為驚人。
簡單一句話,理財的關鍵,不是找到飆股,而是你是否持續累積本金,養大你的財富存摺。
(以上為個人看法,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
歡迎加入林奇芬治富俱樂部
相關新聞
- 努力存錢反而讓人變窮?富人的五個思考邏輯2021-01-26
- 已投保長照險,卻被業務員鼓吹「解舊買新」,保戶怎麼做?掌握財務成長曲線是關鍵2021-01-26
- 25歲國營職員,年薪16個月,怎麼理財最精明?2021-01-25
- 【達人談投資】股海筋肉人看金融股:賣麵粉的利潤、擔白粉的風險2021-01-25
- 逛ATT用悠遊付 回饋最高達12%2021-01-25
- 教你把銀行優惠放大 信用卡綁定數位帳戶回饋加碼2021-01-23
- 6%回饋新神卡 利誘網購族2021-01-23
- 侯昌明:以前享受努力存錢的過程,現在可以開始享受成果2021-01-22
- 錯過特斯拉12551%漲幅?其實你不用懊悔2021-01-22
- 賺多少錢才能快樂?四點思考讓你現在就幸福2021-01-22
- 盤中零股交易排行大洗牌!比起金融股,小資族更偏好電子股?從三檔ETF下手,這檔半年漲 41%!2021-01-21
- 收入激增30倍的祕密 有錢人默默在做的十件事2021-01-21
- 為何別人能存那麼多錢?5個理財盲點趕快改過來,2021讓自己富起來吧!2021-01-21
- 台股萬六,賺價差愈來愈難,放棄買股又不甘心?股市老手建議不如「長線短做」2021-01-21
- 稅稅唸學堂/董娘豪宅法拍遭核百萬財交所得 找到銀行鑑價翻案2021-01-20
- 買對收息資產,賺財富也賺自由!四檔收息資產報酬率大評比:走得慢,但可以走得遠2021-01-20
- 還在嚷嚷存不了錢?四個理財地雷年輕人千萬不要碰!2021-01-20
- 錢意識 vs. 窮意識 看有錢人與窮人有什麼差別?跟你想的不一樣!2021-01-20
- 寧可存起來也不花掉 有錢人堅持不買這些東西2021-01-19
- 人老不為金錢所困!日本名醫教你做個上流老人:凡事量力而為 不要給孫子大筆零用錢2021-01-19
- 6檔高殖利率股引爆補漲,台股衝破15,000點,殖利率還有8%?2021-01-19
- 玉山金、長榮都是好股,為何買了就套牢?他用三張圖破解:10個韭菜有11個做「這件事」2021-01-18
- 【達人談投資】2021紅包怎麼用?算利教官:還有40檔值得投資2021-01-18
- 準備500萬退休金,就算每月生活費僅2萬,也不能忽視這五大風險2021-01-18
- 3萬元投資台積電 小資族必學2021-01-17
- 送房子或保單給孩子,只交頭期款?別挑起家庭「禮物戰爭」:送禮要甘心,收禮更要開心2021-01-16
- 牢記這四點 就可以安心投資ETF2021-01-16
- 以房養老,如果每月從銀行領4萬,理財專家個案分析:領十年之後可能會後悔?2021-01-16
- 台股站上萬五,外資現貨做多,期貨做空,投資人該選擇做多或做空?2021-01-16
- 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2021-01-16
- 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2021-01-16
- 每天被電話追債、喝咖啡猶豫再三...他靠股市三年滾出600倍獲利,公開「五大脫魯守則」2021-01-15
- 錯過飆股可惜嗎?他49歲年領190萬股息:如果沒有這種能力 就別想在刀口求勝!2021-01-15
- 看病就能花100萬 別讓健康風險成為財務殺手2021-01-14
- 35歲前就達標!「增本」三步驟,五年內存到200萬元購屋頭期款2021-01-14
- 過半日本女性不擔心錢 五個省錢小撇步學起來2021-01-14
- 有錢就開始胡亂投資?用「這套公式」分配帳戶裡的錢2021-01-14
- 【怪老子這樣看】 聽真話或大冒險?理性投資者不會盲目進場2021-01-14
- 省錢是個過程 但絕不會讓人變有錢2021-01-14
- 想靠投資存退休金 你只需要這三種ETF2021-01-13
熱門文章
- 國泰人壽挺醫護 一確診就給2-5萬元慰問金、全台無上限2021-01-26
- 台產防疫保單 估賣百萬張2021-01-26
- 押寶台股彈!3檔「台灣50」概念ETF零股創紀錄2021-01-26
- 努力存錢反而讓人變窮?富人的五個思考邏輯2021-01-26
- 台股短線風險上揚 價值型永續投資正當道2021-01-26
- 台股基金 永續、高股息當道2021-01-26
- 美股長多 逢回找買點2021-01-26
- 台產董座李泰宏 謹慎低調2021-01-26
- 彭博:刺激政策帶領全球復甦 資金流入全球股票型ETF2021-01-26
- 台壽長照預支保障 首創代理人申請理賠2021-01-25
- 油價創近一周最大漲幅 金價持穩、錫價觸六年高點2021-01-26
- 恒生科技指數大漲 統一恒科ETN零追蹤誤差投資人瘋搶2021-01-26
- 安聯投信:投資級債、新興市場債動能續強2021-01-26
- 特別股 列核心配置2021-01-26
- 柏瑞兩檔ESG產品 規模合計突破330億元2021-01-26
- 印度、陸股 外資買不停2021-01-26
- 債券基金 連11周吸金2021-01-26
- 美元弱勢 新興債後市俏2021-01-26
- 目標到期商品 魅力十足2021-01-26
- 科技股領風騷 新興亞股表現分化2021-01-26
- 新興股市 錢潮洶湧2021-01-26
- 基金操盤手/田野調查 找出潛力股2021-01-26
- 永豐證「豐存股」創佳績 去年交易金額創新高2021-01-2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