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派對也會結束!台股億元大亨:出現「這個訊號」 定期定額存股的投資人快變現吧!
「不要和趨勢作對,市場永遠是對的!」穿梭大學講堂、和學生打成一片的僑光科大「億元教授」鄭廳宜,14年前曾因重押和擴大槓桿賠光2,000多萬元,之後悟出一套穩健的投資法,捲土重來,如今是人人稱羨的台股億元大亨。
他認為,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來到3%時,存定存股的投資人可將所有股票賣掉,變為現金。等待全球股市與台股再次崩盤,來到低點,再使用之前賣出持股變現的資金,投入定期定額的存股。以下摘自《養一檔會掙錢的股票》:
要做一個快樂的投資人,首先要有正確的投資態度與觀念。如同先前所述,投資前必須了解自己是要賺資本利得(價差)或是存定存股。若要賺資本利得,當然要選擇未來成長性高的產業與個股,而且必須股性活潑、股價波動大,例如5G概念股、綠電概念股或生技概念股,而不是牛皮股。不過,選擇這樣的產業與個股,勢必也會為投資人帶來不可預測的歡喜及憂慮。
不想天天盯盤、心情起伏不定,就要選擇存定存股,利用時間複利的效果來創造財富。選股條件必須著眼於以下要點:
1 公司不會倒閉
2 每年穩定配發現金股利
3 現金殖利率穩定
4 殖利率高於銀行定存
台股中,符合上述條件的個股應該不少,而我始終認為金融業,特別是官股銀行,要比其他符合定存股條件的個股更為穩當,原因有兩個:
第一,金融股大都是低價股,股價約在10元至30元間,縱使買在相對高點,股價漲回原本買進價位的機率相當高。
之前我曾提到,股票市場永遠存在投資人無法預期的風險,或許投資人可以把它視為「個股的黑天鵝」。「個股的黑天鵝」發生在金融股的機率,相對於其他類股,可說是非常低,幾乎不可能出現存定存股時最擔心的狀況──「股價回不去」。
第二,近幾年是銀行體質最好的時期,這點可以從銀行逾期放款比率、資本適足率及呆帳覆蓋率來驗證。
以下就來檢視一下目前金融股股價:
大部分金融股價目前(2020年7月)都來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前高點附近的位階。例如,第一金(2892)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前,股價最高為24.8元(2月20日),2020年7月31日股價來到23.6元,距離高點24.8元僅差1.2元。
從本益比的角度來分析,第一金的股價突破24.8元後,持續上漲的推測是相當合理的。
此外,3月下旬央行降息,讓許多所謂的財經專家不建議將金融股作為定存股標的。但實際上,央行降息對銀行獲利影響並不大。
2020年3月,央行調降重貼現率1碼(0.25個百分點),重貼現率來到1.125%,創下歷史新低。什麼是重貼現率呢?當銀行拿手上現有的本票或匯票向央行借錢時,必須支付利息給央行,此利息就叫重貼現率。
到底央行調降重貼現率1碼對金融業影響有多大?
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研究所所長林士傑的評估,央行降息1碼,預估銀行放款利率將調降15個基本點(約為0.15%)、存款利率調降10個基本點(約為0.10%),淨利差將減少5個基本點(約為0.05%),存放款平均利差預估有1.27%。
進一步用2020年1月底國銀放款總額26.15兆,以及放款年增率平均5%計算,央行調降重貼現率1碼,將使得整體銀行業利息收入減少約137億元;若以金管會公布2019年國銀總獲利3,607億元來計算,獲利減少的程度約在3.8%左右。
林所長給我們的訊息是:央行降息對銀行的獲利影響並不大,但利率下降,還是會使得銀行股的本益比提高一些。
還記得前面章節我曾提到本益比的合理範圍嗎?再次強調,本益比應該用金融商品間的相對比較性來觀察。
從下頁表可以看到,2019年金融股中的本益比,最低6倍,最高也只有17倍,縱使因降息及疫情影響,使台灣銀行業從2020第二季開始EPS均有調低,但是銀行業的本益比還是不高。進一步與銀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與美國1年期公債殖利率所算出來的本益比進行比較:目前台灣銀行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的利率約0.8%,換算本益比約125倍;而2020年7月31日美國1年期公債殖利率0.1%,換算本益比約1,000倍,可見台灣金融股的本益比相對非常低。
將金融股的本益比與銀行定存與公債等金融商品的比益比進行比較,可以預期:金融股的本益比將有提高的空間,股價也當然有機會突破近幾年的高點。因此存金融股作為定存股,將來不但能享受金融股的較高殖利率所創造出來的財富,還可賺到一些價差。
2020年10月8日金融股的本益比
沒有不散的資金派對
接下來,存定存股的投資人應該會問:何時必須結束定期定額的存股?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讓投資人了解過去萬點行情與現在有何不同。
2017年5月11日,台股攻上萬點後,各大媒體時常看到台股即將泡沫的聳動言論。隨著2020年3月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的「無基之彈」,台股站上10,000點、11,000點甚至12,000點,這種聳動言論的出現頻率只有越來越高。
可以預期,將來台股持續往上攻擊的過程中,「台股即將泡沫化」這論調仍然會持續充斥整個資本市場。
為什麼會如此?
原因在於大多數專業投資人,是以台股10,000點以上的歷史相對高點來分析現在的台股。但是從相對數字來看台股指數,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嗎?
從1990年到2017年5月11日之前,這三十年期間,台股也只有三次上萬點的紀錄,且萬點維持天數都相當短,幾乎每次皆快速反轉向下,所以從相對數字來看,台股指數持續在萬點,風險確實相當大。
在此我要很清楚地向投資人提出一個概念:如果要從相對性來比較2020年這次的台股萬點行情,必須要建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狀況,才可以成立。但是現在其他條件都有很大的變化,尤其影響全球股市最重要的變數—利率,已經改變了。
比較過去三次的短暫攻上萬點、2017年5月,以及目前台股上萬點行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現在是低利率,資金氾濫;反觀過去的萬點行情,都結束於高利率。
到此,投資人何時必須結束定期定額存股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我認為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來到3%時,存定存股的投資人可將所有股票賣掉,變為現金。
等待全球股市與台股再次崩盤,來到低點(當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又來到1%以下,應該就是相對低點),再使用之前賣出持股變現的資金,投入定期定額的存股。
總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股市也沒有不散的資金派對。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的《養一檔會掙錢的股票》
作者:鄭廳宜
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日本名城大學經營科財務金融博士
國家合格證券分析師
經濟日報台股擂台賽105年連續三季冠軍
PressPlay 70萬訂閱作者
相關新聞
- 以房養老,如果每月從銀行領4萬,理財專家個案分析:領十年之後可能會後悔?2021-01-16
- 送房子或保單給孩子,只交頭期款?別挑起家庭「禮物戰爭」:送禮要甘心,收禮更要開心2021-01-16
- 牢記這四點 就可以安心投資ETF2021-01-16
- 台股站上萬五,外資現貨做多,期貨做空,投資人該選擇做多或做空?2021-01-16
- 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2021-01-16
- 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2021-01-16
- 每天被電話追債、喝咖啡猶豫再三...他靠股市三年滾出600倍獲利,公開「五大脫魯守則」2021-01-15
- 錯過飆股可惜嗎?他49歲年領190萬股息:如果沒有這種能力 就別想在刀口求勝!2021-01-15
- 看病就能花100萬 別讓健康風險成為財務殺手2021-01-14
- 35歲前就達標!「增本」三步驟,五年內存到200萬元購屋頭期款2021-01-14
- 過半日本女性不擔心錢 五個省錢小撇步學起來2021-01-14
- 有錢就開始胡亂投資?用「這套公式」分配帳戶裡的錢2021-01-14
- 【怪老子這樣看】 聽真話或大冒險?理性投資者不會盲目進場2021-01-14
- 省錢是個過程 但絕不會讓人變有錢2021-01-14
- 想靠投資存退休金 你只需要這三種ETF2021-01-13
- 【達人談投資】台股多頭氣勢強勁有隱憂?郭恭克:追高這類投資標的風險高!2021-01-13
- 為什麼35年投入350萬,輸給八年投入80萬?明明投報率都是10%,寧可「聰明的懶惰」,也不要「傻傻的勤勞」!2021-01-13
- 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種錢你花得愈多也賺得愈多!」聽聽有錢人怎麼想?2021-01-13
- 他當沖這檔航運股 一天狠賺100萬元!2021-01-12
- 渣打銀推「優先退」服務 完善規劃退休之路2021-01-12
- 【達人談投資】ETF也有買貴風險?專家:缺乏系統示警 投資人會吃大虧!2021-01-12
- 每二人就有一人買台股!你是拿美工刀、菜刀,還是全副武裝上戰場呢?2021-01-12
- 他大買200元台積電 再轉戰房市狂掃20戶2021-01-12
-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他48歲退休,一張圖算出:使用這個公式存錢 「保證一路花到掛」2021-01-12
- 三年獲利600倍!韓國神祕操盤手買短不買長,用「三個實例」教你推理下一支上漲股2021-01-12
- 為期一年的「不消費實驗」,讓月光族多存50萬元,竟然還減重13公斤!2021-01-12
- 如果買到100元統一超多好?5,000萬身價存股達人:別說「早知道」,現在開始才能成為贏家!2021-01-12
- 美國人對存退休金信心滿滿 台灣人卻不及格?2021-01-11
- 【達人談投資】配息ETF要挑哪一檔?2+1原則可考慮2021-01-11
- 悠遊聯名卡 自動加值誘人2021-01-09
- 一卡通、iCash 也有聯名信用卡小確幸2021-01-09
- 金融小學堂/變更要保人 須留意贈與稅2021-01-09
- 【達人談投資】台積電衝歷史天價後 誰是巨人肩上的小奇兵?2021-01-08
-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2021-01-08
- 白手起家億萬富翁的5個理財建議:當個聰明消費者,比投資股票還輕鬆2021-01-08
- 7%高殖利率定存股大盤點:2020年總報酬率超過四成 「這三檔」卻讓人意外賠了錢2021-01-07
- 2021年,這三個產業比半導體旺,還會帶動晶片需求?資深投資人:台股大波段就靠它們了2021-01-07
- 想買卻不敢買,股價上漲又追高!他存過7檔金融股最後只留這檔:存股要選自己能抱住的!2021-01-07
- 把170萬元變成1,400萬元!小散戶買對公司、抱對時機,就能創造超水準報酬!2021-01-07
- 2021年,中華電、中鋼、鴻海、0050和0056還值得存股嗎?台股億元大亨:昔日五大績優定存股變了!2021-01-0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