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三存股風險高?億元大亨:台股才剛進入「主升段」 未來一年多數個股還會繼續漲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不要和趨勢作對,市場永遠是對的!」穿梭大學講堂、和學生打成一片的僑光科大「億元教授」鄭廳宜,曾是個平凡的郵局和金融業專員。14年前曾因重押和擴大槓桿賠光2,000多萬元,之後悟出一套穩健的投資法,捲土重來,如今是人人稱羨的台股億元大亨。他說:「要投資,就要做個快樂的投資人。」
如果每天心情都要隨股價漲跌,一定會時常感覺不快樂,他將獨創的定存股操作法完整揭露,希望投資人都能快樂的透過時間複利,創造被動收入,以下摘自《養一檔會掙錢的股票》:
台股指數在2020年7月30日,收盤價正式突破1990年2月12日所創下的歷史高點12,682點,來到12,691點。此時很多存定存股的投資人一定會問,現在還可以定期定額存定存股嗎?我的答案是:是的,肯定可以。
思維跟之前一樣,在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國同時實施無限QE的情況下,如果投資人在經過一年後再看現在的台股,台股還是相對低點。簡單來說,未來一年,我認為大部分的個股股價還是會往上漲。
實施無限QE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首先看看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2020年8月4日僅剩下0.51%,而美國10年期公債期貨價格來到140.33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再看看黃金現貨價格,同樣在2020年8月7日達到五十年來新高:每盎司2069.3美元,黃金期貨盤價則在8月6日同樣創下2069.4美元/盎司的高點。看到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許多評論黃金專家們都用過去思維評論此現象,也就是一致認為黃金價格創新高是來自於市場上避險需求。
我倒不這麼認為。
所謂黃金會產生避險需求,是來自於石油價格大幅上漲,造成美元購買力大幅下降,為了保值才買進黃金。目前石油價格還在歷史上的低檔位置,黃金就沒有避險的需求。
我認為黃金價格創歷史新高,是來自於市場資金氾濫。換言之,幾乎所有金融商品放在「資金氾濫的風口上」,都必將大漲。
公債與黃金同時創歷史新高,房地產也不例外,股票更是如此。
以下就來檢驗看看,我之前對於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國同時實施無限QE所進行的分析,到底方向對不對。
2020年3月19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下,台股指數與全球股市同步大幅下跌,指數來到波段最低點8,523點。
2020年3月14日,我在東森的直播節目「雲端最有錢」中曾預測:全球股市與台灣股市,將隨著美國等國家實施接近零利率與無限QE,上演一段「無基之彈」(指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股價上卻大幅上漲)。果真在4月30日盤中,台股突破11,000點,接著台股指數在11,000點上下震盪約一個月。
2020年5月24日,我又在「雲端最有錢」中預測:指數來到因新型冠狀病毒導致開始大跌的季線扣抵位置,台股指數將有機會站穩11,000點,往上攻擊,時間就在6月初。果真,6月3日台股展開另一段波段的攻擊,指數一口氣上漲,站穩12,000點。
因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大跌,指數來到季線扣抵位置示意圖
指數來到了因冠狀病毒而大跌的季線扣抵位置;右側圓框中,指數則在6月3日突破平台整理區。
我為什麼可以如此準確地預言?
原因很簡單,因為資金氾濫,讓我能應用季線扣抵的概念,做出正確的預測。這樣的成果,不禁讓我感到有點驕傲。
在此,我還要再次進行大膽預言:過了一年後,回頭再看台股指數12,682點,將會是相對低點。我認為未來台股的走勢可分為三個階段:
1 初升段
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台股指數以「初升段」視之。
2 主升段
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確定之後,台股指數將以「主升段」視之。
3 末升段
在美國聯準會開始升息之後,台股指數以「末升段」視之。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的《養一檔會掙錢的股票》
作者:鄭廳宜
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日本名城大學經營科財務金融博士
國家合格證券分析師
經濟日報台股擂台賽105年連續三季冠軍
PressPlay 70萬訂閱作者
相關新聞
- 以房養老,如果每月從銀行領4萬,理財專家個案分析:領十年之後可能會後悔?2021-01-16
- 送房子或保單給孩子,只交頭期款?別挑起家庭「禮物戰爭」:送禮要甘心,收禮更要開心2021-01-16
- 牢記這四點 就可以安心投資ETF2021-01-16
- 台股站上萬五,外資現貨做多,期貨做空,投資人該選擇做多或做空?2021-01-16
- 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2021-01-16
- 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2021-01-16
- 每天被電話追債、喝咖啡猶豫再三...他靠股市三年滾出600倍獲利,公開「五大脫魯守則」2021-01-15
- 錯過飆股可惜嗎?他49歲年領190萬股息:如果沒有這種能力 就別想在刀口求勝!2021-01-15
- 看病就能花100萬 別讓健康風險成為財務殺手2021-01-14
- 35歲前就達標!「增本」三步驟,五年內存到200萬元購屋頭期款2021-01-14
- 過半日本女性不擔心錢 五個省錢小撇步學起來2021-01-14
- 有錢就開始胡亂投資?用「這套公式」分配帳戶裡的錢2021-01-14
- 【怪老子這樣看】 聽真話或大冒險?理性投資者不會盲目進場2021-01-14
- 省錢是個過程 但絕不會讓人變有錢2021-01-14
- 想靠投資存退休金 你只需要這三種ETF2021-01-13
- 【達人談投資】台股多頭氣勢強勁有隱憂?郭恭克:追高這類投資標的風險高!2021-01-13
- 為什麼35年投入350萬,輸給八年投入80萬?明明投報率都是10%,寧可「聰明的懶惰」,也不要「傻傻的勤勞」!2021-01-13
- 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種錢你花得愈多也賺得愈多!」聽聽有錢人怎麼想?2021-01-13
- 他當沖這檔航運股 一天狠賺100萬元!2021-01-12
- 渣打銀推「優先退」服務 完善規劃退休之路2021-01-12
- 【達人談投資】ETF也有買貴風險?專家:缺乏系統示警 投資人會吃大虧!2021-01-12
- 每二人就有一人買台股!你是拿美工刀、菜刀,還是全副武裝上戰場呢?2021-01-12
- 他大買200元台積電 再轉戰房市狂掃20戶2021-01-12
-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他48歲退休,一張圖算出:使用這個公式存錢 「保證一路花到掛」2021-01-12
- 三年獲利600倍!韓國神祕操盤手買短不買長,用「三個實例」教你推理下一支上漲股2021-01-12
- 為期一年的「不消費實驗」,讓月光族多存50萬元,竟然還減重13公斤!2021-01-12
- 如果買到100元統一超多好?5,000萬身價存股達人:別說「早知道」,現在開始才能成為贏家!2021-01-12
- 美國人對存退休金信心滿滿 台灣人卻不及格?2021-01-11
- 【達人談投資】配息ETF要挑哪一檔?2+1原則可考慮2021-01-11
- 悠遊聯名卡 自動加值誘人2021-01-09
- 一卡通、iCash 也有聯名信用卡小確幸2021-01-09
- 金融小學堂/變更要保人 須留意贈與稅2021-01-09
- 【達人談投資】台積電衝歷史天價後 誰是巨人肩上的小奇兵?2021-01-08
-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2021-01-08
- 白手起家億萬富翁的5個理財建議:當個聰明消費者,比投資股票還輕鬆2021-01-08
- 7%高殖利率定存股大盤點:2020年總報酬率超過四成 「這三檔」卻讓人意外賠了錢2021-01-07
- 2021年,這三個產業比半導體旺,還會帶動晶片需求?資深投資人:台股大波段就靠它們了2021-01-07
- 想買卻不敢買,股價上漲又追高!他存過7檔金融股最後只留這檔:存股要選自己能抱住的!2021-01-07
- 把170萬元變成1,400萬元!小散戶買對公司、抱對時機,就能創造超水準報酬!2021-01-07
- 2021年,中華電、中鋼、鴻海、0050和0056還值得存股嗎?台股億元大亨:昔日五大績優定存股變了!2021-01-0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