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讓錢替我們工作,不是我們替錢賣命,理財是為了早日財務自由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共1312字

經濟日報 采實文化

有句老話說:「若沒有目標,去哪裡都一樣。」也可以進一步說:「若是目標不對,再多努力都是枉然。」投資理財亦是如此。

沒有認清投資理財的目的,會讓自己掉入困境。有人將投資理財視為一場與旁人競爭的金錢遊戲,大家在比較財富的累積。通常參與遊戲的絕大多數為輸家,因為人比人,氣死人。

也有人誤以為理財就是為了滿足無底的欲望,要賺更多的錢,而掉入賺錢與消費的旋渦中。賺錢是為了消費,而為了更多的消費必須要賺更多的金錢。這種人沒多久就變成了金錢的奴隸,再多錢也不能滿足。

在我們過去受的教育裡,很少碰觸到金錢和理財方面。大多數人的認知是,若要有錢,除了含著金湯匙或中樂透,努力工作、拚命賺錢好像是唯一的途徑。記得剛畢業回母校教書時,在老師的大辦公室裡,我的鄰座是一位英文老師,他個性非常好,也很喜歡哈拉,但他總是來去匆匆,沒有機會和他好好聊天。

有一次因為月考監考,讓我有機會問他為何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他小聲地告訴我,他在外面還有兼課,連學校的課加起來每週72 小時。天!拚經濟需要這麼拚嗎?

他指著另外一位數學老師,84 小時!

那時,還沒有一例一休。

到美國讀書的第二個寒假,我回台北。某天,有機會回學校探望那些老師,英文老師看到我激動地告訴我,他現在的課少很多了。我離開台北的第二個暑假,台北市南陽街有老師過世,可能是過勞。消息傳來讓許多名師心生警惕而減授鐘點,開始注意自己的養生和保健了。

傳統的賺錢觀念就是所謂的增加主動收入,不外乎就是多找一份工作、加長工作時間。但每天就只有24 小時,扣掉休息時間所剩的有限。犧牲睡眠與家人相處的寶貴光陰去換取財務上的報酬,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也有人建議可以增加個人價值,提高自己每小時的報酬。這除了要努力學習和花時間去累績經驗才有機會,而且要獲得市場認同才行。否則我可以將我的演講鐘點費定為每小時20,000 元,但結局是有行無市,沒有任何邀約。

1985 年,我回國時,公家單位給的演講費是一小時1,600 元。早期還將演講費當成執行業務所得,與稿費相同有一定的免稅額。三十年過去了,還是每小時1,600 元,唯一變的是放進個人所得裡,沒有免稅額了。最近,演講費提高到2,000 元了。結論是,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要靠主動收入來獲得財務自由難度非常高,無疑是緣木求魚。

因此,若能增加被動收入,讓錢滾錢,是我們另外一個選項。讓錢替我們工作,而不是我們在替錢賣命。

存款領利息和民間互助會,算是最傳統的被動收入。

遺憾的是,最近存款的利率低到幾乎忘了它的存在。民間互助會倒會時有耳聞,連校園裡也常有同事倒會被扣薪水。利率過低和風險太高,都不是理想的被動收入。

在選擇和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能找到好公司,讓一流的人才來替我們賺錢,我們每年都能夠有穩定的被動收入,同時能與公司一起成長,應該算是目前比較穩當的投資理財方法。 

采實文化出版的《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投資晚鳥退休教師教你「咖啡園存股法」,讓股市變成你的搖錢樹

作者:謝士英

1955年生。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工業教育博士、高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曾任建中教師,現任高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副教授。20年存千張股票,累積4,000萬元資產,股利年領200萬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成立時間於2011年5月。在這裡分享生活、健康、親子、商業等好書,如果你是想生活精彩美好的朋友,快來加入我們吧!

上一篇
企業家過世,二個女兒驚覺被母設計「讓哥哥獨得遺產」提告,二份文件讓法院判決不起訴
下一篇
從電子業轉戰金融業,他50歲月領10萬元配息:及早打造穩定現金流「比努力上班更重要」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