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逢低加碼還是認賠出場?算利教官、怪老子、蕭碧燕 教你用這幾招「再賺一次」
股災下半場這樣做
盤點資金 逢低加碼
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全球經濟,2020年3月的股債災情讓許多投資人心痛,基金討論區裡塞滿基金賠了多少、該不該認賠、何時該加碼等聲音,而這些聲音顯示投資人眼光卡在目前的情況裡,心情還未從賠很慘的思緒中抽離,因此無法決定該怎麼做。
此時,投資人不妨試著將眼光拉長至12~18個月後,問問自己到時手中的投資還會虧這麼多嗎?會不會已經轉虧為賺了?因為根據MSCI研究,過去9次金融市場危機,市場恢復原有秩序所需時間最長為311天,最少7天,平均而言大約是123天。
拉長投資時間
重挫只是一個短期回檔
換言之,短期重挫只是金融市場長期向上的一個短暫回檔而已,除非是今年或明年需要用錢,才會立即受到影響,否則一個以存退休金、教育金等目標所進行的長期投資,若達到目標的時間還很久,例如至少還有5年,在目前多數專家預期經濟景氣(GDP)、金融市場在未來12~18個月內逐步回復機率大的情況下,其實可以不必過度擔心。
為何經濟景氣與金融市場約至少需1年時間才會回復?原因是,即使疫情受到控制,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的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都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換句話說,至2020年第3季以前,相關的經濟數據肯定都很糟。
野村投信投資長周文森(Vincent Bourdarie)即表示,今年美國GDP成長率至少被影響0.4%,歐洲極有可能步入衰退,亞洲國家則會受到全球需求與消費減少的衝擊。至於各國央行積極實施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大量挹注流動性支撐金融市場,短期內仍因籠罩在恐慌情緒中而效益有限,等到各國復工以及市場情緒回穩後,刺激政策才會有顯著的效果。
當然股市的表現多領先經濟基本面,因此可能出現相關經濟數據不佳,但股市卻開始反彈向上並伴隨著大幅波動的情況。基於未來不確定性因素繁雜,建議投資人與其一直去猜測底部在哪裡,不如全面檢視個人目前現金部位與未來現金流的多寡及穩定性,評估是否可以撐過股債災情的下半場,甚至逢低加碼,這才是攸關未來財富增長的關鍵。
畢竟碰到股災,絕對是長線買點區,只是會跌多深、盤多久,沒人知道。若投資人清楚自己能接受資金套牢多久,手中的資金可以持續定期定額投資至少12個月,那麼接下來就是把資金配置做好,並逢低分批買進。
至於該怎麼挑,怎麼買,可以參考後面的〈存股篇〉、〈ETF篇〉與〈基金篇〉中專家提供的建議。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20年5月號第152期
相關新聞
- 別怕資金少!小資族用兩招學存股 滾出高獲利2021-04-16
- 收入只會隨著能力增加 而不是隨著年紀2021-04-17
- 小叮嚀/搞懂數位帳戶優惠門檻 看得到吃得到2021-04-16
- 薪水轉帳分流 省下手續費2021-04-16
- 銀行數位帳戶 利誘小資族2021-04-16
- 手上有台積電股票,利用價差一天賺5,000元!零股「套利」超簡單流程大公開2021-04-16
- 他用3萬元當700家股東,六年獲利500%,公開買零股不買整股的六大好處2021-04-16
- 股市總是獎勵有耐心的人 《致富心態》作者教你三個投資必勝心法2021-04-15
- 月底光光、存款少少好悲催?!投資好難的網路十大心聲2021-04-15
- 調查報告:減少三項花費 可以把退休金變兩倍2021-04-15
- 千萬賣房,只為了捧錢去被騙?詐騙眼中的「高級肥羊」3特色:既笨且貪又有錢2021-04-15
- 6年級小資女上山學藝兩年 白袍老師不滿意作業「當場燒掉」 讓她從破產邊緣賺進數千萬身家2021-04-14
- 從260跌到94元,他重押績優股卻慘賠1,300萬,痛悟「基本面重要,籌碼面更重要」2021-04-13
- 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適用條件2021-04-10
- 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2021-04-10
- 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2021-04-09
- 台股再創新高 股市崩潰論近期會成真嗎?2021-04-08
- 他用10萬賺1,000萬:強勢股是永遠追逐的股票2021-04-08
- 雙B二手車,最近竟能漲價賣!台灣錢多到淹出來,小資族該做什麼?2021-04-08
- 投資大師羅傑斯:想要有錢一定要存錢2021-04-08
- 股神巴菲特建議年輕人:兩樣東西最值得投資2021-04-08
- 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豪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本「已富過六代」2021-04-08
- 0050風險竟然比垃圾債還高?金管會要改規定2021-04-08
- 研究報告:常做這件事情 年平均所得高出6萬2021-04-08
- 硬存薪、學投資 滾錢達人起薪18K拚五年買房2021-04-06
- 50元的聯電可以買嗎?30年股期老手年賺20%:算出「合理價位」 耐心等待就能賺 2021-04-06
- 從台積電前景,看被「錯殺」的科技股股價,何時回神?2021-04-01
- 20年把5,000元滾出253萬!存股達人陳重銘:從小教孩子學投資 比上才藝班更實在2021-04-01
- 35歲也能財富自由 五大原則讓你提早退休2021-04-01
- 金融市場泡沫疑慮再現?四種抗波動投資策略2021-04-01
- 經商失敗欠債務 她的投資型保單竟然被扣押!2021-03-31
- 從45歲開始執行!留本三步驟,60歲退休後能夠月領8萬2021-03-30
- 51歲失業 20年勞保年資如何確保?2021-03-30
- 殖利率6%起跳 14檔銅板股連續五年都配息2021-03-28
- 月薪3萬小資男,50萬買2,000萬房?人年過30才會懂:父母的支援是「看不見的負債」2021-03-26
- 「無碼版巴菲特」孟格:股市長線獲利 掌握三要訣2021-03-25
- 工程師六年資產翻10倍!他以這檔「漲價概念股」為例:不必在乎股價貴 眼光放在漲與跌 2021-03-24
- 為何有錢人不太買零食來吃?一位清潔隊員從長期回收垃圾,看到「貧富差距」的關鍵2021-03-23
- 疫情迫他提前養老!名導朱延平:有收入時做好三件事 「現在是人生最開心的時候」2021-03-16
- ETF不是萬能!長期持有、短期避險、波段操作?投資前搞懂「四大迷思」,才不會吃虧!2021-03-1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