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超愛金融股?台積電近二年投報率高達43%,但這三檔金融股五成起跳!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台灣是科技島?不不不,最近轉型變金融島了。
過去一年,全球在炒5G、我們在炒金融;台積電被全球捧了一整年,到頭來漲幅還輸給銀行股。搞半導體冒了這麼大的風險,股價還漲輸作放貸生意的,老實說,實在不合理。如果2018年2月19日買股,抱至2020年2月19日賣出,那麼這二年投資玉山金的總報酬率77.47%,元大金65.45%,彰銀53.97%,兆豐金48.08%,台積電43.09%。
為什麼說「炒金融」?
例如某家電子廠,公司整整虧了五年,終於在去年轉虧為盈,結果不是本業轉虧為盈,而是靠著「投資金融股」轉虧為盈,這不是很奇怪嗎?
這家公司為什麼要投資金融股?
一來代表本業沒有投資機會,二來代表投資金融股比本業潛在獲利大。如果頂著風險投資擴廠,最後利潤可能還不如坐當金融股東,那乾脆不要白忙一場,趁勢加入這股資金狂潮。
這種競相買進的結果,樂的是所有金融股股東,推高整體淨值比重,可能連外資看到都要覺得莫名其妙,怎麼台灣金融股的淨值比還比美國銀行高。
當然,市場永遠是對的,目前金融股會有這種表現代表買進的人就是比賣出的人多(所以股價才會上漲)。做為市場的一份子,該做的是理解這個市場、而不是否定這個市場。
客觀來說,金融股的確存在某些不合理的現象,市場不是沒人發現;又或者說,金融股對於資金的吸引力,已經強大到無視這些不合理。
※本文獲陳相州授權轉載,原文:台灣是科技島?不,最近轉型變金融島了!
作者簡介_陳相州
CSIA合格證券分析師
Yahoo理財專欄作家
精誠金融學院講師
FB粉專: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
FB社團:股市第一現場-關鍵資訊解密
本文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免責宣言: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相關新聞
- 股神巴菲特建議年輕人:兩樣東西最值得投資2021-04-08
- 50元的聯電可以買嗎?30年股期老手年賺20%:算出「合理價位」 耐心等待就能賺 2021-04-06
- 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適用條件2021-04-10
- 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2021-04-10
- 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2021-04-09
- 台股再創新高 股市崩潰論近期會成真嗎?2021-04-08
- 他用10萬賺1,000萬:強勢股是永遠追逐的股票2021-04-08
- 雙B二手車,最近竟能漲價賣!台灣錢多到淹出來,小資族該做什麼?2021-04-08
- 投資大師羅傑斯:想要有錢一定要存錢2021-04-08
- 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豪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本「已富過六代」2021-04-08
- 0050風險竟然比垃圾債還高?金管會要改規定2021-04-08
- 研究報告:常做這件事情 年平均所得高出6萬2021-04-08
- 硬存薪、學投資 滾錢達人起薪18K拚五年買房2021-04-06
- 小叮嚀/信用卡消費 善用促銷 把優惠變大2021-04-03
- 信用卡綁定手機App 回饋賺更多2021-04-03
- 從台積電前景,看被「錯殺」的科技股股價,何時回神?2021-04-01
- 只靠一檔金融股 在36歲就可「八成退休」?2021-04-01
- 20年把5,000元滾出253萬!存股達人陳重銘:從小教孩子學投資 比上才藝班更實在2021-04-01
- 35歲也能財富自由 五大原則讓你提早退休2021-04-01
- 金融市場泡沫疑慮再現?四種抗波動投資策略2021-04-01
- 經商失敗欠債務 她的投資型保單竟然被扣押!2021-03-31
- 從45歲開始執行!留本三步驟,60歲退休後能夠月領8萬2021-03-30
- 51歲失業 20年勞保年資如何確保?2021-03-30
- 殖利率6%起跳 14檔銅板股連續五年都配息2021-03-28
- 月薪3萬小資男,50萬買2,000萬房?人年過30才會懂:父母的支援是「看不見的負債」2021-03-26
- 上市櫃公司股利陸續公布 台股大咖:若是這個情況,不建議參加除權息!2021-03-25
- 「無碼版巴菲特」孟格:股市長線獲利 掌握三要訣2021-03-25
- 工程師六年資產翻10倍!他以這檔「漲價概念股」為例:不必在乎股價貴 眼光放在漲與跌 2021-03-24
- 為何有錢人不太買零食來吃?一位清潔隊員從長期回收垃圾,看到「貧富差距」的關鍵2021-03-23
- 她四年存到2,000萬 單親媽媽的五個祕訣2021-03-17
- 疫情迫他提前養老!名導朱延平:有收入時做好三件事 「現在是人生最開心的時候」2021-03-16
- 如果台股變盤,如何搶救退休資產?先改掉「這個投資習慣」2021-03-16
- ETF不是萬能!長期持有、短期避險、波段操作?投資前搞懂「四大迷思」,才不會吃虧!2021-03-11
- 每股1.2元股息、殖利率5.5%,為何搶著買?二個案例,破解除權息「左手換右手」的迷思2021-03-10
- 如果台股大逃殺,0050、0056報酬差10%?散戶二方向操作,買點就看「一條線」!2021-03-09
- 月薪3萬,工作2年理出100萬!小職員也能變身百萬富豪2021-03-0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