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賺10萬仍有可能淪為下流老人,二方案打造穩定退休現金流
「我相信人生無常,誰知道你能不能活到退休的那一天呢?」這是合作金庫人壽總經理沈玫君在40歲以前的觀念,一直很活在當下的她,從未認真想過退休的規畫。
直到40歲她轉戰保險業,「那時正逢勞退新制上路,而我負責的就是在勞退新制下推動退休規畫,於是就很認真去蒐集有關退休相關的資訊。」沈玫君才發現,如果不做任何準備,退休後每個月只能靠現在不到1/3的薪資過生活,讓她整個人「嚇傻了」,於是開始定期定額投入「變額年金險」,替未來的自己打造穩定現金流。
「當時台灣的所得替代率竟然只有28%。」沈玫君清楚記得這個數據代表的是,假設現在每個月賺10萬元,如果沒有額外做準備,等到要退休的時候,每個月只剩不到3萬元的收入,若要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是相當大的挑戰,更遑論退休後龐大的醫療與養護需求。
「我那時候試算,退休時大概要準備2,000萬元~3,000萬元的退休金。」沈玫君說,由於以她當時已累積的資產與收入,離目標仍有一大段差距,她驚覺到,必須及早、馬上就開始準備。而劍及履及的她,便從下列2個方案著手:
方案1》養成「先存再花」習慣 控制消費支出
沈玫君表示,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可能覺得薪水扣掉生活費、通勤費、房租等基本開銷,錢都快不夠用了,怎麼可能存退休金呢?
「當你是先花再存,很容易出現許多突如其來的花費,導致怎麼樣都覺得沒有錢可以存;但如果改成先存再花,可以花錢的空間變小,這樣就可以控制消費支出,減少衝動性的消費。」
方案2》投入變額年金險 確保活到老、領到老
因為要做退休規畫,打造穩定的現金流很重要,故第2個行動方案是定期定額投入變額年金險。年金險具有「活到老、領到老」的特性,可提供我們在退休後仍可保有穩定的金流來源;變額年金險是投資型保單的一種,保單帳戶價值隨著投資績效而改變,盈虧自負。
以30歲男性投保合作金庫人壽「圓滿人生變額年金保險」為例,每個月定額投入1萬元,繳費期間20年,並約定於保險年齡達60歲之保單週年日時,開始支領年金。
在投資報酬率維持6%不變,且保戶未曾再繳交其他保險費、保單借款及申請部分提領的情形下,若選擇一次領回年金,年金累積期間屆滿日之保單帳戶價值為781萬7,673元;若年金累積期間屆滿,選擇分期領取年金且保證期間選擇20年,每月可領取2萬1,702元。
若被保險人於保證期間內過世,仍有未支領之年金餘額,合作金庫人壽會繼續給付年金給受益人,直至保證期間20年屆滿,或是將未支領之年金餘額,貼現一次給付予受益人;若被保險人未於保證期間內身故,年金給付將至被保險人身故為止(最高不高於110歲)。
沈玫君說:「我是屬於比較積極型的投資人,當時離設定的退休年齡還有20年左右,風險承受度仍高。」所以,她選擇投資報酬率較高的變額年金險,同時配置一些績優的股票和固定收益債券。
而隨著退休的時間愈來愈近,會慢慢減少風險性資產,將部分資金轉到固定收益或固定配息的產品。
退休規畫除了穩定的金流外,老年醫療及照顧需求也是重點。根據統計,老年人醫療費用常是一般人的3倍~4倍,而目前市面上的醫療險,一般只能續保至75歲或80歲,萬一老年失能或失智,將產生龐大的醫療與長期照顧的費用。想要避免老年醫療空窗期,沈玫君建議可善用失能扶助險、長期照顧險來轉嫁風險。
此外,除了商業保險,政府也有提供完善的長期照顧資源,如「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4項補助。
沈玫君認為,年輕人應及早認識長期照顧資源,了解如何充分利用長期照顧資源取得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避免從「中流砥柱」潰堤成「流沙中年」;而及早做好理財規畫,以定期定額方式存退休金,則可避免之後淪為日本高齡社會中的「下流老人」。
沈玫君說,退休規畫就像幫自己準備3個保險箱:第1個保險箱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準備金;第2個保險箱是用來滿足退休後,想要實現的夢想或追求良好生活品質的準備金;第3個保險箱是為了老年醫療與長期照顧做準備,可以自己把錢放進去或透過保險來保障。
「最重要的是,這3個保險箱,在退休前都不能隨便打開。」沈玫君說。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不要只懂省錢!改變六個習慣 快速存到100萬2021-02-25
- 刷卡繳學費登錄享好康 看懂遊戲規則2021-02-27
- 刷卡繳學費 銀行優惠大戲開打2021-02-27
- 金融股該繼續存嗎?今年只有三個布局好時機2021-02-26
- 追求提早退休、財富自由?當心掉入三個陷阱2021-02-25
- 別再想存股了 台股波段操作才能穩穩賺2021-02-25
- 一買就不漲,一賣就噴出?為什麼照紀律停損,還是賺不到錢2021-02-25
- 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為何還是不敢進場? 2021-02-25
- 華爾街頂尖投資機構 選股五步驟大公開2021-02-25
- 為何買到好公司,卻賺得比別人少?華爾街老手:投資前就要設定目標價格2021-02-24
- 台股一萬七聰明買!想追高不套牢 先注意大盤「這區間」不讓買點變「埋點」2021-02-24
- 為什麼有錢人家裡看不到面紙盒?留意這些生活小細節,決定你和有錢人的距離2021-02-23
- 別只看台積電,護國神山還有兩座!2檔ETF供小資族參考,5萬元一次買下台股百岳!2021-02-23
- 為何又錯過飆股?台股狙擊老手看穿散戶盲點:先賣一趟、有低再接,多頭反而遭套牢!2021-02-23
- 台積電股價上沖下洗 43萬零股族要繼續存嗎?2021-02-22
- 別被話術給唬了!這8件事,汽車業務絕不會告訴你2021-02-20
- 股票比定存還賺 吸引長青族投資2021-02-20
- 保單投資分三階段 備妥孩子教育、醫療費2021-02-20
- 善用紅包 教孩子存圓夢金2021-02-20
- 做好財務規畫 補足家庭保障2021-02-20
- 樂齡族夯買股 股利收入佔比高達四成2021-02-19
- 這位太太靠5萬元養一家9口,還買70坪大屋!家庭理財做好「三件事」,從此告別零存款!2021-02-18
- 從220萬本金滾到4600萬!謝士英45歲才開始存股:這8檔私房股是我的新歡和舊愛2021-02-17
- 台股如何買?K線捕手:跌到「這條線」出手、回到「這位置」用力買下去!2021-02-17
- 沒買飆股台積電、靠低買「冷門股」!31歲阿勳財富自由體悟:「平常都吃滷肉飯,突然改吃龍蝦會消化不良…」2021-02-17
- 年賺30萬的普通人 vs. 年賺1,000萬的有錢人,十年後的你會如何?關鍵在於「這件事」2021-02-17
- 遭外資狂賣5,000億的金融股,還能存嗎?想換股,今年「這項指標」比殖利率還重要!2021-02-17
- 好公司已經不便宜?金牛年7%高殖利率定存股出列 這個組合幾乎 「大賺小賠」2021-02-17
- 42元長榮誰買了?他用10萬滾出千萬身價:股價就是「造山運動」,散戶最常買到這個位置2021-02-13
- 他從國巨慘賠經驗 領悟台股主力獲利三心法2021-02-13
- 就算股神有買也絕不跟進?他反靠「逛街買東西」挖到這檔股票大賺380%2021-02-05
- 節省到自己受不了 她靠2個習慣反而存更多錢2021-02-04
- 從Z世代六大特性 了解數位原住民消費理財觀 2021-02-03
- 想快點賺夠退休金 你最不該先做的就是投資2021-02-02
- 如何學有錢人記帳?日本人氣理財顧問:一定要在記帳本列「三件事」 從此告別「零存款」2021-02-02
- 缺貨漲價股大盤點 這六檔幫你賺紅包2021-02-02
- 年薪4萬,領到1.1個月年終獎金,「這樣用」 財富加倍奉還2021-02-02
- 她28歲任性退休 每月被動收入高達46萬 2021-02-01
- 一樣花錢喝星巴克咖啡,有錢人「這樣做」,讓你知道為什麼會窮一輩子!2021-02-01
- 生活誤踩四地雷 月薪8萬工程師也存不了錢2021-02-0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