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夫妻奉行4%退休金法則,花10年存到「這個金額」,換來60年財務自由
等回到「正常」生活後,換上認真負責的面具,那個有趣的另一個自己又慢慢不見了,繼續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復一日單調的生活。
10年前我跟老J(當時的男友)第一次一起到泰國自助旅行,第一次真正的當個背包客,沒有預先訂好的飯店,買了張機票就到當地,下機以後背著背包四處打聽哪裡有便宜的住宿,第一天住進500塊台幣不到的小旅館,已經覺得自己好厲害,後來更是找到台灣300塊,沒有冷氣,沒有熱水的當地小屋,逛著當地的小市場,邊吃著攤車裝在塑膠袋裡的咖哩,一邊小小的擔心等下會不會挫塞,最近的廁所不知道在哪裡。
那次之後,好像發現了新大陸,發現原來旅行可以不只是坐著遊覽車走馬看花,不需要住大飯店,不去觀光客聚集的地方,花的錢比較少,但卻能真正走進當地人的生活,體驗當地的文化。
用光了我一整年工作的年假,7天!而且還是冒著被老闆砍頭的風險硬是請了連假,7天的旅程,卻一下就要結束了,真捨不得離開,好不想回去上班,我們一直討論著環遊世界的夢想,但光是一個小小的島就可以讓我們玩那麼久,如果真要環遊世界需要多少時間?
等到60歲退休再去環遊世界可能很多地方去不了,很多苦吃不了,要不要乾脆辭職說走就走,趁年輕帶著存款,能玩多久是多久,瀟灑的揮霍青春,爽快的走一回人生。
甚至還想過J可以沿路當潛水教練、英文老師,我可以打工換宿,只要有勇氣沒什麼做不到。
如果當年我們還是大學剛畢業的學生,沒什麼可以失去,那可能就有勇氣花1~2年的時間去壯遊體驗人生百態,透過旅行更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什麼。
但很可惜我們那時正值老大不小的年紀,再加上我跟J從小對錢沒有安全感,實在不敢放下一切,沒有收入就去旅行,很害怕揮霍了最精華的年輕歲月後,萬一回來找不到工作怎麼辨。
我們為了圓夢,從那時候開始有了提早退休的想法,想多存點錢,能夠在還走的動的時候去看看世界,當年這個小種子,慢慢的發芽,讓我們常常思考生命中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們真的要為了買間大房子、買台車子、買豪華的傢俱,美麗的衣服,吃大餐而不斷工作嗎?用最寶貴的人生去換回這些可能過幾年就變成垃圾的物品值得嗎?
所以我們開始找㝷能提早財務自由,隨心所慾過生活的方法,找到了「4% Rule」訂出退休金目標後,過起儉約的生活,把主要的四大支出 「食衣住行」 減至最低,不買車、不買房,租便宜的學生公寓,騎腳踏車上下班,減少外食,穿二手衣,不買非必要的物品,從存下50%收入做起,慢慢的存下70%,當身邊同事朋友們隨著年紀收入的增加,開始升級他們的生活時,我們還是始終如一的節約,隨著收入增加而升值的只有我們的存款。
10年後我們達成目標, 可以靠著長期投資的收入過生活,不用為了金錢煩惱,30多歲的我們,在身體還健康的時候可以悠閒的漫遊世界,2013年我們清空了所有的物品,背上2個背包,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從墨西哥出發,沿路沒有固定的行程,走到喜歡的小鎮就住下來幾個月, 我們走進神祕的古瑪雅文明及阿茲堤克遺跡,到過瓜地馬拉火山湖下小村落與原住民共同生活,探訪了開放禁運前的古巴,接下來還有60多年無限探索的可能。
在旅途中,我們遇見一個英國的潛水教練,他說當年他也是拋下英國的一切,決定要好好追求他熱愛的潛水生活,但當潛水從興趣變成一成不變的工作後,他不再享受每次的潛水,只想快點下班,但出來流浪已久的他在英國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只能留在島上維持現狀。
最近看到很多討論gap year的文章,10年前的我們終究因為沒有勇氣放下一切,而選擇了另一條比較保險的路,但如果花10年的時光,換來不僅只是1年,而是60年的自由人生,你願意嗎?
退休金計算法4% rule
基本的算法就是每年的可花費的金額是總存款數的4%,假設你一個月支出為4萬,一年總支出為48萬,你就需要有48萬÷4% = 1,200萬元的存款。如果你習慣支出較高,就要有更多的本金來當退休預備金。
以年息5%複利計算,跟另一半一個月各存2萬元,20年後你們就能各有近800萬的存款,更何況隨著年紀成長,收入應該也會增加,能存的錢也越多。
40歲以前退休並非不可能,雖然在存錢時只能動用收入的30%至40%有時候有點痛苦,但越早開始存錢,就越早能享用到複利的果實。只要咬牙撐過10年,之後的日子就快樂無比。
Winnie根據平均年支出存到了設定的目標後,還是有點害怕,選擇來到物價低廉的中南美為環球旅行的第一站。這一年來我們不但花不到總存款的4%,還有多餘的股息可以再投資。旅行了一年多,存款還不減反增。
本文獲「Winnie散漫遊」授權轉載,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免責宣言: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相關新聞
- 華爾街女強人談理財:趁著年輕多買股 至少給自己20年累積財富2021-01-27
- 當勞保被保險人發生職災 必知三個Q&A2021-01-27
- 努力存錢反而讓人變窮?富人的五個思考邏輯2021-01-26
- 已投保長照險,卻被業務員鼓吹「解舊買新」,保戶怎麼做?掌握財務成長曲線是關鍵2021-01-26
- 25歲國營職員,年薪16個月,怎麼理財最精明?2021-01-25
- 【達人談投資】股海筋肉人看金融股:賣麵粉的利潤、擔白粉的風險2021-01-25
- 逛ATT用悠遊付 回饋最高達12%2021-01-25
- 教你把銀行優惠放大 信用卡綁定數位帳戶回饋加碼2021-01-23
- 6%回饋新神卡 利誘網購族2021-01-23
- 侯昌明:以前享受努力存錢的過程,現在可以開始享受成果2021-01-22
- 錯過特斯拉12551%漲幅?其實你不用懊悔2021-01-22
- 賺多少錢才能快樂?四點思考讓你現在就幸福2021-01-22
- 盤中零股交易排行大洗牌!比起金融股,小資族更偏好電子股?從三檔ETF下手,這檔半年漲 41%!2021-01-21
- 收入激增30倍的祕密 有錢人默默在做的十件事2021-01-21
- 為何別人能存那麼多錢?5個理財盲點趕快改過來,2021讓自己富起來吧!2021-01-21
- 台股萬六,賺價差愈來愈難,放棄買股又不甘心?股市老手建議不如「長線短做」2021-01-21
- 稅稅唸學堂/董娘豪宅法拍遭核百萬財交所得 找到銀行鑑價翻案2021-01-20
- 買對收息資產,賺財富也賺自由!四檔收息資產報酬率大評比:走得慢,但可以走得遠2021-01-20
- 還在嚷嚷存不了錢?四個理財地雷年輕人千萬不要碰!2021-01-20
- 錢意識 vs. 窮意識 看有錢人與窮人有什麼差別?跟你想的不一樣!2021-01-20
- 寧可存起來也不花掉 有錢人堅持不買這些東西2021-01-19
- 人老不為金錢所困!日本名醫教你做個上流老人:凡事量力而為 不要給孫子大筆零用錢2021-01-19
- 6檔高殖利率股引爆補漲,台股衝破15,000點,殖利率還有8%?2021-01-19
- 玉山金、長榮都是好股,為何買了就套牢?他用三張圖破解:10個韭菜有11個做「這件事」2021-01-18
- 【達人談投資】2021紅包怎麼用?算利教官:還有40檔值得投資2021-01-18
- 準備500萬退休金,就算每月生活費僅2萬,也不能忽視這五大風險2021-01-18
- 3萬元投資台積電 小資族必學2021-01-17
- 送房子或保單給孩子,只交頭期款?別挑起家庭「禮物戰爭」:送禮要甘心,收禮更要開心2021-01-16
- 牢記這四點 就可以安心投資ETF2021-01-16
- 以房養老,如果每月從銀行領4萬,理財專家個案分析:領十年之後可能會後悔?2021-01-16
- 台股站上萬五,外資現貨做多,期貨做空,投資人該選擇做多或做空?2021-01-16
- 悠遊卡自動加值優惠 別錯過2021-01-16
- 刷卡現金回饋率 最高衝3%2021-01-16
- 每天被電話追債、喝咖啡猶豫再三...他靠股市三年滾出600倍獲利,公開「五大脫魯守則」2021-01-15
- 錯過飆股可惜嗎?他49歲年領190萬股息:如果沒有這種能力 就別想在刀口求勝!2021-01-15
- 看病就能花100萬 別讓健康風險成為財務殺手2021-01-14
- 35歲前就達標!「增本」三步驟,五年內存到200萬元購屋頭期款2021-01-14
- 過半日本女性不擔心錢 五個省錢小撇步學起來2021-01-14
- 有錢就開始胡亂投資?用「這套公式」分配帳戶裡的錢2021-01-14
- 【怪老子這樣看】 聽真話或大冒險?理性投資者不會盲目進場2021-01-14
熱門文章
- 國泰人壽挺醫護 一確診就給2-5萬元慰問金、全台無上限2021-01-26
- 押寶台股彈!3檔「台灣50」概念ETF零股創紀錄2021-01-26
- 努力存錢反而讓人變窮?富人的五個思考邏輯2021-01-26
- 台股短線風險上揚 價值型永續投資正當道2021-01-26
- 彭博:刺激政策帶領全球復甦 資金流入全球股票型ETF2021-01-26
- 恒生科技指數大漲 統一恒科ETN零追蹤誤差投資人瘋搶2021-01-26
- 油價創近一周最大漲幅 金價持穩、錫價觸六年高點2021-01-26
- 安聯投信:投資級債、新興市場債動能續強2021-01-26
- 柏瑞兩檔ESG產品 規模合計突破330億元2021-01-26
- 科技股領風騷 新興亞股表現分化2021-01-26
- 華爾街女強人談理財:趁著年輕多買股 至少給自己20年累積財富2021-01-27
- 永豐證「豐存股」創佳績 去年交易金額創新高2021-01-26
- 最晚114年底前提足 金管會提5措施緊盯失扶險「缺口」2021-01-27
- 當勞保被保險人發生職災 必知三個Q&A2021-01-27
- 金管會放寬微型保險投保對象 17萬戶受惠2021-01-27
- 境內商品人氣榜 N類型火紅2021-01-27
- 新興亞股 今年活力旺2021-01-27
- 數位創新 投資題材豐2021-01-27
- 台股基金 看長不看短2021-01-27
- 定期定額 搶搭陸股多頭列車2021-01-27
- 錢進A股 鎖定四族群2021-01-27
- ESG量化債基金 買氣火熱2021-01-27
- 印度股擁優勢 逢低買2021-01-27
- 多重資產 防禦力強2021-01-27
- 金融次順位債 殖利率佳2021-01-27
- 銅價ETF 長線添動能2021-01-27
- 金牛年投資 聚焦3R2021-01-27
- 亞高收債 上漲空間大2021-01-2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