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慘賠數十萬到身價3,000萬 流浪教師這樣做46歲財務自由
像我這種四處代課教書的職業,叫做「流浪教師」,幾年下來,我的勞保資料上記錄著很多學校名稱;為增加收入,每天晚上跑補習班,到晚上10 點才回家是常態。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考正職老師?我的答案是「會損失時間複利效果」。有此一說,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表示,「複利是世界上第8大奇蹟,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可怕。」如果想當正職老師,我要準備考教育學分班,必須先準備1年,然後修教育學程要再花2年,修畢之後還是要考正式老師,又不曉得考幾年。就算這中間的過程我可以同時兼顧工作,但畢竟時間有限,可以工作賺錢的時間勢必被壓縮。同時我有房貸、車貸要還,收入如果減少,也許就沒有錢可以投資。不管怎麼算,都會得出「投資比較重要」的結論,所以我才繼續代課。
善用投資滾大資金,諾貝爾獎金源源不絕
諾貝爾獎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諾貝爾獎從1901 年開始頒獎,由炸藥的發明者──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捐出了980 萬美元成立基金會。基金會的資金,限制投資於銀行存款及公債,靠著每年的收益用於支付獎金。成立之初,每年頒發5個獎項,分別是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平;到了1969 年,又增加了經濟獎。
最初每位得獎者的獎金約為3萬美元,到了1960 年代,每位得獎者的獎金提高到7 萬5,000 美元,1980 年代再度提高為22萬美元,近年來每位得主的獎金更已超過100 萬美元。稍微有一點算術基礎的人就知道,照這樣發錢下去,諾貝爾獎金應該早就破產倒閉了。
諾貝爾獎金在1953 年的時候確實碰到一些問題,基金資產已經用掉了近2/3,只剩下300 萬美元左右。當時有一位基金理事,意識到投資報酬率對於資金累積的重要性,於1953 年做出突破性的改變──更改基金章程,讓基金改投資優良公司股票,從此扭轉了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如今諾貝爾獎金還是約有50% 的資金投資在股票上,靠著每年的投資收益就可以支付獎金。
投資就像馬拉松,堅持到底才會贏
投資管理不需要高深的學問,人們遇到的問題不是「不知道」,而是我們所知道的大多不是事實。就以我個人來說,我沒有很完整的財管、經濟背景,也沒有什麼獨門密技,我只是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把平凡的事情做到好,就可以變得不平凡。
但反過來說,投資也可以說是很困難,因為「知道」不等於「做到」。我有太多的朋友半途而廢,沒有恆心和紀律執行下去;如果把投資股票當成是一場馬拉松,要跑完終點,靠的就是耐力,縱使你有百米衝刺的能量,若不能堅持到終點也是枉然。一個女人要懷胎10 月才能生下小孩,你不可能奢望女人懷孕後,1 個月就生出小孩。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時間,投資股票正是如此。
假設每月投資5,000 元在年報酬率12% 的股票上,40 年後的資產會超過5,882 萬元;每月投資1 萬元在年報酬率12%的股票上,40 年後的資產更會超過1 億1,764 萬元(如下表),這就是複利迷人的地方。
你可能會說,別傻了,誰會股票放40 年?哪裡又有12%報酬率的股票?
第一點,股票要存10 年或20 年就要看自己的定力了,不能被市場上的雜音所干擾。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做等速度運動」,意思是說,萬物都會有「慣性」,在不受外力干擾時,物體會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靜止的物體永遠會保持靜止,動者會持續在直線上做等速運動。投資也是一樣,當你決定要存股,就要養成慣性,不要輕易被外力影響而改變。
第二點,投資組合中,可能有些報酬率是5%,但有時候還是會出現二壘打(意謂漲幅2 倍)、三壘打、全壘打的股票。長期投資在績優公司,要達到平均報酬率12% 並不難,況且就算沒有12%,也比在銀行定存高很多。
以每月存5,000 元和1 萬元在定存,假設利率為1.5%,40 年後的資產累積成果分別只有328 萬元和657 萬元(如下表)。再強調一次,時間是上帝給每個人的恩賜,你我的時間都一樣。
先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再當好公司股東
愈晚存股,當然複利的效果愈晚顯現,自然應該用多一點的資金。存股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但許多人仍會失敗,我看過的例子都是意志不夠堅定,簡單地講,就是無法克服人性貪婪和恐懼的弱點。
本來存得好好的,但是當看到別人買到飆股,可能短期漲了10% 或20%,他就會想要追;追高的後果不管是賺或賠,由於他投資股票的慣性已經改變,因此極有可能無法再嚴守紀律存股下去;反之,對於套牢的股票,往往只等待解套,這樣也失去了長期存股複利的效果。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成立於1896 年,成立之初不到100 點;到了1966 年漲到1,000 點;到了2000 年,漲到1 萬點;2015 年1 萬8,000 點(詳見圖1),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將來會漲到10 萬點。
巴菲特是樂觀主義者,他在受訪時很少會說出悲觀的論點,他認為人類會進步,會為了追求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而不斷創新,因此長遠來看,經濟會發展得更好。所以當記者問到巴菲特如果不小心掉了1 塊錢在地上,會不會撿起來?他說,他當然會撿起來。不只如此,他會連好朋友、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掉的1 塊錢也撿起來,因為這1 塊錢又是另一個100 億元的開始。
所以要想迅速累積財富,個人的經驗是要先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再來就是當好公司的股東,讓他們幫你累積財富。滾雪球的威力只有親身體驗才知道箇中滋味,一開始的時候真的很慢很慢,很磨人心志,但是到最後會鋪天蓋地、山搖地動。
★轉載自SMART智富月刊2015年9月 《華倫老師存股教室專欄》
延伸閱讀:
小資族3,000元也能買股!年領百萬股利的投資達人:新手首選民生消費股
流浪教師存零股存到3,000萬:我14年來只買不賣,年領170萬元股息
作者簡介:微股力達人 - 華倫老師【立即關注,獲取第一手資訊】
華倫老師曾是一名流浪教師,30歲初入股市即慘賠數十萬,爾後靠著巴菲特價值投資成功翻轉人生。
34歲開始師法巴菲特存股精神,長期持有好股票。
43歲還清一千多萬房貸後,完全無負債投資,
46歲股票市值累積超過3500萬,該年的被動收入--「股息加借券」被動收入金額超過188萬,達到初步財務自由。
48歲股票市值逾4500萬,並繼續存好股、累積財富,不喜歡利用財務槓桿,或融資借貸,堅持穩中求勝原則,擅長挑選較不受景氣影響、且具有高度經濟護城河、重複消費的民生公司。
著作《流浪教師存零股存到3000萬》
相關新聞
- 一場七年的遺產紛爭,兄妹三人吵什麼?房子差點淪落拍賣!2021-03-06
- 如果台股大逃殺,0050、0056報酬差10%?散戶二方向操作,買點就看「一條線」!2021-03-09
- 美財部與Fed聯手放水,前方是榮景或泡沫?當資金移轉,趁機回頭撿便宜科技股!2021-03-09
- 申辦房貸具特定身份 還可享優利2021-03-06
- 申辦房貸 利率計算有眉角2021-03-06
- 7%殖利率?投資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一定要先知道的事2021-03-06
- 我靠交易賺大錢 對自己誠實地記錄一切2021-03-05
- 當沖也能賺大錢?交易新手小心被燙到2021-03-04
- 現金回饋3%將成絕響?銀行精準行銷有三招2021-03-04
- 國民媽媽還掉60萬卡債 四帳戶攢出買房頭期款2021-03-04
- 稅稅唸學堂/唐先生與別人共有的房地被拍賣了 竟無法適用20%稅率2021-03-03
- 配息債券基金依然火熱?最會漲的基金這樣挑2021-03-03
- 月薪3萬,工作2年理出100萬!小職員也能變身百萬富豪2021-03-03
- 搶賺2021年除權息行情 精選7檔中小型股 2021-03-03
- 懂得心理學也能省錢!年薪150萬上班族 用「點餐法」大減三成支出2021-03-03
- 年領5%高配息 小資族必學ETF投資術2021-03-02
- 首家定期定額美股ETF將上線 阿爾發開放登記2021-03-02
- 2021年類股輪動 熱錢搶進四檔跌深股2021-03-02
- 風水就是不一樣!日本最強占卜師看遍政商名人,破解「有錢人在家不做的三件事」2021-03-02
- 【達人談投資】存股看本益比就夠了?達人用真實案例來解答2021-03-01
- 刷卡繳學費登錄享好康 看懂遊戲規則2021-02-27
- 刷卡繳學費 銀行優惠大戲開打2021-02-27
- 金融股該繼續存嗎?今年只有三個布局好時機2021-02-26
- 不要只懂省錢!改變六個習慣 快速存到100萬2021-02-25
- 追求提早退休、財富自由?當心掉入三個陷阱2021-02-25
- 別再想存股了 台股波段操作才能穩穩賺2021-02-25
- 一買就不漲,一賣就噴出?為什麼照紀律停損,還是賺不到錢2021-02-25
- 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為何還是不敢進場? 2021-02-25
- 華爾街頂尖投資機構 選股五步驟大公開2021-02-25
- 為何買到好公司,卻賺得比別人少?華爾街老手:投資前就要設定目標價格2021-02-24
- 台股一萬七聰明買!想追高不套牢 先注意大盤「這區間」不讓買點變「埋點」2021-02-24
- 為什麼有錢人家裡看不到面紙盒?留意這些生活小細節,決定你和有錢人的距離2021-02-23
- 別只看台積電,護國神山還有兩座!2檔ETF供小資族參考,5萬元一次買下台股百岳!2021-02-23
- 為何又錯過飆股?台股狙擊老手看穿散戶盲點:先賣一趟、有低再接,多頭反而遭套牢!2021-02-23
- 這位太太靠5萬元養一家9口,還買70坪大屋!家庭理財做好「三件事」,從此告別零存款!2021-02-18
- 年賺30萬的普通人 vs. 年賺1,000萬的有錢人,十年後的你會如何?關鍵在於「這件事」2021-02-17
- 遭外資狂賣5,000億的金融股,還能存嗎?想換股,今年「這項指標」比殖利率還重要!2021-02-17
- 好公司已經不便宜?金牛年7%高殖利率定存股出列 這個組合幾乎 「大賺小賠」2021-02-17
- 42元長榮誰買了?他用10萬滾出千萬身價:股價就是「造山運動」,散戶最常買到這個位置2021-02-13
- 他從國巨慘賠經驗 領悟台股主力獲利三心法2021-02-13
熱門文章
- 研議旅遊泡泡險 保險局證實增列「確診原機返台」條款2021-03-08
- 金管會提醒產婦高齡化 投保前先懂這八重點2021-03-08
- 帛琉泡泡旅平險有保! 產險業者:主管機關正在研議中2021-03-08
- 通膨疑慮帶來波動 美股資金動能仍穩2021-03-09
- ETF除息大秀將登場 超過半數配息率達3%以上2021-03-09
- 陸股盤中重挫 法人:抱團股獲利了結賣壓大2021-03-09
- 「聰明錢」上周合計買超這兩種ETF 超過百億美元2021-03-09
- 隨時間累積增值 英式分紅保單適合規畫傳承資產2021-03-08
- 美股基金 蟬聯吸金王2021-03-09
- 亞股失血 台韓受重傷2021-03-09
- 投資級債淨流入增強 高收益債動能翻正2021-03-09
- 陸股ETF 迎政策利多2021-03-09
- 新興債高收債 遭調節2021-03-09
- 印度基金靚 多檔淨值創高2021-03-09
- 消費龍頭股 優先布局2021-03-09
- 港股新經濟概念 魅力大2021-03-09
- 「新、技、能」投資術 抓住錢潮2021-03-0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