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324世界結核病日 胸腔病院籲:自我監測防治結核

該院內科郭弘誼醫師執行支氣管鏡檢查。 胸腔病院/提供。
該院內科郭弘誼醫師執行支氣管鏡檢查。 胸腔病院/提供。

本文共914字

經濟日報 黃啟銘

世界衛生組織訂每年的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期藉此關注及防治結核病。結核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已有相關的紀錄,而結核菌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在科技進步的現在,醫界對其仍無法完全根治,至今仍影響著全世界許多民眾的健康。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長期守護國人的健康,藉此呼籲民眾要自我監測身體,防治結核顧健康。

胸腔病院表示,肺結核為台灣古早俗稱的「肺癆」,在醫療水平不高的過去,民眾得了肺癆往往代表人生的黑暗,但在醫療水平的進步下,肺結核已經能治癒且防治。尤其在台灣長期的公衛及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結核病的發生率已逐年下降至每十萬人口約30人的發生率。且民眾也因為現代就醫的便利即使罹患結核病而有相關症狀,往往也能及早於胸腔內科門診中診斷並治療,故較為嚴重程度的結核病已於台灣慢慢少見。

該院內科郭弘誼醫師說明,支氣管受結核菌的病灶(結核菌造成的乾酪化病變)。 胸腔病...
該院內科郭弘誼醫師說明,支氣管受結核菌的病灶(結核菌造成的乾酪化病變)。 胸腔病院/提供。

「民眾仍不可輕忽結核病可能就藏在你我的身邊。」胸腔病院內科郭弘誼醫師分享他門診的實際案例,此位病人為70歲長者,長期飽受咳嗽及有痰之困擾,體型也逐漸消瘦,後來長者因咳嗽已影響其日常生活故前來就診,郭醫師安排胸部X光後便發現長者有嚴重的雙上肺葉空洞及實質化病變為典型肺結核變化,隨即安排長者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及治療,檢查當中發現長者除了雙肺葉嚴重的實質化病變甚至肺葉也遭結核菌侵蝕已致空洞化。

郭醫師更進一步於支氣管鏡檢查中發現長者的支氣管發炎腫脹合併有異常增生組織,十分嚴重。所幸組織切片於病理檢查並無發現癌化細胞而是結核菌感染所致。最後長者開始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數週後,便已自覺症狀改善許多已可正常生活工作。郭醫師提醒,若民眾可以使用七分篩檢法來檢視自身狀況,如咳嗽兩週以上(2分)、咳嗽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若有上述症狀,合計5分以上請儘快就醫檢查。

胸腔病院院長黃紹宗指出,結核病目前主要是以口服的抗結核藥物來治療,過程中必須跟醫師溝通及配合,定期抽血、驗痰及胸部X光來做監測,絕不可因自覺病況好轉就自行停藥或減藥,以免產生抗藥性及影響治療效果。希望藉由世界結核病日宣導結核病相關資訊,積極落實結核病之防治衛教宣導,讓民眾能更自我監測身體狀況,確保民眾的健康,並早日讓民眾享有一個不受結核病威脅的家園。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精俐怡氧製氧機 高規格打造 MIT自主研發
下一篇
潔淨標章與A.A.無添加認證:國際標準的食品驗證 推動全球健康消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