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04字
隨口罩解封、輕症免隔離政策陸續實行,如何與病毒共存將成今年度重要課題。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針對我國確診過民眾進行生活品質影響調查,六成確診者表示染疫後,睡眠、情緒、記憶力、專注度等皆受到影響,甚至以體力影響最為有感。四成確診者自認有長新冠症狀,平均每位民眾至少就醫0.73次 ,對我國健保資源造成影響。為持續提醒民眾對新冠肺炎應維持警覺,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邀請王宇婕擔任新冠肺炎衛教宣導大使,更打造「防疫胖卡專車」,將巡迴北中南10據點,深入鄉里守護全台民眾遠離新冠。
國內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六成曾確診者認為生活因新冠影響,體力改變最有感
七成長新冠患者表示症狀已對生活造成困擾,平均就醫0.73次,每季將吃掉健保2億支出!
高風險族群僅四成確診後採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顯示防範新冠重症仍有努力空間
為了解新冠肺炎及長新冠對台灣民眾影響程度,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2月針對全台確診民眾進行「新冠肺炎對生活影響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六成民眾自覺染疫後日常生活出現影響,其中以體力最明顯
●四成確診民眾自認有長新冠症狀,其中近七成表示症狀已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
●罹長新冠民眾平均就醫0.73次,其中就醫後未改善且認為仍需就醫治療以神經性症狀、心血管系統症狀最嚴重,其次為全身性與消化系統症狀
●僅四成高風險族群確診後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表示,從問卷結果來看,台灣長新冠的發生比率不低,其中需要關注的部分是,高風險族群應該積極採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卻仍有六成未達到,恐加重長新冠症狀的發生,且易引發重症與死亡風險。王復德理事長補充,根據問卷統計推估,長新冠患者平均就醫0.73次,若以全台灣一千多萬已確診者統計,健保資源至少約已投入至少18億支出治療長新冠。若以近期新增確診人數預估,每季恐約投入2億元健保資源,在國人健康與國家經費雙重打擊下,長新冠可謂是台灣新危機!
長新冠勾勾纏,美國八成長新冠患者生活受限
新冠病毒可能造成長期健康傷害,把握5日黃金治療期服藥降低長新冠風險
除台灣之外,國際上同樣也可看見許多民眾受長新冠影響。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陳宜君理事長也指出,長新冠常見症狀包含容易疲勞、肌肉痠痛、思考或注意力下降、味覺或嗅覺異常、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多元且遍及全身。且美國CDC統計指出,八成長新冠患者認為日常生活受限,其中對40-69歲民眾影響尤為明顯 。
陳宜君理事長解釋,造成長新冠的主要原因為確診後病毒殘留體內而導致免疫系統異常,目前已有研究指出確診5日內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除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更可降低近三成長新冠機率 ,積極用藥會是目前最好防範長新冠與重症的解決方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