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96字
因應國際2050淨零排放浪潮,台灣的綠能轉型腳步越來越快,尤其在新型儲能技術應用,已邁出關鍵一大步。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參與工研院的台南六甲院區釩液流儲能系統案,為全台首座MW級,2024年10月底順利竣工,並完成為期兩個月的長期運行驗證,投入場域內使用。不僅是綠能業的重要合作項目,也是目前台灣最大長時間儲能系統示範驗證場域。
太陽能與儲能技術完美結合
這套儲能系統設置在工研院六甲院區太陽能發電場域旁,利用南部充沛的太陽能資源,提供儲能示範場域內綠電使用。隨著太陽能發電量提升,如何有效儲存並穩定供應能源,為重要課題。太電公司導入日本住友電工長效型釩液流儲能技術,與工研院聯手打造1MW/2MWh儲能系統,不僅提高儲能使用效益,並且最大化利用太陽能發電量。
六甲院區這套系統最大輸出功率可達1MW,可依場域負載,提供2~4 小時放電,具有長效、高安全及穩定的儲能能力。太陽能發電量過剩時,可儲存多餘電能,在用電高峰期釋放,或搭配時間電價,以削峰填谷解決傳統能源系統無法進行需量反應調度使用等問題,大幅提升能源使用的穩定性,並為台灣的能源自主與綠能發展提供最佳示範。
釩液流長效儲能 優點超越傳統儲能技術
釩液流長效儲能技術是具有多項優勢的創新技術,與傳統的鋰電池儲能相比,不僅具備2~8 小時長時效放電容量,20年使用壽命且維運成本極低。因此,歐美各國近年鼓勵投入長時間儲能技術研發,期能提供10至100小時可靠電力,並評估可搭配具24小時可持續發電的水力或風能等再生能源電力使用,將可有效移轉再生能源電力。
太電公司動力系統事業群總經理張志剛表示,釩液流長效儲能系統不會有失火的風險,也沒有顯著的環境噪音,不會干擾周邊社區。在高效運行時,也兼顧環境和居民的生活安全與品質。很榮幸能夠參與這項具有創新意義的合作案,為台灣的綠能轉型貢獻力量。這不僅是傳統儲能技術的一大突破,也展現未來可持續能源發展的無限潛力。
合作共創未來 為台灣綠能發展鋪路
太電此次與工研院共同合作建置1MW/2MWh 釩液流長效儲能系統,技術團隊一開始就投入人力學習,從基座土建至系統完成設置及運行,全程投入並累積許多寶貴經驗,成為國內液流電池系統建置及運維最具經驗的團隊,未來與工研院會在長效儲能系統持續進行深入合作,藉由工研院領先創新技術及專業等能力,投入長時間儲能市場,助力台灣能源轉型及。太電因應此專案亦與日本住友電工簽訂技轉合約,協助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導入國產化,以在地生產,在地使用為宗旨,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為因應碳費及用電大戶市場,太電今年將在楊梅廠完成1MW/3.5MWh全釩液流長效型儲能系統,後續在大溪廠完成另兩套室內型與室外型全釩液流電池系統,搭配廠區內的太陽能提供綠電,總輸出將達2MW,放電時間可高6小時以上。
邁向在地化生產 迎接永續未來
太電和工研院綠能所合作,是台灣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領先作用的見證。隨著長效型釩液流儲能系統投入運轉,台灣的能源系統將更加智能、穩定,並能提高電網韌性,為綠能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多元化綠色能源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張志剛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將繼續以創新與永續為核心。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但隨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綠能將在全球能源結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為了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需要共同努力推動綠能進一步發展;合作將為全球的綠能轉型與能源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關於工研院
工研院是台灣的頂尖科學研究機構,專注於應用研究與技術創新,特別在智慧電網、綠能技術等領域居領先地位。其使命是為台灣及全球的產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持,推動可持續的能源發展。
關於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
太電公司是台灣領先的電線電纜製造商,專注為各行各業提供高品質的電纜解決方案。不僅在傳統電力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實力,也積極投入綠能與可持續發展,致力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先行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