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成大昶閎 化牡蠣殼為景觀家具

提要

運用建築3D列印技術創作新建材 優異抗壓性與耐候性 開啟廢棄物利用新格局

本文共985字

經濟日報 吳國棟

澎湖的赤崁海岸,近期展現了一場科技與環保的交響曲。國立成功大學的衍生公司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結合3D列印技術與澎湖豐富的廢棄牡蠣殼資源,在當地打造出景觀與街道家具的示範案例,開創了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新格局。

成大昶閎運用3D列印技術,打造牡蠣殼為材料的一系列景觀與街道家具。 成大昶閎/提...
成大昶閎運用3D列印技術,打造牡蠣殼為材料的一系列景觀與街道家具。 成大昶閎/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新技術的實踐:牡蠣殼再生材料與3D列印的結合

澎湖作為台灣牡蠣養殖重鎮,每年產生大量廢棄牡蠣殼,成為地方政府長期面對的環境挑戰。成大昶閎科技從問題出發,研發出一套利用牡蠣殼製成循環建材的技術,並透過其自製的建築用3D列印機,將這些材料應用於景觀設計與街道家具的創作。

牡蠣殼經過粉碎、分級後,與其他天然素材如矽酸鹽材料混合,形成可供3D列印的漿體材料。這種材料不僅環保,還具備優異的抗壓性與耐候性,特別適合澎湖多風、多鹽分的海岸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崁海岸的示範場域:美觀與功能的完美結合

成大昶閎/提供
成大昶閎/提供

在澎湖赤崁海岸的示範場域中,成大昶閎運用3D列印技術打造了一系列景觀與街道家具,包括企業Logo、座椅、與水下單元等。這些設計不僅外觀現代、質感高雅,還以牡蠣殼獨特的材質特性為基底,體現自然與人文的融合。

更重要的是,這些設施具備良好的耐候性與抗腐蝕性,能經受住澎湖嚴苛的海洋氣候挑戰。同時,其設計靈活,能根據現場需求進行定制,展現3D列印技術在建築與景觀領域的多元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環保與永續的地方創生

成大昶閎/提供
成大昶閎/提供

成大昶閎此次計畫不僅在技術上實現創新,更帶動了地方循環經濟的發展。這些廢棄牡蠣殼以往多堆積如小山般成為環境負擔,而透過成大昶閎的技術,這些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地方建設的新資源。

赤崁海岸的示範場域已吸引不少居民與旅客前來參觀,也期望將這套模式擴展至更多公共空間,甚至進一步推向其他地區,成為澎湖推動綠色經濟的亮點案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語:科技助力永續未來

成大昶閎在澎湖的成功案例,展現了3D列印技術在廢棄物循環利用中的無限可能。這不僅解決了地方的環境難題,更為未來台灣各地區的廢棄物再利用與景觀建設提供了一條創新道路。當科技融入地方需求,當廢棄物被賦予新生命,澎湖正見證一場屬於永續未來的變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世閣商貿喬遷揭幕 董事長周書靜:年營收目標直指千萬
下一篇
元皓能源推出全新「音滅」超音波驅鼠器 科技與環保兼顧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