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29字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2050年預計成長至1億5,200萬人,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醫療相關成本為每年1兆美元,且至203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占其中8.2%,排名第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Frank Lin團隊研究結果顯示,輕度至重度聽力損失會使失智症風險增加1到5倍。而來自Frank Lin團隊最新研究亦指出,配戴助聽器可使聽損者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減緩48%,且包含降低老年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
WHO強調失智症防治應列入國家健康政策的優先議題,科林助聽器委託工研院,觀測全球各國的失智症政策與研究發展,也同步針對國內1,466受訪者啟動台灣失智症風險認知與生活型態/健康樣態調查,總結成台灣第一份《聽力×失智白皮書》,希望藉此提高國人對失智症的認識、檢測和診斷。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張慈映表示,目前全球已有50個國家已制定失智症對應政策,以首要風險因素「聽力損失」管理為例,美國2022年FDA即針對OTC助聽器設立新的監管架構,促使助聽器更容易取得,2023年美國CDC亦將失智症風險因素教育卡片新增聽力受損項目,鼓勵聽損民眾配戴助聽器降低失智風險。
預防失智從聽力開始,臺大醫院耳鼻喉部教授吳振吉表示,老化疾病患病率聽損居第四高,僅次於關節炎、高血壓與心臟疾病。因為聽損為不可逆,且與失智症、憂鬱症密切相關,即使輕度聽損也會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建議聽損早期就應採取積極介入策略,以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目前助聽器仍然是高齡聽損的主要選擇。對於重度聽損患者,人工耳蝸則是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科林助聽器資深聽力師蔡鋕鑫也建議,聽力篩檢目的在排除可治療的傳導性聽力損失的可能性,如中耳炎和耳垢堵塞等。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看電視、講電話越來越大聲,也有「聽不到」、「聽不清楚」或是「聽不懂」的狀況時,就需要預約更專業完整的聽力檢測及諮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