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AI的餵養與餵取,以GPT 及NFT的下一T (Trend-趨勢) 與人資的連結為例

本文共3181字

經濟日報 本文作者/羅天一博士

前言:近期的數位科技尤其是AI-GPT(含聊天、對談文案、簡報影片及圖像等應用),例如ChatGPT、Midjourney、Bing、Bard及Co-pilot等平台的推出,在商業市場及落地的應用就興起了不少的討論及話題。就像前幾天Microsoft微軟推出的Co-pilot可以應用AI整合原有Word、Power-point、Excel及 Team軟體等所產生的文書、簡報、計算器及視訊會議為文案、分析報告並進而提供建議以供決策所需。當我在教室示範Co-pilot的功能時,眼見下面的學員出現倆種反差極大的表情:此時我請問了一下面有喜色的學員,以三個字用諧音形容一下Co-pilot,他的回答是”酷斃了”;當下我也請另一位面有難色的學員反饋一下,另以三個字用諧音形容一下Co-pilot,他的回答是”哭爸囉(台語發音)”。可以想像的到的是,科技對於樂觀的人看到的是機會來了,可以善加利用,但相對的對於另一種存著防禦心態的人想到的是威脅來了,被取代性大增。

時值三月底了,鳳凰花開,畢業潮的來到,也是各行各業徵求人才的時機,所以對於需才孔急的企業來說,在人口紅利變少及出生率下降的情況下,不管是校園的聯合召募或是單獨的校園徵才,都可看到不少企業使出混身解數的想吸納企業所需的人力資源。在科技的使用效率增加及人力資源供給的數量變少的情況下,此時如何適質適量的選用人才似乎有異於以往的思考方向,在此,我們就以人工智慧AI目前可能的發展及未來可能需求的人才背景-以所謂的”知己知彼”來個初探。

AI人工智慧的功能-知彼

AI人工智慧的功能,當然在不同的領域各有不同的發展進度。以最近較熱門的話題為例,或許以網路的熱度而言,目前蹭的火熱的不外是OpenAI所推出的ChatGPT、Bing及Midjourney等的話題熱度較高。AI人工智慧這波的東風是否來了?以功能面而言,風勢是否够大可以形成氣候?

還記得這段期間,由於作者發表了一些拙作,有些媒體朋友前來訪談聊聊,也就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因為聊到最近國人紛紛出國賞櫻,所以當下使用ChatGPT以”櫻花”為例,請其產生七言絶句,也就在輸入字句的當下,螢幕乍然而現一首令人讀來剎有感覺的七言絶句” 春風櫻花嬌艷綻,滿園桃李競相爭。 綿延岸樹芳菲盛,幾許人間見此情。 春暖花開心意暢,往事如煙消散空。 欲尋桃李花下客,櫻花飄落夢中行。”。

上述詞句出現的頓時,記者們除了驚訝之外也興起了把詞句貼上Midjourney生成圖像,同樣的不消幾秒鐘,以下的圖像出現了,如同作者上篇的文章提及,個人的感受没有”答案的對與錯”,而來自身的”感知兌現與否”。不知讀者您對上例七言絶句的詞句與下圖的感知是否有被AI ”兌現” ?但由當天現場我所觀察到的情景是:平常對於文字及圖像有一定要求水準的記者們的表情,作者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心中有一種”複雜”心境。

(本圖由Midjourney產生)
(本圖由Midjourney產生)

或許,另有人想試一下更深層的內容,例如作者上一篇文章也提及”不需知道為什麼,但要知道餵什麼”,套用這句話,作者實驗了一下:以前陣子非常火熱但趨勢變緩的NFT(Non-fungible token-又稱為非同質化代幣)及目前火熱的ChatGPT為實驗。

作者試了一下用ChatGPT-“寫一篇文稿比較ChatGPT與NFT商業模式的異同”。同樣的,不消幾秒鐘的時間,一篇作者認為已經涵括一些因素-例如商業模式及技術應用的可參考性文案也出現眼前。為更深一層的評估其推理力(Reasoning mechanism),作者先以本身所知以商業模式九宮格分析分別畫出ChatGPT與NFT商業模式,再請ChatGPT以商業模式九宮格分析分別畫出ChatGPT與NFT商業模式,如下簡表一至簡表四,您認為哪些是作者產生?哪些是ChatGPT 產生? 乍看之下,如果不再做深層的評估,似乎參考性還有哪麼一點類似!

人的技能與智能-知已

就如同工業革命,機器效率取代了人工勞動體力,電腦革命部份協助了人的作業能力;這一波的人工智慧,又有人擔心要取代了腦力革命。我常引用一個例子,就如同再過一個多月520又快到了,情人們都常以520+1,314的諧音來代表”我愛妳一生一世”。通常學校會教授學生的計算能力從簡單的加減到較複雜的乘除,而且透過累積且重覆的練習來加強其技能。

但今天我們來做個實驗,當您學會了手算13*14=182的情況下,我請您計算520*1,314時,您會用手算還是拿出手機(簡易的計算機已被手機的功能取代了)來計算520*1,314=? 應該多數人會用手機的功能來計算520*1,314=683,280來協助人們早已學會的技能吧!

當技能己學會並使用功能工具來增加效率時,其所適用的場域就要取決於個人的智能了-智慧能力。有智慧能力的人可以整合多項技能並視情境或場域的不同而施以最佳的方案。同樣的,這波的人工智慧即是以人工智慧的Transformer技術以多維的特徵力配合多型態的數位資料(或資訊)加以演算並推導出在最適情況下的最佳組合或方案來回答您的問題,而這種思維模式即是部份仿造人類的神經網路思維模式而生,所以看官們,您知己了嗎?

人類智慧及人工智慧-AI餵養長功能與AI餵取靠技能

假設已經可以知彼及知己到一定程度了,那要如何因應未來的可能性?作者認為如同機器與電腦一樣皆為人類所設計出的工具並以之改善人類的生活。同樣的,人工智慧的產生亦是相同的目的。以人工智慧而言, 要如何善用這項工具可從倆方面來思考,亦或可作為人資單位晉用新人或培訓已有同仁的參考。

(一)、AI餵養長智能,餵養的關鍵因子在有效的逐步累積信度

如同上述,人工智慧的有效性(效度)在於擷取大量的資訊透過可為相信的方法(信度)整合為知識並進而配合情境產生可為相信(信度)的方案(智慧形成的過程)。所以人工智慧的有效性的關鍵因子在於” 餵養”而助其形成智能,也就如同以前資訊科學所說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將錯誤的資料輸入電腦,其輸出的結果也必然是錯誤,同樣的原則在人工智慧的領域也是一樣,所以人工智慧所產生智能有效性要靠有智能的人來大量的餵養以維持並增強其智能,而有智能的人才是多面向且要有深度的,所以需培養跨域且經過長時間歷練的人才。

(二)、AI餵取靠技能,餵取的關鍵在專業的養成,求取反應的速度及效度-”靈魂猶在,而非零魂”

當人工智慧的東風來了,成了氣候,並協助處理部份人類的工作了,那原有人力的再訓練或下一波人力需求的規劃在哪?作者以設計工作內容為例,當一本繪本的產生原本需要文思的投入、文稿的撰寫及插畫等三種不同領域的人來產生時,如果繪本作者本身以自己的設計理念來”餵取” AI並進而產生心思所向且不需其他人代工或減少需費力與他人溝通的障礙豈不更有自己原創性的靈魂。

另一種是專業的”AI餵取顧問”養成:以理財規劃顧問為例,現在的理財顧問有些是理財顧問的專業搭配理財機器人來形成理財服務。未來的理財顧問當AI理財更具效能後,那原有的理財顧問有更多的時間來培養其它專業技能(例如品酒、收藏、稅務及旅遊等)更能提供投資人多項服務, 這種搭配科技所形成的”利人利己”加值,不也是一種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的理念。

速度有了,温度及熱度呢? 靈魂與零魂,科技與人性

前一陣子,BlackPink在高雄創造了9萬人潮,散場時久久不散,直到晚上12點才曲終人散。同樣的,專業接地、落地及服務的心没有距離。要如何善用人機介面或營造温情相見,在適當的評估及權衡下,各有自己的思緒及策略。人類善用科技是 "靈魂" 還是"零魂"? 越來越混了.....,”混”念成ㄏㄨㄣˋ (注音唸成四聲混)或ㄏㄨㄣˇ (注音唸成三聲混)? 看官們,您自己選。(本文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U3b957JRKo )

(本文作者右一:羅天一博士/台科大兼任副教授東吳大學法研所-科法組資安班進修中。...
(本文作者右一:羅天一博士/台科大兼任副教授東吳大學法研所-科法組資安班進修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台汽電深耕電力市場30年 淨零轉型的永續好夥伴
下一篇
台灣積層添購數位印刷機 迎合節能減碳的環保趨勢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